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书,能够超越时间 | 双十一书单

文化   2024-11-11 09:01   广东  



唯有阅读才是世界的解药。



01

《法学思维小学堂:法律人的6堂思维训练课(第二版)》

〔德〕英格博格·普珀 著  蔡圣伟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本书为英格博格·普珀教授集自己数十年的教学与写作经验,为法律初学者所撰写的一本思维导引手册。本书译自德文原著第五版。自中文译本第一版问世后,德文原著已经历4次改版,原著内容也进行了相当程度的调整或改写。普珀教授一直认为,法律人的技艺就是论证。越是能够驾驭得好这项技艺,就越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律师、一位受尊敬的法官、有影响力的政府官员以及一个受到大家认同、肯定的法学写作者。然而,“现代”法学的教育并没有提供法学初学者多少学习、练习这项技能的机会。法学方法论的教科书是在一个较高的瞭望台上观察法律适用的种种问题,并且非常抽象地进行讨论。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把方法论中的所有方向(诸如古典方法论、现代方法论)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从较高的层次上拉下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例子当中,借此展示这些知识。这样不仅只是批判性地反映这些方法,也是训练法律初学者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个案中的能力。


02

《法的第一课》


〔意〕保罗·格罗西(Paolo Grossi) 著,张晓勇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本书介绍了法律的概念、历史渊源及现实意义,对资深学者及初学者均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作者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了法律的秘密。法律与其说是一种技术,更应是一种文化体验,一种不可替代的理解和组织社会的方式。对权力和暴力的限制、事物之间的联系、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本质上都是借助法律调解得以实现的,法律用规则避免武断,用秩序规避冲突。作者从法律非物质且脱离普通人的一般认知这一现实出发,试图让读者理解法律存在和运作的根本依据,进而为其提供社会生活的实用工具。

本书开篇从民众对法律产生误解的原因入手,引入社会维度下作为一种社会表现形式的法律的形成,继而作者分析法律在其历史、地理和方法论维度上的不同表现形式,并据此探究法律与国家以及其他作为现当代社会组织基石的法律概念之间的关系。


03

《如何高效学习法律(第10版)》


〔德〕芭芭拉·朗格 / 著   谭晓晓 /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愿本书成为您法律学习的“私人伴读”工具。

如果您希望学习法律并且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希望理解并能够应用法律,希望深入并专注地学习,希望参与到法律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中,希望在某个法律学习阶段结束时已经能够系统掌握一个法学领域并且将其中的知识正确应用在闭卷考试中,希望在学习之外毫无愧疚感地享受空闲时间并且花时间培养法律学习之外的兴趣。希望本书能够帮助您优化在每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方法,实现这些目标。


04

《法学中的体系思维与体系概念:以德国私法为例(第2版) 》


〔德〕卡纳里斯著  陈大创 /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一般体系概念的基本特征是秩序和统一性。法秩序的价值一致性和内在统一性是法体系的基础。近代法律史中出现的诸多体系概念,如形式逻辑体系、公理演绎体系、纯粹概念体系、问题关联体系、冲突裁判体系等都无法实现这一目标。从正义理念和平等律中可以推出,法体系是一般法律原则的价值论—目的论秩序。体系具有开放性,客观体系因基础评价的变迁而变迁,科学体系的开放性是科学认识非封闭性的必然结果。体系的动态性不同于体系的开放性。动态体系通过位阶相同的、可相互替代的若干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法律效果,可在正义的一般化和个性化倾向之间取得平衡。现行法原则上是非动态体系。基于体系找法是目的性论证的一种形式,故而要对体系论据进行目的性审查。体系构建存在限度。体系断裂源自评价矛盾和原则矛盾,体系陌生的规范产生自法秩序整体内部中孤立存在的评价,体系漏洞则是评价漏洞的结果。论题学虽然无法正确反映法学的结构,但可发挥紧急辅助工具和体系化固定筹备阶段的作用,与体系思维相互补充。


05

《法律漏洞的确定:法官在法律外续造法之前提与界限的方法论研究(第2版)》


[德]克劳斯-威廉·卡纳里斯 / 著  杨旭 /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作为法学方法论领域的经典名著,《法律漏洞的确定》既是一部内容全面、论证精细的“法律漏洞教科书”,又是一部科学指引和限制司法造法的实务手册,堪称法学者、法官、律师、法务和法科学生的“思维锦囊”。


