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阅江学刊》2024年第5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末附电子版下载链接
摘 要 低空经济是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切入点,其高质量发展既是新兴产业迈向成熟产业的内在要求,也是赋能强国建设目标的必由之路。我国围绕低空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各地区掀起了低空经济发展热潮,并取得了初步成就。然而,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在规模扩张、应用场景、技术设施、政策环境等方面仍面临诸多制约,必须系统探索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我们要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构建低空经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构建低空经济的集成化政策体系;以全方位强化全面创新为主线,构建低空经济的协同化动力体系;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纽带,构建低空经济的系统化支撑体系。
关键词 低空经济 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
基金项目 2024年度江苏省基础研究专项资金(软科学研究)项目“低空经济发展路径与推进机制研究”(BR2024044)
作者简介
战炤磊,管理学博士,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海学刊杂志社研究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目 录
一、引言
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与逻辑机理
三、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实践与制约因素
四、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引 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低空经济作为一种高技术含量、广应用前景、强联系效应的复合型经济形态,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朝阳产业。低空经济完全契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我国在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方面已经形成了战略共识,不仅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性领域,而且将其作为打造新增长引擎的重要着力点。
当前,我国掀起了低空经济发展热潮,各地区纷纷擘画宏伟蓝图,出台激励政策,积极抢滩低空经济这一“蓝海”。然而,我国低空经济在快速扩张的背后,还存在诸多不足和制约因素,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迫切需要系统探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实现路径。
低空经济发展热潮带动相关学术研究迅速升温,特别是2024年以来低空经济研究文献数量快速攀升。概括而言,当前关于低空经济的研究主要沿着两条主线展开:
一是从理论层面阐释低空经济的内涵、特征与价值。覃睿等较早阐释了低空经济的内涵,主张“将围绕低空空域资源以及存在于低空的气候资源和空气资源而展开的经济活动集合视为一种经济形态”,即低空经济。覃睿进一步将低空经济定义为“以航空载运与作业装备技术为主要工具,以低空空域为主要活动场域,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最终产出形式的系列经济活动构成的经济领域”。
王颖等认为,低空经济本质上属于通用航空范畴,但其相对于传统通航领域在经济活动主体和区域方面实现了根本性突破,“经济活动的主体从传统的有人驾驶航空器发展为无人驾驶航空器,经济活动的区域从传统的中、高空发展为低空,从偏远的郊外发展为人类活动密集的城市”。
二是从实践层面探讨全国或者区域低空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樊一江等认为,相对于传统通用航空经济,低空经济“更加突出新技术应用、新需求创造、新消费引导、新供给培育、新生态构建”,我国低空经济已由起步发展阶段迈向加速升级拓展阶段,应“以安全可靠为根本宗旨,围绕技术成熟度、需求迫切度、经济效益性和风险可控力等,分类别分区域稳步有序推进低空经济试点化示范化高质量发展”。
李晓华认为,低空经济发展要遵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逻辑范式,要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支柱产业还需要政府和企业在加大研发投入、创造和培育低空应用场景、延伸产业链链条、深化相关体制改革等方面协同发力。
雷童尧深入分析了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现状,并且针对我国低空经济在低空空域服务保障、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技术发展、政策保障服务等方面面临的制约因素,从技术攻关、设施支撑、政策配套和安全保障等维度探讨了推动低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
黄巧龙等探讨了福建低空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通过开发“福建空域”、出台“福建政策”、优化“福建服务”、培育“福建产业”、打造“福建名牌”、开拓“福建市场”来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海梅探讨了无锡低空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无锡在政策、产业、消费等方面协同发力,做强低空产业集群,在低空经济新赛道构筑发展新优势。
总体来看,既有文献围绕低空经济展开了深入探讨,为研究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课题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现有文献主要将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进行阐释和论证,较少关注低空经济本身的高质量发展问题,对于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和政策路径的研究都亟待深化。
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与逻辑机理
(一)低空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低空经济,顾名思义就是在低空空域发生的相关经济活动的总称。在这些经济活动中,各种借助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的飞行器进行的低空飞行活动处于枢纽地位,基于低空飞行活动开展的交通运输、拍摄、监测、撒播等服务属于目标应用层,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及维修保养、低空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等属于关键支撑层,与前述内容相关的其他活动属于外围延展层。概括而言,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轴心,辐射带动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衍生综合服务、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融合发展的复合型经济形态。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对低空空域资源的超强依赖性。低空经济以低空空域为核心资源,虽然大大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立体空间,但是,低空空域对于飞行器的影响情况与所在区域的海拔、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密切相关,导致低空空域资源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低空经济本质上属于区域经济在立体维度上的拓展,与所在区域的低空空域资源禀赋密切相关,可视为一种资源依赖型经济形态。低空空域资源虽然也属于固定供给的自然资源,但总量相对较大,尽管也会出现过度使用和拥挤问题,却并不会出现总量上的减损,因而总体上属于绿色可再生资源范畴,这也增加了低空经济的绿色含量。
