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啊,今天晚上一起来喝两杯呗,老朋友都到齐了!”邻居老王热情地邀请张大爷。张大爷今年62岁,平日里身体还算硬朗,喝酒是他多年的习惯,每天总要来点儿,“活血通络嘛”。可前几天的那场“酒局”,却让张大爷不禁反思自己是不是该“收收”了。当晚,几位老朋友喝得尽兴,张大爷更是禁不住好酒的诱惑,喝了不少高度白酒。回到家后,他感到胸口隐隐作痛,还伴有恶心、头晕。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诊断是急性胃炎和心血管应激反应。医生叮嘱说:“张大爷,年纪大了,酒可不能随便喝。60岁以后,喝酒要讲究‘3不喝’,对身体才好。”张大爷听完,点了点头:“看来是我疏忽了,以后真得注意。”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代谢能力逐渐减弱,尤其是酒精的代谢变得更为缓慢。60岁以后,若饮酒不当,可能引发多种健康问题。烈酒的酒精含量较高,对胃黏膜和肝脏的刺激性极大。酒精摄入过多会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还容易诱发脑卒中等心脑血管意外。研究表明,长期饮用烈酒的老年人,患肝硬化、胃溃疡等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对于张大爷这样的高血压患者,更应绝对避免烈酒,以免因血管扩张引发危险。混合酒指的是酒类与其他饮品如碳酸饮料、果汁等混合而成的饮品。这类酒常因甜味掩盖了酒精的刺激,容易让人不知不觉摄入过量。碳酸饮料会加速酒精吸收,增加肝脏的负担。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减弱,混合酒可能导致胃部不适,甚至诱发急性胰腺炎。空腹时饮酒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增加患胃炎或胃溃疡的风险。酒精进入血液的速度也会显著加快,容易导致头晕、乏力甚至酒精中毒。老年人应在适量进食后饮酒,并选择低酒精含量的饮品,既保护胃肠,又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即使遵守“3不喝”,老年人在饮酒时仍需额外注意以下几点,避免因不当饮酒影响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老年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0克,相当于一小杯葡萄酒或半瓶啤酒;女性则不超过10克。如果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建议尽量戒酒。许多老年人长期服用降压药、降糖药、抗凝药等,这些药物与酒精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降低或毒性增强。例如,酒精可能增强降压药的作用,导致低血压;而与抗凝药同服,则增加出血风险。老年人饮酒应选择低酒精含量的酒类,例如红酒或黄酒,避免高度数白酒。红酒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被认为对心血管有一定益处,但也要适量,切不可过量以求“保健”。老年人饮酒时应选择舒适的环境,与家人或朋友一同分享,避免独酌或因孤独而过量饮酒。饮酒后若出现头晕、胸闷、恶心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饮酒,并就医检查。有些人因年龄增长,肝脏功能下降,对酒精的耐受性也逐渐减弱,此时应考虑完全戒酒。三、适度饮酒还是完全戒酒?
许多人会问:“60岁以后,是不是干脆不喝酒更好?”答案因人而异。消化科专家表示,适量饮酒对部分老年人确实有一定益处,如放松身心、促进社交,但若存在基础疾病或酒精耐受性较差,则完全戒酒无疑是最佳选择。中医讲究“酒为百药之长”,认为适量饮酒可活血化瘀,但过量则伤肝耗气。尤其对老年人而言,养生重在“节”,不妨以养生茶、花果酒等更温和的饮品代替烈性酒。张大爷回到家后,把医生的叮嘱牢牢记在心里:“以后喝酒得悠着点儿,这身体可不能拿来开玩笑。”他主动跟朋友们提议:“咱以后聚会多喝茶,少喝酒,健康才有得聊啊!”记住“3不喝”,合理控制饮酒量,关注身体变化,才能更健康、更长久地享受生活。毕竟,对老年人来说,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