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ing Infinite》读后感:片段(1)万变的创新,不变的雄竞

文摘   文化   2023-10-14 09:09   中国香港  

Michael Lewis的新书《Going Infinite》,一个礼拜在路上听完了audiobook版。感觉太短,像是要蹭热点急着出版,而故事好像才刚刚开始。

听的过程中感觉强烈:这其实就是一部现代成年版《蝇王》——在任何没有规则的蛮荒之地,大小苍蝇随时随地都会飞出来。

看来Lewis老师这次把赌注放在了Sam身上,把他描绘成一个并非英雄,也非反派,没有EQ,不具人类情感,不懂控制表情,意识不到、不懂或不屑遵守“成年人规矩”的加密版谢耳朵——一位个性奇特的异端,对世界不满,但对政府银行没有特别的敌意,只是认为“成年人是无用的”。

全书语气温柔、迷惑、偶尔谴责,字里行间“也许无辜”几个字若隐若现。Sam没有童年,父母从没把他当成孩子,18岁之前没有玩伴;正因如此,他才一直像个孩子般行事,鄙视传统真理,正如“蝇王”。

但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谁又能读得出来?在一起相处半年够吗?

这也许就是“沉浸式记录”的代价,一起吃喝拉撒开会旅行,走得如此之近,谁的评价能完全公正?

无论如何,这仍是Lewis老师一贯的风格。他自己就像个畅销书界异端——从《大空头》里的Micheal Burry、《魔球》里的比利教练,再到Sam,那些在巨大不确定性下豪赌的人,永远是他最喜欢的主角。

书中有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片段。用几篇随笔摘录下来,顺便浅薄地评论几句。

片段(1)万变的创新,不变的雄竞

全书开篇从一个女孩子的故事切入。娜塔丽(Natalie Tien),一个台湾中产家庭的女儿,乖巧温柔,笑不露齿。父母对她的唯一希望就是能找个有钱的老公。

然而娜塔丽毕业后没去找老公,而去投奔了加密货币。

“整个亚洲,每月都有新加密货币交易所出现,为日益增长的赌徒提供服务。它们腰缠万贯,对年轻女性的需求永不满足。所有交易所销售招聘广告上都写着:漂亮,胸大,做过直播,2000年或以后出生,爱聊天"。到了 2018 年,这便是大部分年轻亚洲女性“卷”的方向。

——第一章“Yep”

“大家都说是骗局”,但娜塔莉觉得反正这一行“是没什么损失的赌博”,于是努力学习所有相关知识,入了圈。虽然没半点相关经验,依然被Sam任命为公关总监。

之后,娜塔莉人生开挂。从NBA迈阿密热火队球馆的独家冠名权,到签下众多明星为代言人,再到数不清的世界级的活动,FTX所有令人咂舌的大手笔都由Natalie负责。被誉为2021年台湾区块链产业最有影响力的21人之一(“21 Top Taiwan Influencers”),还被铸成了NFT。

但娜塔莉每天的真实工作是什么呢?

是Sam的全球公关、贴身秘书、订酒店、订机票、约会议、定行程、订饭、给Sam无缘无故的爽约善后、甚至当保镖。直到最后,她也不知道“crypto”到底是什么,人生全部目标就是要搞清楚——Sam今天到底在想什么?

Lewis老师也许无心,但这是个极妙的开头:

他用女性在加密圈的典型处境,带出了任何行业在初始、混沌的原始形态,社会结构呈现的真实样子——把外衣扒开,内里依然是男权社会的权力体系,一个资本催熟的“权力的游戏”。

上野老师的《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由于女性传统上并没参与劳动力市场,经济产业格局、政治游戏规则,都是男性(或权力上位者)制定。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游戏规则便是“雄竞”的镜像。科技创新和加密市场也不例外——成功的衡量标准永远是:谁的资本最雄厚、市场占有率 / LTV更大、谁的用户最多增长最快、谁有更大的交易所、交易量,谁有更牛的项目和扩张计划等等等等——这和恒大有区别吗?

想解决的所谓“痛点”,也都是权力体系下的衡量标准。比如:如何让融资更容易?凭什么只有联储和央行才能发货币?我们要自己发货币,要让让人人都能成为富翁,要打倒美联储。而不是关心:谁的用户跟自己最久?谁的用户更快乐?生活质量有没有提高?当下“成功”的标准与真实的“人”和“世界”其实没有关系。

游戏规则没有改变。在原有的游戏规则里,女性的处境当然也不会有变化。而在加密世界的混沌状态,野蛮丛林中,反而更赤裸,更危险。

只要权力结构、游戏规则、和价值评价体系不变,这个世界永远会不停地堆砌泡沫、然后崩溃,浪费大量资源,且女性永远无法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那女性和男性的价值取向有什么不同呢?

Emily Chang的纪录片《The Circuit》中有一集:“Whistleblowers Warn About the Dark Side of AI”(吹哨人的警告,人工智能的阴暗面)。看完便一目了然:这种不停的内省和反思的能力,真的只有女性才有。男性要么没有,要么在“雄竞”的游戏规则下“不能有”。

片中的三个吹哨人:一位不惜违反保密协议,也要在推特上揭露Pinterest对女员工的不公;一位因为发表意见警告谷歌巴德技术的风险而“被下课”;一位不断批评大型科技公司歧视、偏见算法。却因为反思而被称为卢德分子。

还有Facebook吹哨人弗朗西斯·霍根,Uber的反对者苏珊·福勒——大部分吹哨人都是女性,不是因为女生更爱打小报告,而是因为女性更有反思的直觉,一旦事情有可能向负面、失控的方向发展,大部分都会生出第六感。

还记得《芭比》中,Ken军团是怎么失败的吗?雄竞。所以这个世界的经济系统中更需要女生,至少会少些乱相。


推荐阅读:

  1. Allan Johnson《性别打结》The Gender Knot: Unraveling our Patriarchal Legacy

  2. The Circuit with Emily Chang: "Whistleblowers Warn About the Dark Side of A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HlacIwhZVo&list=PLqq4LnWs3olV2nw7GgFjXHvxVc3T5hXXT&index=9


肖小跑
金融世界不讲道理的时候,向文史哲求救,大概率“叮”的一下就扣上了。因为在这里,您才能再次看到“人”:人的情绪,人的荒诞,人的大举动小动作。这里有世界最本质的规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