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评论员 曹茜茜
尹双红:这段时间,“发型师晓华”火了,给湖南怀化带来了“泼天流量”,一个人带火一座城,彰显湖南文旅的独特魅力。
在长沙吃小龙虾、臭豆腐,赴韶山参观领袖故居,上张家界看奇山秀水,到常德嗦一碗牛肉粉……湖南文旅,热度可以说是居高不下。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回答好“文化+科技”“文化+旅游”这两道“融合命题”,湖南有哪些突出优势?
曹茜茜:湖南是全国为数不多集中了革命文化资源、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文化资源的省份。而且,湖南还是科技创新的热土。超级杂交水稻、北斗导航、“海牛Ⅱ号”深海钻机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科技成果,都诞生于此。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将文化、旅游和科技资源结合起来,回答好两道“融合命题”,我们湖南底气十足。
尹双红:确实,湖南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家底殷实”。但文化和旅游不会自动结合在一起,湖南是怎么找到有效的融合路径,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呢?
曹茜茜:光看文化,免不了觉得无趣。仅有旅游,体验感多少又有些单薄。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我们找到了最大的公约数。比如常德河街的活化改造。当地不仅复原了古街的面貌,常德丝弦、汉剧高腔、澧州花鼓等民间曲艺轮番上演,地方特色美食也一应俱全。如今,河街不仅是常德旅游必逛的打卡点,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可见,让历史文化走进现代生活,就能在融入日常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以文塑旅的过程,也是以旅彰文的过程。依托韶山旅游区,“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渐成品牌。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等,成为新时代红色地标。一次红色旅游,也是一次精神之旅,让人们自发、自觉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尹双红:要让文化和旅游起到“1+1>2”的效果,也不是简单组合就能实现的。怎么才能实现融合发展,相得益彰?
曹茜茜:在湖南博物院,你可以看到动态复原的辛追夫人,也可以“置身”楚汉名城长沙的汉文化生活场景。浏阳烟花新颖的造型多次美上热搜,刷新人们对烟花的认知。《最忆韶山冲》的舞台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就像是铺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这些湖南文旅的“出圈”项目,无一不是“科技+”的结晶。科技犹如一座桥梁,让文化和旅游更好牵手,共同为游客带来非凡体验。
尹双红:旅游业被人誉为“一业兴、百业旺”,湖南是怎么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为民、富民、利民、乐民的?
曹茜茜:郴州有一个711时光小镇。看小镇现在的样子,谁能想到,这以前是一个老矿区。工业+旅游,以其独特性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村居办民宿、非遗有展演、采摘成体验,在一座座村庄,乡村风土人情成为特色招牌,村民的致富路子更宽了。由此而言,促进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等多产业融合发展,就能为产业注入新活力。
让游客愿意来,还要让游客愿意再来。张家界七十二奇楼项目,打通了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给了游客充足的“留下来”的理由,实现了传统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的转型升级。
尹双红:谢谢湖南日报评论员曹茜茜老师带我们领略锦绣潇湘。乘势而上,相信湖南一定能把旅游业,打造成真正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来源丨人民日报评论、经武门论道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