近年来,湖南省湘潭市供销合作社针对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生产效益低等问题全力推进综合改革,社有企业湘潭市惠农农资公司(以下简称“惠农公司”)建立田间管家服务系统为粮食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创新推出“十代”(即代育、代耕、代插、代防、代管、代收、代烘、代储、代加、代销)服务模式,确保实现“十好”(即选好品、育好秧、耕好田、管好水、施好肥、用好药、服好务、收好粮、卖好价、分好利)目标,探索了一条“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粮卖给谁”的全新路子。
坚持政策引领,助力全市改革“一盘棋”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明确供销部门牵头落实“十代”服务,专门出台粮食生产“十代”服务的实施意见,具体由供销合作社参控股的主体牵头,积极吸纳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托管中心投资建设,优化要素配置,促进土地、资本、技术、农资、农机等要素自主有序流动。
二是搭建为农平台。通过市社社有企业整合区域内农资、农机、种业、植保、粮食、米业等经营主体搭建市级为农服务平台,统筹全市土地托管中心建设,制定《土地托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负责全面实施粮食生产“十代”服务的业务指导和工作支持。
三是构建县乡村三级网络。市级平台搭建后,县社牵头整合社有企业和社会资源等组建县级惠农服务平台,作为县级土地托管服务总中心具体指导区域内各乡镇土地托管中心建设。乡镇层面通过“土地托管中心+农合联”的模式,有效串联起粮食生产“十代”服务,打造集生产、供销、信用等生产生活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村级层面通过推进“村社共建”有效引导农民将土地要素集中,与乡镇土地托管中心、种田能手、科研机构等开展业务合作,把村级供销社打造成为全面实施粮食生产“十代”服务的前沿阵地。
优化综合服务,推动为农服务“一条链”
一是构建粮食“产业链”。市县社所属社有企业依托“公司+土地托管中心十村级供销社+农户”的融合发展通过“产品+服务”的形式积极开展土地托管全程社会化服务,与检测科研单位、种企、农资公司、米企、金融等展开合作,基本形成“农化公司出服务、托管中心接订单、种粮主体当掌柜”的协作模式。
二是创新粮食“服务链”。持续探索以“两头在企业、中间在农户”为主的新型农业服务。根据种粮主体的多元需求,以村级供销社为载体,推出“从种到收”全程托管的“十代”服务和单环节、多环节半托管的“点菜式服务”,保障种粮主体实现“十好”目标。2023年全程托管服务面积9万亩,半托管面积 25 万亩。
三是提升粮食“价值链”。为解决“种什么”“怎么卖”两大难题,市供销集团联合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湖南平安三农科技有限公司和市农科所共同成立湘潭市新型种业创新平台,以种业为核心,结合区域市场实际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从一粒种子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实现用户“四统一”(即统一供应种肥药,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田间管理,统一产品回购、仓储、加工和销售)。2023年组织收购优质稻12万吨,形成种企与种植、生产、服务、加工、仓储、销售等各环节各主体间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坚持效益优先,确保农民种地“一本账”
一是订单种植稳定增收有保障。湘潭供销产业集团和惠农公司与米企合作,共同打造水稻产业联合体。按照“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挂钩、以销定产”的工作思路,通过与企业签订合同,农民按照订单需求种植,以高于市场5-10元/百斤的价格回收订单种植品种。推广优质稻订单种植达到10万亩,每亩成本降低15%、收益增加200元以上。
二是“十代”服务保质优价降成本。借助“十代”服务四级贯通体系引导种植户和专业合作社制定生产计划,去年通过农资直供、统一机耕机插机收、烘干等措施服务面积超120万亩,每亩节约成本105-180元、增收近150元。
三是服务联盟合作共赢增效益。湘潭作为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大联盟的首创地,坚持合作化经营,开展以水稻种植、粮食烘干收购、大米加工、农机服务等为主的全流程服务。如云湖桥镇土地托管中心新建优质稻储存粮库和30吨大米加工流水线,建立稻谷销售联合体,每年加工销售稻谷上万吨,通过自产自销彻底解决粮食去向问题。当地598户农户与合作社签订了水稻回购协议,每亩一季晚稻通过加工成大米再销售的利润达865元,直接增收577元。
来源:湘潭市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