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韩光:当年初三那些事

文摘   文化   2024-11-08 08:50   河北  

当年初三那些事

韩光

忆起写下这个题目,是在一年多前的事了。

那天,开封文友谭文艺发来河南某刊物关于初三的征稿启事。细想我的初三已有五十多年,隔着时代鸿沟距离太过遥远,早与如今的初三不可同日而语,还不一定能写出多少新意来,故将此搁置下来。

前不久,我参与组织了临泉西中 75 级高中毕业五十年同学聚会,聊到当年高中时的一些情景,自然也涉及初三时的不少陈年旧事,这便有了旧事重提的动机和欲望。

要写当年的初三,估计时间还要往前提一些。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过后,孩子入学年龄普遍较晚。1963 年我十岁,背上母亲缝制的花书包,到二里远的荣楼小学读书。因受本村小伙伴的蛊惑,一年级留级上了两年,这样我的小学读了七年。文革时期教育混乱,小升初连窝端我上了小学的戴帽初中三年。为此,曾专门写了《我在荣楼小学的十年寒窗》一文,既有对懵懂无知少年的系统性回忆,又有对后被瓜分得荡然无存的母校的眷恋和深深惋惜。

小学三年级时我被选进学校腰鼓队,后来加入学校文艺宣传队,说快板、对口词,演三句半课本剧,荒废了不少学业。我喜欢读课外书,却苦于没有书读。恰好上邻居家有两纸箱书,陆续被我一一读完。读书多的好处,就是能在课堂上能回答其他同学回答不了的老师提问。我在蹦蹦跳跳、迷迷瞪瞪地到了初三。

语文老师王子亮戴副眼镜,深蓝色外罩上常落一层粉笔灰,说话声音低沉缓慢。王老师指定我为课代表,找来《文艺作品》,要我在黑板上抄写上面的文章,让同学们跟着抄写在本子上。记得一次抄写《军号嘹亮》的长文,我捏住粉笔在黑板上快速书写,同学跟着抄写。因同学们节奏有快有慢,要照顾到慢的同学抄完,用黑板擦全部擦掉后再继续抄写。一篇文章,利用课余时间持续三四天才总算抄完。

后来才逐渐明白,抄写文章的目的是强化阅读。感谢王子亮老师给的这个机会,让我对抄写过的文章记忆更加深刻,为今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现在有句笑话,说某某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或者说语文是外语老师教的玩笑话。当年未谙世事的我们,目睹了一次数学老师语音出错的往事。一次数学老师课余在黑板上写下韩愈的劝学警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随后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切勿忘记!

然后老师用手点着说:“切匆忘记。”

我一听,笑了;同桌的长青同学看了,也跟着笑了。

老师又重复一遍:“且匆忘记,让你们记住有错吗?”全班同学的目光一起投向最后排西南角的我们。

老师将“勿”读成了“匆”。没有勇气当面去纠正老师的读音,我们只好笑而为之。

1972 年底,初中升高中改变前两届靠推荐升学的方式,是“文革”期间唯一的初升高考试。

距离升学考试还有十多天时,听说要考英语,那时农村学校没有开设英语课条件,学校要求初三学生在家复习,同学们开始紧张起来复习应考。为强化学习英语,我和李长青同学商量,干脆住在学校大门西耳屋里。我俩在那里连天加夜学习英语,互相提问,最后靠死记硬背简单的口号:Long live Chairman Mao! Long, long live Chairman Mao之类。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还好,我俩与荣楼小学的其他 30 多名同学,同时考上了城郊中学高中部。

1972 年的初中升高中考试,无疑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考上高中的学生,开启不一样的人生;而没考上高中的学生,可能要靠一技之长生存,或者直接辍学步入社会。

回忆初三那些事儿,蓦然回首,发现我们初三恰在历史潮流中教育变革的节点上,正如后被称为“老三届”一样,“回潮班”,正是打在当年初三群体身上鲜明的时代印记!

