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研|用好林长制 做活“绿文章”

文摘   2024-11-05 11:45   陕西  

近年来,商南县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建立县、镇(街道、林场)、村(社区)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将全县10个镇(街道)、2个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划分为1435个片区,实行网格化管理,通过全民参与抓“扩绿”、拓展路径抓“兴绿”、科学防治抓“护绿”,做好“扩绿兴绿护绿”文章。同时,围绕“林”字做活“绿文章”,因地制宜发展油茶、中药材、茶叶等特色生态产业,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绿水青山成为群众的“幸福靠山”。


10月23日,商南县金丝峡镇太子坪村村级林长带领护林员进山巡逻。

观流泉飞瀑,赏红叶如霞。深秋时节,商洛市商南县金丝峡景区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

昔日的荒山野沟“摇身一变”,成为陕南地区唯一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

这背后,与当地全面推行林长制密不可分。

近年来,商南县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在“林”上精准发力,在“长”上压实责任,在“制”上探索创新,特别是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抓手,以务实作风、强硬措施、有效行动,坚决当好秦岭卫士,厚植生态底色,做活“绿文章”。

用心护好每一抹绿色

如今,村里令人欣喜和自豪的生态环境,让经历了太子坪村多年发展历程的村党支部书记李录奎格外珍惜。

10月23日,吃完早饭,稍作休息的李录奎穿上统一配发的工作马甲,带上镰刀等工具,和村上其他几位护林员一起开始了又一次进山巡逻。作为商南县金丝峡镇太子坪村村级林长,这样的巡逻已成为李录奎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虽说前几天的一场秋雨让太子坪村的防火等级有所下降,但李录奎不敢有丝毫松懈。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秦岭深处泥泞的山道上走着,时不时停下来端详树木和草丛。“这样的巡山每天都有,林长及护林员每次走上十来公里已经成为常态。”李录奎说。

金丝峡景区成功晋升国家5A级景区后,商南县决定启动金丝峡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在通往金丝峡景区的18公里旅游专线上发展7个特色农庄,其中就有太子坪村。

太子坪村森林覆盖率达7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好这片森林、当好秦岭卫士,是我们林长和护林员义不容辞的职责。”李录奎说。

“绿水青山来之不易,必须用心护好每一抹绿色。”这样的观念,已经成为以李录奎为代表的商南县各级林长及专职护林员的共识。

近年来,商南县全面推行林长制,设县级林长5名、镇级林长33名、村级林长254名,将全县1435名生态护林员纳入林长制管理体系,实现森林资源网格化、全覆盖管理。

为做好“护绿”文章,筑牢生态屏障,商南县不断完善“林长+护林防火”工作机制,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持续加强宣传教育,扎实开展巡查检查,及时补充应急物资,联合开展“查隐患、破火案”专项行动,形成联防联控工作格局。

此外,商南县制定出台《绿色商南建设实施方案》,将造林绿化任务明确到各镇办各部门,动员全县上下深入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全力保障绿色商南建设。

“得益于林长制的全面推行,现在生态环境慢慢变好,党员干部履行职责也越来越到位了。”商南县过风楼镇党委书记、镇级林长刘亚楠告诉记者,“以前群众进山砍柴或者带火种进山时有发生,如今大家对于森林保护的认识水平越来越高,已经形成了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过风楼镇下辖14个村(社区),护林队伍包括镇村级林长和护林员近300名,他们的日常工作为巡查林区是否存在乱砍滥伐、乱捕乱猎、烧荒等问题。“每年10月到第二年5月是森林防火期。我们在巡山的同时,还要做好森林防火安全教育。”刘亚楠说。

制度机制合力促进“林长治”

“我就是在西街转盘这棵古树的陪伴下长大的。这棵树已经100多岁了。目前,县林业局为古树挂了树牌,方便大家认识,还定期对古树进行生长现状调查、喷药除虫害,希望这棵古树能长久生长下去。”商南县城关镇西街居民蔡让宝说。

商南县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纳入林长制考核范围,与村组、管护责任人签订管护协议,对已普查出的古树、古树群,实行挂牌管理,采用日常管护与重点管护相结合的方法,落实日常管护责任。

截至目前,商南县已摸排出散生古树352棵、古树群19处,其中一级古树23棵、二级古树58棵、三级古树271棵,这些古树均已得到保护。

“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全面推行林长制是我国生态文明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