06

《刑法思维与案例讲习》


陈璇 /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脱胎于人大法学院刑法精品课程,历经作者九年细密珩磨而成的刑法案例研习上品之作;
借鉴德国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结合我国传统案例教学,创造性地提出"五步骤"的分析框架;
一份刑法初学者以及律师、法官、检察官研习刑法乃至法律的内功诀要。

07

《请求权基础案例实训》


吴香香 /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在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同推动下,请求权基础理论与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在我国民法领域已经发展十余年,并越来越受瞩目。但在鉴定式案例教学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开、实务领域言必称请求权基础的同时,作为请求权基础理论与鉴定式案例方法推广载体的本土图书作品却屈指可数。同时,读者接触到的多为精雕细琢后的“成品展示”,而试错与纠错才是请求权基础方法训练的必经之路。就此而言,呈现作品从“未完成态”到成品的思路调整过程,也许比展示成品本身更有意义。《请求权基础案例实训》的编写即以“展示过程”为目标,重现教师批改学生作业的真实情境,内容与体例也有鲜明的“过程色彩”。


08

《国际法要论》


何志鹏 /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本书系主要针对国际法领域进阶学习者、专业实践人士的通论性教科书,注重国际法的前沿问题、理论探索和中国立场。
全书分为国际法总论、国际法主体、国际法客体、国际法律行为、国际法律责任与争端解决五个板块,对于国际法所涉及的新领域,例如网络空间、极地、深海等规范建设问题予以阐释,对恐怖主义、经济危机、武装干涉等国际法问题进行分析,对于中国的安全观、外交立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理念予以展开。

09

《合同法基础原理》


[美]梅尔文·A.艾森伯格 / 著

孙良国,王怡聪 /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本书是艾森伯格教授五十多年合同法研究的集大成著作,几乎涵盖了所有合同法的核心内容,且有一定深度,但又不过于抽象,体系编排清晰独特,是合同法研究的经典作品,也是我国法律人系统学习美国合同法不可多得的经典体系书。本书分为7个主要议题,22个部分,共57章。其编排体现了合同法侧重救济法的基本观念。


10

《100天写出一篇论文:论文写作的本质及过程控制》


田洪鋆 /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写作者在论文写作中经常遇到困难,这些困难导致写作者要么不知道怎么下笔(写不出),要么写出来的论文不符合要求(写不好)。

本书稿从“认识篇”“行动篇”两个层面入手,着力解决写作者在写作中遇到的逻辑思维、质量控制及过程管理等问题,帮助写作者认清写作本质、弄清写作要求、理清写作过程,并创意性地设置时间安排(打卡)和事项管理(清单)制度,力求在约100天内解决写作者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及自我检测的难题,全方位辅助、支撑、督促写作者走出写作困境。


11

《鱼老师法学论文写作课堂》


赵海乐 /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本书以一篇已经发表在CSSCI期刊的论文为基础,通过模拟鱼老师与三位学生(龙虾、海葵、珊瑚)在写作课堂当中的对话完整复刻了此篇论文从选题到文献阅读、观点提炼、提纲生成再到文本写作的全过程。书中师生对话不仅演绎了真实论文写作教学场景,也通过对三位学生困惑的解答与错误的修正,展示了论文写作常见误区与纠正方法。


12

《你学习那么好,为什么写不好论文?》


田洪鋆 赵海乐 /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本书的两位作者根据自己指导博士研究生写论文的经验,对写论文相关的问题至整个研究生阶段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全面介绍,本书的内容可以帮助处于研究生阶段的、正在为写论文而苦恼的同学走出种种误区,走上学术研究的康庄大道。


13

《民法思维·2022年重排版


王泽鉴 /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本次重排调整章节,参考最近立法、判例学说的发展增补内容,希望能更臻完善。修正重点系在第五章”民法请求权基础体系”,增加了61个案例研习。本书的目的在于建构请求权基础的理论体系,尤其强化案例研习的法学教育,使所有法律人都能具备处理案例及论证的能力,容易沟通,达成共识,促进法律适用的安定、可预见性,维护平等原则,并减少寻求法律、实现正义的成本。特别期望读者从大一开始能够认真、耐心、确实演练每一个案例,锻练培养法律思维的方法。


14

《民法总论


杨代雄 /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本书对民法总论相关知识、原理进行体系化阐述。全书分为六编。致力于融合民法一般理论与《民法典》规范,尤其是《民法典》总则编的规范。

全书力求通俗易懂,编写体例特色鲜明,穿插运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形成立体效应。各章节插入若干图表,直观展示民法概念体系。每节开头均设置一个或者数个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带着问题去学习本节中的民法知识、原理。


