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前,郑和在长乐吴航太平港伺风开洋。作为下西洋的驻泊基地和开洋起点港,航队往返驻泊长乐累计达4年之久,在此补充给养、招募水手、修造船舶,留下许多历史遗存。
600多年后,作为福州“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的前沿阵地,长乐海上发展空间的交通枢纽持续拓展,海港、空港、铁路港、公路港、信息港“五港”齐聚、联通全球,繁荣、富裕、文明、开放的现代化新兴港口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
长乐美丽海岸线 姜亮/摄
傍海而生、因海而兴、拓海而荣
百年以来
海丝文化方兴未艾
其所孕育的“大爱开明、能拼会赢”
的长乐城市精神也代代传承
姜亮/摄
步入长乐南山郑和史迹陈列馆,目之所见皆是与郑和有关的文物和史料。其中,《天妃灵应之记》碑尤为醒目。碑文中不仅详细记载了郑和奉命率领船队的远航历程,包括七下西洋的时间、地点、经过等,还记载了海外贸易成果。
这是镇馆之宝,是全国目前唯一仅存的详细记载郑和下西洋的重要碑刻。
灿烂辉煌的海丝文化
也造就了长乐人驾海搏浪
勇立潮头、能拼会赢的开拓精神
夜幕降临,郑和公园圣寿宝塔散发出色泽温暖的光束,展现出古朴厚重的塔体,公园周边的灯光也在有节奏地律动着,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散步、观赏。
历史信息不仅存在于单体建筑的构件中,也在周边的自然环境里。长乐突出保护重点,以点扩面激活圣寿宝塔活力,于去年启动圣寿宝塔及其周边夜景提升项目。
该项目以古建资源为主,以景观资源为辅,重新梳理郑和公园夜景,通过光影技术,打造‘长安久乐,一生长乐’城市夜景景观,让郑和公园成为长乐城区中心夜景景观新地标。
长乐区相关负责人说。
郑和公园里的圣寿宝塔 姜亮/摄
圣寿宝塔只是长乐探索保护海丝文化的缩影。
多年来,长乐探寻、强化海丝文化元素与历史文化名人元素,打造了多个以海丝文化为背景的特色景点。2002年,长乐发动社会捐资近千万元,兴建郑和广场,建成郑和航海馆、郑和巨雕、三宝亭、太平港帅营、郑和船、祭海坛、郑和舟师起锚处等多处纪念性建筑景观。
2021年,长乐海丝馆完成修缮提升。该展馆紧扣海丝文化主题,以历史发展的脉络为纵线、以海内海外两个长乐为横线,展示长乐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和未来。郑和史迹陈列馆展品中,古有明代各种珍贵文物、史料,今有各地遗址精美照片、图表、模型等130余件。
耸立在闽江边的郑和石雕像。姜亮 摄
眼下,郑和广场已和郑和公园、郑和史迹陈列馆等连成一体,构成独具长乐特色的郑和文化风景线。
上述负责人表示,而“海丝文化第一街”——和平街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和平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深入挖掘和强化海丝文化元素、历史文化名人元素,通过业态规划与商业配套充分体现年轻化、时尚化、亲子化、人文化,积极融入“大福州文旅圈”与“海峡西岸旅游圈”。
此外,长乐还投入资金对海丝遗址地登文道码头、三峰寺塔等周边环境进行提升,编撰《海丝拾古》系列丛书,继续做好海丝遗产的调查工作,不断挖掘和传承海丝文化,让其绽放新光彩。
留存至今的登文道。福州晚报记者 石美祥 摄
姜亮摄
立足具有国际影响力
的海丝文化发展带定位
长乐加快建设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的现代化新兴港口城市
持续完善“一心二核三廊九片区”
文化文创产业布局
加快建设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
在这里
滨海新城正加速崛起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
长乐外海海上风电场项目(松下镇供图)
20万吨级散货船“矿石希望”号外轮顺利靠泊松下港区牛头湾作业区12#泊位(资料图)
姜亮摄
监制 王国标 陈棋祥
你的赞是我们用心运营的最大动力!
我们重在分享,音频和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