在商南县各级林长看来,基层生态护林员是群众参与的生动实践。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设置林长制公示牌等,老百姓既是林草资源保护发展的管理者,也是监督员。

全国“最美生态护林员”、过风楼镇八里坡村生态护林员陶久林,长期坚守在护林护草工作一线,每月巡山23天以上。他以山为家、以林为伴,投身祖国的生态保护事业。

陶久林负责管护的山林面积在2000亩左右。为了巡山,他已经走坏了10多双鞋,写了数十本巡山日志。在陶久林的精心管护下,山林越来越茂盛,从没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

“要把青山绿水保护好,让子孙后代都能受益,这是所有林业人的愿望。”陶久林说。“全面推行林长制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必然要求。”商南县林业局局长石小林表示,只有严格考核、多方参与,林长制才能真正落地见效。

石小林介绍,为了让全县三级林长管护责任真正落实到位,更好发挥各级林长在促进林业生态保护发展中的作用,商南县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对林长制成员单位以及各镇(街道)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工作完成情况综合赋分,并进行年终考核。

如何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商南县构建起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形成了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强大合力,释放出良好的治理效能。

林长制的核心和关键在于落实。除了通过制度建设将责任落实到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身上,商南县还强化基层基础,积极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加强林业工作机构建设,不断健全体制机制,解决森林保护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

绿水青山成为群众“幸福靠山”

秋日的陕南,绿色依然是不变的底色。

在商南县城关街道任家沟村,连片的山坡上栽种着茶树,田地里套种的油茶树正茁壮成长。

“这里的山坡较陡,单一种植茶叶无论是生态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不是很高。今年,我们根据外出调研考察情况,决定推广‘茶树+油茶树’套种模式,因地制宜将油茶苗移栽到茶园里,建设生态立体茶园。”采访期间,石小林特意带记者看了商南县正在大力推广的“两茶”套种模式。

在实施富民产业、做精“活绿”文章的发展思路指引下,商南县推广的“两茶”套种不仅可以让种植户增收,还为村民就业提供新方向。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围绕“林”字做活“绿文章”,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

近年来,商南县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把特色经济林产业与林业工程建设、乡村振兴、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等深度融合,大力引导社会、金融资本投入林业建设,不断推动特色经济林种植由零星分散向规模集中转变,有效实现经济林增效、群众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的目标。

在商南县各级林长看来,要想保护好林子,还得让大家有挣钱的门道,这样大家就不会总想着往林子里钻了。

如今,太子坪村的群众依靠青山绿水吃上了“旅游饭”。

“我以前外出打工,后来回到村里,把家里的房子改造成了民宿,一共8间房。旺季的时候客人都住满了,一天收入就有2000元。”太子坪村村民李录芳高兴地说,如今她不用再奔波找活儿干了,而是在村里安心当起了民宿经营者。

凭借着森林覆盖率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商南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绿水青山成为群众的“幸福靠山”。

多年来,商南县坚持“逐绿而行”。生态环境的不断向好,为商南各类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产业发展不仅鼓了群众的腰包、染绿了一座座荒坡,而且让商南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加鲜明。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色生态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活力和动能。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抓好治林兴林工作,坚决守护好商南县的绿水青山,将生态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商南县委书记、县第一总林长徐江博说。

记者手记


青山有人管 绿树有人护


蓝天白云,青山碧水。


在商南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从当地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发展历程来看,保护好这片山、这片林,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更是确保商南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作为被省政府通报表扬为“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成效明显的地方”,近年来,商南县在治理山林的同时,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从制度成效来看,依托全面推行林长制,商南县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由林业部门“小马拉大车”转变为各级各部门“同唱一台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


林长制不是“冠名制”,而是“责任田”,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态保护责任模糊、“谁管谁都不管”等问题,有效确保了青山有人管、绿树有人护。


在实现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同时,还要全力释放生态红利。林长制的全面推行,让商南县的产业发展底气更足了,也让林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乡亲们吃上了生态饭,腰包更鼓了,大家对于林长制的拥护和支持也就更坚定了。正如当地群众所言:“我们吃的就是生态饭,所以更要守好身后这片山。”

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周明

监制|赵侠
制作|边磊

陕西省林业局
此公众号用于陕西省林业局发布最新的林业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