二是对低空飞行相关技术条件的超强依赖性。低空飞行活动作为低空经济的基础前提,既需要先进的飞行器,又需要先进的操控系统、信息系统和安全保障系统,总体上属于高技术含量的活动。因而,低空经济属于技术、信息和人力资本密集型经济形态,其健康发展离不开优良的技术条件和人才支撑。
三是对关联产业的深度嵌入性和强大带动性。低空飞行活动本身直接创造的经济产出较为有限,更多是通过“低空+”间接赋能相关产业发展,因而低空经济要深度嵌入所在区域产业经济体系,这对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基础条件有较高要求。同时,低空飞行活动上游连接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下游连接低空综合服务,前者塑造了低空经济纵向产业链条长的特点,后者塑造了低空经济横向产业融合空间广的特点,从而使低空经济对所在区域经济具有很强的联系带动效应。
(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
低空经济具有技术知识密集、联系带动效应强、绿色低碳等属性,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完全契合,属于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应重点培育的先进经济形态。我国已将低空经济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并且将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作为稳定经济增长、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着力点。然而,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要切实担负起自身在现代化强国建设全局中的光荣使命,必须首先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所谓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理念和任务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具体体现。概括而言,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聚焦人民美好低空生活需要,主导动力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统筹协调城乡、区域、产业、产品等多维结构,采用绿色低碳的生产组织方式,践行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原则,从而不断提升质量和效益的低空经济发展之路。
具体来说,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如下四个维度来理解:
一是规模扩张维度。高质量发展并不否定数量增长,而是强调在数量稳定增长基础上的质量提升和效益提高。因此,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就是保持稳健的扩张速度,快速扩大产业规模。这对于低空经济这种新兴的经济形态而言尤其重要,不仅要通过快速规模扩张尽快跨越规模效应的门槛,而且要通过快速规模扩张提升自身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从而尽快完成从新兴产业向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跳跃。
二是动力转换维度。完善低空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自主创新,尽快实现从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变,主要依靠创新克服低空经济的资源依赖特性,构筑低空经济的核心竞争优势。
三是结构优化维度。立足低空经济的复合性、延展性特征,加快培育新型业态,健全现代化低空产业体系,丰富低空经济的产品和服务,优化区域和城乡布局,协同优化低空经济的宏观布局与微观结构。
四是效益提升维度。全面提高低空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稳定低空经济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增强低空经济领域的就业吸纳能力和税收贡献能力,降低低空经济领域的碳排放水平,统筹提升低空经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动因
低空经济是在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出场的新型经济形态,从起步阶段就肩负着以自身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光荣使命。
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低空经济从新兴产业迈向成熟产业的必由之路。低空经济是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但是它要完成从萌芽起步到壮大成熟的“惊险一跳”,必须始终运行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只有依靠创新驱动,才能突破低空空域资源的硬性约束,才能获取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才能打破对于投资的过度依赖,从而增强抵御资本野蛮生长的能力;只有依靠结构升级,才能完善低空产业体系,才能优化低空产业空间布局,才能增强低空产业链条的韧性,从而规避低空经济的畸形发展;只有依靠效益提升,才能持续吸引资本、人才等要素持续流入,才能持续获得有力的政策保障,从而使低空经济步入自我累积的良性发展轨道。
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低空经济赋能强国建设目标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的复合型经济形态,属于实体经济的新生力量,其高质量发展对于这些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都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带动低空飞行器相关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高端制造业的竞争实力,助力制造强国建设;低空经济涵盖三次产业,其高质量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品质量,而且能够提高农业的产品质量,从而助力质量强国建设;低空经济总体上属于通用航空的范畴,其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助于促进尖端航天航空技术的普及应用,而且有助于丰富交通运输体系,从而直接赋能航天强国和交通强国建设两大目标;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低空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有助于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
三、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实践与制约因素