15

《法学方法论(第4版)》


〔德〕托马斯·M.J.默勒斯 / 著  

杜志浩 /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法学方法论蓬勃发展于对话与争锋相对的思维碰撞中。在法律模棱两可或完全空白时,如何制定出一个好的法律解决方案?此时,掌握好法教义学与法学方法论的基础就是不可或缺的。本书不仅要介绍经典的解释方法,而且还要在跨学科与法教义学的背景下超越之。具体的主题有:法源、古典与现代的解释方法以及宪法和欧洲法作为更高位阶法律的影响。此外,还有要求更高的法律之具体化(如处理一般条款、法官法和法律原则),确定法续造的正当界限,不同解释方法之间的检验顺序,以及与实践密切相关的案件事实诠释学。本书介绍了最重要的论证模型并发展了现代的法律方法论。


16

《洋为中用: 中国法政知识考古》


王人博 等 /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本书是王人博教授及其弟子对中国宪制主要概念、术语进行概念史与观念史探究的重要文集。
本书即以晚清以来中国进入世界的大格局为语境,对人民、共和、宪法、国体、民主、民权等宪法上的八个词语进行细致入微的概念史与观念史考察,并详论其中西古今的转换、改造及其复杂性,生动展示出宪法概念、术语在塑造我们的宪法文本的同时,也塑造了我们的宪制文化和宪法学术。


17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第四版)》


苏力 /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是著名法学家苏力的代表作,是社科法学及中国法治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是改变当代中国法学视野的现象级著作,曾获1978—2014影响中国十大法治图书奖。本书首版于1996年,2002年、2015年两次修订再版,本次为第四版。全书以“法律多元主义”为进路,通过对转型中国若干个案的理论考察,从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专业化、市场与法律的替代以及法学研究方法论等多个方面对中国“法治”赖以推进的“本土资源”进行了生动展开和规范转化,并提炼出“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这一核心命题,表达了要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非正式资源、有传统习惯的法律制度中吸取中国法治建设的营养的实践关怀和理论立场。


18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第三版)》


苏力 /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本书聚焦中国当代基层(特别是农村)司法制度,将其置于20世纪中国背景下,置于具体的社会条件下,从司法制度、司法知识与技术、法官与法律人、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苏力教授汲取社会人类学、制度经济学和法律经济学的成果、思想和方法,细查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司法实践、司法制度设计及司法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力求发现只有中国学者才可能敏感察觉和提出的中国当代司法的问题,对现实中国社会的法律实践资源进行了系统开掘,对中国基层法官的知识和智慧给予了“冷静又热烈”的“同情的理解”,是其在“法治的本土资源”理论之后的又一次影响深远的理论努力。本书面世20余年畅销不衰,第三版作出了全新修订。


19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第三版)》


苏力 /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本书是著名法学家苏力的代表作,也是对当代中国法学界有重要影响的著作,面世近二十年畅销不衰。本书大致分成三编。第一编主要关注一些社会和法律的热点问题,诸如隐私权、婚姻法修改、刑事诉讼法修改、送法下乡、科技与法律以及司法审查和制度形成等,都只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试图从一个角度切入进行学理的然而可能对社会实践有影响的讨论。第二编是对法学自身的反思。第三编的五篇是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20

《走不出的风景:大学里的致辞以及修辞(第二版)》


苏力 /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本书是苏力教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10年任期内各种致辞的汇集,主要是迎新和毕业致辞。苏力的致辞一洗官腔套话,贴近年轻学生的心灵与生活,在当时就引起了校园轰动,并逐渐成为每年6月(毕业)和9月(迎新)学生们翘首期待的一道风景。苏力的致辞还引领了一股清新致辞的风气,从苏力开始,一系列大学校长、院长的清新致辞纷纷涌现。在书中,苏力还专门讨论了大学致辞与政治修辞,阐述他表里如一的致辞理念,这对于教育界同人也有很大参考价值。


21

《请求权基础:方法、体系与实例》


吴香香 /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民事领域的法官找法,以寻找“请求权基础”为核心。请求权基础体系是以诉讼攻防为基点的民法体系表达。请求权基础方法在教学场景中体现为鉴定式案例分析,在诉讼场景中则体现为法庭报告技术。
本书是作者研究请求权基础理论、践行鉴定式案例教学十余年的成果。全书分三篇十二章,上篇三章勾勒方法,中篇五章梳理体系,下篇四章则以现实案例演练方法并验证体系,以期从方法、体系与实例三个层次,立体呈现请求权基础的方法逻辑、规范体系及其适用细节。


