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田”是翠湖公园南面的一条老巷,起止都在登华街上,巷道形状就像大写的英语字母“A”。长48米,宽4米,为青石路面。
清代以前,翠湖称“九龙池”,俗称“菜海子”,南面是湖滨湿地,水润土沃,有农人在此栽种香稻、莲藕、菱角、茭瓜和菜蔬且年年收成可佳。清代文人朱筱园有诗云:“七月西风翠湖上,藕花常伴稻花开。”农人喜其不纳田赋,不交课税,经过辛勤劳作换来纯利的喜悦,日子过得欣欣然乐融融,怡然自得称此地为“一丘田”。
所谓“丘”,顾名思义,指小土山或土堆。这里是五华山西麓余脉,整片山势地形由高到低,确有丘陵起伏之感。另外,云南方言中“丘”也是对田畴的一种计量单位,一块地也叫“一丘田”。农人在此劳作,很好地利用天然环境,借菜海子之水利,丘中取粟,以求温饱,这也是滇池地区的农业特点。
随着翠湖水位下降,水田干涸,已难耕作,便逐渐有人在此建房安居而形成居民区,其地名也随之变成巷道名。一丘田附近还有磨盘山、黄公东街、黄公西街和景虹街等闾巷小道,各自都有典故和遗迹。
这一带缺少都市的商业气息,给人一份昆明城里少有的宁静和从容。提到一丘田,很多老人家自然就联想到“望海楼茶社”,它位于小巷西口斜对面的磨盘山,是一家很有说头的老茶馆。茶馆老板叫李克昌,没雇小工,与老婆共同经营。夫妇两人无其他嗜好,日惟二顿饭食而已,积有余钱,生意做得还可以,日子过得还舒坦。
和昆明众多茶馆一样,他家使用的是土瓷茶碗,常年备有60多个。从这些茶碗上可见他家待客诚信之一斑,客人离去,马上收拾洗刷,内外都很清洁,茶客便有舒心放心之感。这里地面干净,果壳尚少,墙壁洁白,苍蝇不多,白日光线与晚间灯光俱够,夫妇俩的衣服及手尚未清洁。有老人家回忆,惟一美中不足之处是养了几只鸡,偶遇一地鸡毛且时有鸡屎臭味攻鼻。
望海楼的一大特点是“棋文化”气氛极浓。忙忙碌碌的生活给人们太多操劳和浮躁,来吃茶者则通过下棋体会到休闲和思考的双重快感。茶馆日接茶客约200多人,有三分之二是冲下棋或观棋而来,棋突以象棋为主。昆明弈林高手和“大角”都是常客,天天有人在此对弈,自然引得不少此道中人前来观战,人气多了,财气随之旺盛,茶楼生意自然红火。
在望海楼茶馆下棋分为两类,一是普通娱乐对弈,胜负无关紧要,另一种有赌博性质。
说到这里的秩序,那绝对是乱麻麻闹哄哄。普通对弈,两人下棋,其他茶客必一拥而上,争相围观,若有名手大角对弈,聚观者更众。他们似乎比哪个都忙交替往来,左挪右移,时而此桌观战,时而彼桌评论,如此一来,茶客落座者很少而站立相望者居多,其结果往往会变成一党人与另一党人的对弈。大家要么彼此认识,要么互不相干,因此无所顾忌喧哗声甚高,嘘唏声不断。每每此时,原先主弈者已无主见,甚至没了动脑动嘴动手之权,完全听由旁者“指点”,受他人命令,走他人棋路。
要是赌博性质棋局,旁观者绝对不能做声,只可默言静看,若有人出言“协助”,输家可以不认输而由出言者负责赔钱。下棋赌博种类较多,比如“三先棋”即让对方先行三步;也有“让子棋”等。博弈的赌注有大有小,通常下赌注三五元,最高者有一二百元之巨。
这里既然是博弈之地,自然会出现棋坛高手。由五华区政协1988年5月出版的《五华文史》第一辑曾载张谅先生文章,就介绍了一位高手,此人叫杨礼渊。
民间传说:有位滇西老兄棋艺不错走过许多地,下过无数棋,均未遇到对手,来到省城后同样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于是沾沾自喜,家门高悬“棋高三迤”红匾,逢人自诩“滇省棋王”。然而,棋局无穷变化就如世事无穷变迁,任你是怎样高手,也拆不完岁月的所有变数。
望海楼常客杨礼渊闻后不服,好胜心理和气血旺盛的年龄驱使他要与高手在棋盘上过招,这家老茶馆便是对擂交锋之地。楚河汉界,将帅争雄,车马炮攻城掠地,将相士严防死守……几局下来,滇西仁兄屡战屡败,颜面扫地,归家后郁闷至极,执着于得失,纠结于胜负,心浮气躁,彻底崩溃,一口气上不来,魂归西天。
杨礼渊由此声名大噪,独占鳌头,人称“国手”,更是自鸣得意。岂料棋局的攻防得失就如人生是荣辱沉浮,命运轮回真的非常绝妙。抗战期间,云南成了大后方,很多文化人流入滇省,有位陈姓棋手也来到昆明,他久仰望海楼名气,也耳闻杨礼渊棋艺,二人相约在此茶馆下棋过招,一搏胜负。棋局犹如世局,棋盘上出现了惊人的相似,只是输家轮回到了“杨国手”。接连两天交锋,杨老兄满盘皆输,一败涂地,加之他妄想心太多,分别心太重,总以为功败垂成,出乖露丑,结果一气之下,命丧黄泉。一句话:人生如棋,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世事如棋,跌宕起伏变化无穷。
除了“正规”下棋,茶馆外石桌上还常有“摆残局”者,多是落魄潦倒之辈,无奈以此为业,不过养家糊口而已。
今天,“一丘田”以及许多老地名已随时代变迁,被人为地改变或抛弃,这应视为历史的遗憾。其实老地名是这个城市的珍宝,它们承载着昆明历史的大量信息,也是祖国文化宝库中闪烁着异彩的一方瑰宝。
来源:《云南政协报》(2011年04月01日第05版)
作者: 詹霖
编辑:何健美
校对:杨泽琰
二审:欧阳文军
终审:张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