(一)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我国将低空经济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不断凝聚战略共识、完善配套政策,掀起了低空经济发展热潮,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一,发展低空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方向,配套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我国低空经济相关活动已开展多年,并且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将“低空经济”概念明确写入国家规划文本,则要追溯到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该文件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这标志着低空经济正式成为国家战略方向,此后低空经济相关内容频频出现在国家有关政策文件中。
2022年12月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加快培育海岛、邮轮、低空、沙漠等旅游业态”。
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将“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实现试点运行”确立为2025年发展目标,并且提出“鼓励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等优势地区,设立低空经济示范区”。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4年1月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为低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围绕未来智慧空中交通需求,加快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智能高效航空物流装备等研制及应用”。
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全面激发了低空经济发展热潮。因此,2024年也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
第二,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竞相擘画宏伟蓝图。随着低空经济被确立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方向,各地区纷纷将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
据初步统计,有18个省份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低空经济”,围绕发展低空经济作出了高屋建瓴的系统谋划。
广东提出,“发展低空经济,……支持深圳、广州、珠海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高地”;安徽提出,“加快合肥、芜湖低空经济产业高地建设,拓展低空产品和服务应用场景”;江苏提出,“大力发展生物制造、智能电网、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湖南提出,“用好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成果,发展壮大低空经济”,“培塑户外旅居露营、低空飞行、康养、演艺等体验式文旅新业态”;吉林提出,“全产业链发展卫星制造及数据处理、无人机制造及低空服务产业”;等等。
一些重点城市还围绕低空经济作出了明确定位并出台了配套政策。深圳以争创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为目标,出台了《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等;苏州、无锡、常州均以2024—2026年为周期出台了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或行动方案,所确立的发展目标依次为“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高地、全国低空经济创新示范区”“长三角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第三,低空经济的产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低空经济的核心产业总体上属于通用航空产业的范畴,近年来我国在通用航空产业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企业和飞行器数量稳步攀升,保障能力和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为低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有注册通航企业690家、无人机运营企业1.9万家,运营航空器和注册无人机依次为2900架和126.7万架;全国共有通用机场449个,共建成飞行服务站32个,实现通航飞行量、事故万架次率较2019年分别增长27.5%和下降42.1%。
同时,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民航局已批准建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17个、试验基地3个,覆盖城市、海岛、支线物流、综合应用拓展等场景”;武汉不仅使用无人机巡查道路拥堵情况,而且使用无人机“陪跑”马拉松,还可以在东湖樱园乘坐无人驾驶飞行器赏樱;南京浦口区已集聚低空经济相关企业50家,涵盖海事巡检、应急救援、综合管理、水域治理等应用场景。
在一系列有利条件的孵化与驱动下,当前我国低空经济及相关产业步入高速增长阶段。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达33.8%;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产业规模达到9.8亿元,同比增长77.3%。
特别是深圳,它作为我国低空经济的先行者,已开通无人机航线203条,建设无人机起降点121个,2023年以来载货无人机飞行超78万架次,低空经济年产值超过900亿元。
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注册无人机超60万架,较2023年增长48%,无人机累计飞行时间达到981.6万小时,比2023年同期增加13.4万小时。
(二)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
尽管我国低空经济热潮方兴未艾,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距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第一,产业规模扩张任重道远。由于缺乏规范的统计标准,当前关于低空经济的确切规模难以获得权威的统计数据,但是社会各界对于低空经济的广阔发展前景和巨大市场规模普遍持乐观态度,相关支持政策和资源要素正在快速流向这一万亿级的新兴市场。
然而,当前我国低空经济的绝对规模仍然偏小,刚超过5000亿元,占GDP比重不到0.5%。2023年我国GDP为126万亿元,如果按支柱产业的门槛即产值的GDP占比为5%来计算,低空经济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值规模至少要达到6.3万亿元。
同时,虽然许多地区都在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但是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深圳被誉为“无人机之都”,其低空经济在2023年的产值超过900亿元,而其他重点城市通常只有数十亿元的规模。