22

《车浩的刑法题(第2版)》


车浩 /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本书五套大型案例题目被网友封为“神考题”名作,分别被定位为“最巧合”“最悲情”“最宫斗”“最史诗”和“最穿越”。题目设计不仅情节曲折,涵盖大量的知识点,而且充满了对人性的关照以及对法学教育的思考。

23

《如何解答刑法题》

周光权 / 主编

柏浪涛 杨绪峰 / 副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本书站在刑法学科前沿,结合阶层犯罪论的逻辑和理念,对我国司法实践中真实发生的案例进行系统分析,以培养学生的体系思维能力和解答疑难刑法题的能力。本书所选取的案例涉及刑法学总论、各论的重要知识点;从各题中的关键词能够清晰看出,每一个案例都至少有三个以上的问题点交会。每一题均按照“案情简介、分析思路、具体解析、规则提炼”四个步骤进行写作;其中“分析思路”部分特别注重展示合理的犯罪成立理论,贯彻先检验不法要件,后判断责任要件的进路,完整反映分析、思考过程。


24

《法学引注手册》


法学引注手册编写组 / 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中文法学引注的蓝皮书!中国法学会期刊研究会推荐使用!内容翔实、考虑周全、查阅方便。本引注手册由多家法学期刊、法律图书出版单位共同起草制定,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推荐使用,内容包括引注的一般规范、中文引注体例、外文引注体例几个部分,本着遵循惯例、尊重作者和编者的方针,对文献的引用格式及常见的文献包括法律文件、司法案例、网络文章等的引用,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对于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文献的引用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本引注手册在行业标准化方面具有引领作用,是关于法学文献引注规范的一本重要工具用书。


25

《要命的选择》


雨果·亚当·贝多 /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本书源自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雨果•亚当•贝多教授1995年春在塔夫茨大学开设的一系列讲座。贝多教授在讲座中选取了三个著名的案例——既有真实发生的“美国诉霍尔姆斯案”,也有经典的虚构案例“洞穴奇案”和“吉姆的困境”——试图让听众(以及读者)共同思考:当遭遇特殊情形,无论怎样选择都会导致有人丧生,这个时候,我们该如何做出“要命的选择”?通过这样的“头脑风暴”和“良心煎熬”,贝多教授展示了“道德决疑法”这种已有千年历史的伦理分析方法在当代依然旺盛的生命力。


26

《电车难题》


[美] 托马斯·卡思卡特格 /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全世界大学课堂讨论热烈的问题之一;哈佛超级课程“公正”开堂引题。本书通过一桩假想的案件,探讨了著名的伦理法律谜题——"电车难题"。为了拯救身陷灭顶之灾的五个人,能不能牺牲一个无辜的旁观者?于1967年首次提出的"电车难题",经1985年《耶鲁法学杂志》专文讨论之后,成为全球各地尤其是高校课堂热烈争辩的主题,经久不衰。本书假设出现了这样一起案件,随后,检控官、法官、被告、受害人家属、陪审团、律师等各路人马纷纷登场,各自表态,一场思维的激烈碰撞就此展开。


27

《法的门前》


〔美〕彼得·德恩里科  邓子滨 /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本书是美国各大学法学院比较通用的一本法律教科书。也可以看作是一部英美法的微型百科全书。本书旨在展示美国的法律过程,不只通过描述,而且通过让读者置身于你来我往的争辩之中,而强调法律讲论的重要意义。本书模拟了美国法律过程的实际运作,打开了进入法律和社会的大门。本书所提供的法律规则、原则和案例,都是社会科学、历史和文学等知识语境中的论辩和讨论素材。


28

《论犯罪与刑罚》


切萨雷·贝卡里亚 / 著  黄风 /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创始人切萨雷·贝卡里亚的这部著作《论犯罪与刑罚》,篇幅不大但影响却极为深远,该书初版于1764年,是人类历史上**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全书洋谥着伟大的人道主义气息,对刑讯逼供和死刑进行了愤怒的谴责,鼓吹刑法改革,本书问世后立即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声誉,被译为多种文字,它对地俄国、普鲁士以及奥地利等国的刑法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该书被誉为刑法领域里的*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所有活动商品,一键下单!

全场实付满500赠随机好书盲盒一本,满1000赠随机好书盲盒3本!




更多资讯,点击关注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CLICK TO SEE YOU LOOK THE BEST

燕大元照
北大社第五图书事业部 · 燕大元照法律图书官方账号,在打造精品法律图书的路上,我们的梦想是星辰大海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