2024 年 10 月 28 日于霞光度假村

作者简介韩光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安徽省美协会员,临泉县作协名誉主席,曾出版诗歌散文小说传记文学《吕霞光传》、小小说《艺术家》、纪实文学《魏野畴的故事》《铁骨丹心张兰芝》《地下交通员》《最美乡村教师任影》等十余部。其中散文集《野艾蒿》获首届安徽散文奖一等奖;《姜子牙的故事》获第三届民间文艺“山花奖”入围奖;多篇作品曾获国家、省级一等奖、入编中学8年级语文教辅教材等。

——精彩回顾——

“尚木工坊·梳之柔情”杯颁奖特刊—019 |  韩光:红罗山中文曲星——推介青年辞赋家张献峰
散文 |  韩光:临泉西中,吹响 75 集结号
红罗山笔会“尚木工坊·梳之柔情站—155 |  韩光:我和我的淮南大姐
“尚木工坊·梳之柔情”杯全国文学大赛—220 |  韩光:周年祭母
随笔 |  韩光:十字路口
“豫信杯“”颁奖专刊 |  韩光:家风传承  赤子情怀 ——读袁牧散文《没有父亲的年味》有感

随笔 |  韩光:别样的重阳别样的礼物

随笔 |  韩光:冬至黄岭

随笔 |  韩光:黄岭乡村一抹“志愿红”

散文 |  韩光:爱是一辆手推车

散文 |  韩光:兔精灵

小小说 |  韩光:会跳舞的猪

小小说 |  韩光:行走的树

“豫信杯“”颁奖专刊 |  韩光:洗礼南湾湖,缘结红罗山

家乡的美食特刊—118 | ‍ 韩光:煎槐花

父亲节专刊 |  韩光:父亲的手

散文荟 |  韩光:母亲语录

散文 |  韩光:六零年的冬天,有点暖

家乡的美食特刊—03 | ‍ 韩光:临泉美食蒸粉鸡

散文 |  韩光:看葵花

散文 |  韩光:搬家随想

红罗山文学信阳笔会专刊 |  韩光:遇见红罗山(一)——豫信杯中国散文大赛征文颁奖及文学笔会花絮

红罗山文学信阳笔会专刊 | 韩光:遇见红罗山(二)——豫信杯中国散文大赛征文颁奖及文学笔会花絮

红罗山文学信阳笔会专刊 | ‍ 韩光:遇见红罗山(三)——豫信杯中国散文大赛征文颁奖及文学笔会花絮

教师节专刊 |  韩光:我小学的三位校长

散文 |  韩光:小小“设计师”

散文 |  韩光:小孙子的正义感

散文 | 韩光:孙女送顶“乌纱帽”

文 |   韩光:我陪孙女看画展

随笔  |  韩光:三轮车女
小小说 |  韩光:摁手印

散文 |   韩光:借来的风景

随笔 |  韩光:孙女陪俺乘地铁

小小说 |  韩光:莫作家

随笔 |  韩光:百步穿杨是怎样炼成的

随笔 |  韩光:“信义哥”和他的黄山八山半水
【“豫宛香杯”全国散文大赛征文—169】|  韩光:父亲是位擀毡匠
【红罗山笔会——“豫宛香杯”征文106】|  韩光:孙女有理讲住爷

随笔 |  韩光:薪火相传烧大锅

【红罗山笔会——133】 |  韩光:风浸雨润“长安花”

散文 |  韩光:童稚声声卖花灯

尚木工坊·梳之柔情”杯颁奖特刊—024 |  韩光:红罗山上南极星——推介青年散文家王力丽
纪实文学 |  韩光:王三川的苦乐年华(上)
纪实文学 |  韩光:王三川的苦乐年华(下)

我手写我心,遇见即是欢喜
主编:飒飒(忽文静) 赵洪伟
原创首发散文、诗歌、小说。
发稿者加微信:husasa0905
投稿邮箱:hongluoshansy@163.com

红罗山文学
我手写我心,遇见即是欢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