第二,应用场景亟待全面扩展。当前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重心主要集中于低空飞行器特别是无人机制造方面。例如,深圳已集聚1700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培育了大疆创新、丰翼科技、美团无人机、中信海直、东部通航等一批龙头企业,消费级无人机和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依次为70%和50%。
但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轴心创造的新消费模式、新产业形态、新应用场景相对较少,多数地区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集中在短途物流、旅游观光、城市管理、医疗救援等领域,通勤出行所占比重较低。
总体而言,低空经济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结合程度还不够高,尚未完全走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这是制约其规模快速扩张的重要因素。
第三,技术设施和服务条件亟待提升。低空经济是对技术水平、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有很高要求的新型经济形态,当前我国在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低空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构建等方面都存在短板弱项。
通用航空器是低空经济的硬核条件,当前美国通用飞机数量约有21.3万架,而我国通用航空器的数量仅为3000架左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是低空飞行活动的主力选手,相关产业已成为低空经济领域中竞争最激烈的赛道。
当前,全球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研发设计领域有近350家企业,研发设计的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数量已经达到700种,头部企业主要分布在美国、德国、英国和中国。
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研发设计领域,我国当前虽然总体上处于并跑、领跑地位,但是面临来自国际巨头较大的竞争压力,在实现大规模投产使用方面还需突破多重难关。
此外,由于我国低空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空中交通管理系统、飞行服务站、飞行训练中心、飞行器维修保养设施、空中导航和通信设施以及低空规划、飞行培训、检测检验、地面保障等基础设施和配套保障服务都有待完善。
第四,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亟待优化。当前,低空经济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切入点,已经形成广泛的战略共识,各地区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抢滩低空经济热潮,但是,国家层面尚未针对低空经济出台权威的政策方案或指导意见,使得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缺乏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和依据,不仅难以整合协调空域管理、交通运输、产品制造、配套服务等条线的资源,而且容易使相关地区在各自为政的锦标赛中陷入恶性竞争的困境。
低空空域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涉及内容极其复杂,从地方层面探索推进的空间有限,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统筹推进。我国低空空域管理的权威政策依据是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该政策对于深化阶段的目标规划仅到2020年,亟待顺应低空经济发展热潮,与时俱进地出台新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方案。
尽管低空经济是一种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复合型经济形态,但是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在其中的权责利定位存在很大差异,加之相关利益协调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低空经济目前呈现政府热情高涨、航空器制造相关企业积极响应、综合配套服务企业谨慎入市、低空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懵懂观望的格局,致使不少地区的低空经济叫好不叫座。
低空经济本质上属于区域经济的立体拓展,其发展水平与本地的经济基础密切相关,某些欠发达地区或者经济体量较小的地区盲目进军低空经济甚至制定不切实际的远景目标,显然难以实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此外,虽然低空经济正在成为资本市场追捧的重点领域,但是由于低空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形成稳定的现金流,不仅面临严重的资金瓶颈约束,而且需要防范泡沫经济带来的风险。
四、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构建低空经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低空经济是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经济形态,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不断丰富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低空经济是一种涵盖多种产业门类的复合型经济形态,其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围绕低空飞行活动构建门类齐全、主次分明、功能协同、结构合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科学把握低空经济产业体系的基本构成,坚持补短板、强长板、固底板相结合,协同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供给、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低空飞行活动与农业、文旅产业、物流运输业以及科学研究、应急救援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构建完整稳固的低空经济产业链条。
二是各地区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立足本地禀赋优势,合理确定居于主导地位的优势低空产业门类,发挥龙头行业或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整个低空经济产业体系繁荣发展。例如,低空飞行器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可以选择以制造环节为主导的低空经济发展模式,以低空制造优势支撑低空服务发展,并且向其他地区供给低空飞行器;低空服务需求旺盛的地区,可以选择服务融合牵引型的低空经济发展模式,以丰富多样的低空服务应用场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三是大力培育具有强大市场控制力的龙头企业,积极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高水平低空经济园区,优化低空产业的空间布局,构建特色化的低空产业集群,促进低空经济的规模快速扩张和质量效益提升。
(二)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构建低空经济的集成化政策体系
低空经济是具有正向外溢效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系统部署,并且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为构建低空经济的集成化政策体系提供了有利契机、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或者指导意见,明确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内容体系、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思路,为各地区的探索实践提供依据和体制框架。
二是准确把握低空经济对于低空空域资源的特殊需求,全面总结评估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成就与不足,尽快出台全新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办法,制定面向“十五五”时期以及2035年和2049年的中长期改革目标,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安全的空域保障。
三是坚持系统集成原则,处理好不同层级、不同系统、不同功能类型政策之间的关系,着力提升低空经济政策体系的实际效能。加强全国性政策与地方性政策的协同配合,既要鼓励各地区在坚持国家统一政策要求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特色政策,也要杜绝各类与国家大政方针不一致的“土政策”。加强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科技政策、教育政策等要素集聚型政策之间的协同配合,坚持一体化改革、系统化推进,引导各类优质要素有序流向低空经济领域,突破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类要素瓶颈。
四是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政策落实,明确各类政策措施的责任主体,加强政策宣传,提升各类政策的知晓度、便捷度,定期组织开展政策效果评估,确保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三)以全方位强化全面创新为主线,构建低空经济的协同化动力体系
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实现发展动力由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驱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更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
一是针对低空经济科技含量高的特点,全面加强科技自主创新,瞄准低空飞行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强化联合攻关,抢占全球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的制高点,构建协同技术服务体系,化解低空经济业态融合的技术难题,不断构筑科技优势,增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动力。
二是针对低空经济高度数字化的特点,全面加强数字化创新,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能的低空经济数字化平台,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改造低空经济相关活动,促进数字经济与低空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增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动力。
三是针对低空经济业态复合性的特点,全面加强产业创新和业态创新,深入实施全产业链创新战略,以各种类型的“低空+”为依托,不断培育新型业态,持续激发低空经济发展新动能,增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动力。
四是针对低空经济产品多样性的特点,全面加强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以低空飞行器产品创新为核心,提高低空飞行活动的便捷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扩大低空服务的应用场景,配套开展组织管理和治理机制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低空集成服务和产品,增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品动力。
(四)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纽带,构建低空经济的系统化支撑体系
低空经济是一种与本地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新型经济形态,相当一部分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区域色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低空经济就是一种区域板块状经济,其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面向全国乃至全球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一是建立健全低空产品市场体系和要素市场体系,完善低空市场制度规则和市场设施,加强低空市场监管,引导各地区有序竞争,规制部分龙头企业的垄断行为,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是坚持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加强低空经济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和低空经济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居民的低空经济素养,培育专业化低空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同时,深化低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覆盖“引育留用”全链条的低空人才政策体系,坚持自主培养和外源引进相结合,优化激励约束机制,打造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效能卓著的低空经济人才队伍。
三是加大财政对低空经济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先导作用,引导各类社会资本积极投身低空经济领域,组建出资主体多元化的低空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进入低空经济领域,为低空经济提供充足的“耐心资本”支持。四是紧扣低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统筹人才、技术、资本、土地、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集成供给,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要素支撑。
注:出于排版设计需要并方便读者阅读,本文引用的文献出处从略
▼点击下载原文电子版
本刊声明
本刊刊文版权包括纸质版与网络版版权,均属于《阅江学刊》编辑部拥有,任何形式、任何媒介的转摘译或结集出版均须标明来源于本刊(详见本刊引文格式)。
欢迎学界朋友或学术媒体推广传播。媒体(网站、公众号等)如有意愿转载,请后台留言或拨打电话025-58731054获得授权,联系人:沈老师。
本文引用格式:
战炤磊:《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阅江学刊》,2024年第5期,第101-109页。
战炤磊.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阅江学刊.2024(5):101-109.
责任编辑:来向红
微信编辑:龚芳琴
校对:沈丹、来向红、李海中
作者照片:作者提供
终审:尹才祥
往期推荐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