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中国,融通世界”
《智库洞见》是世青峰智库青年研究员王之圣的品牌系列活动。文章精选并解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深刻内涵和实时进程,旨在带领中国青年看到世界发展的最前沿。
本文由世青峰智库青年研究员王之圣指导、世青峰SDG研究组成员朱丹、周钰 、高歌 、耿银曼 、沈诗雨、王浩聿共同执笔完成。参考文献已放在文章末尾。文章内容只用于学术讨论,如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我们将积极改正。
本文约9600字,阅读约需30分钟。
文化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文化与可持续发展议程
1. 可持续发展议程与目标
可持续发展议程(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genda)是一项全球性倡议,旨在通过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领域的发展,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复杂问题。这一议程强调了全球合作、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公平,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源于20世纪中期对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
1987年,布伦特兰委员会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定义了可持续发展,强调了满足当代需求与保护未来发展机会之间的平衡。这一理念逐渐被纳入国际社会的政策制定中,成为应对全球环境危机、社会不平等和经济不稳定的重要策略。2015年,联合国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立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包括消除贫困、消除饥饿、良好健康与福祉、优质教育、性别平等、清洁水和卫生设施、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体面工作、工业创新、社会平等、永续社区、永续供求、气候行动、海洋环境、陆地生态、机构正义和全球伙伴。
这些目标不仅着眼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方面的重要性,为全球各国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行动框架 。
2. 文化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体现
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维度。文化不仅是人类历史和社会的积淀,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智慧。例如,中国的“天人合一”理念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不谋而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印度的“Ahimsa”(非暴力)思想鼓励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在非洲,传统的自然资源管理方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经验。
文化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贯穿于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并具体体现在若干指标上。例如:目标11明确指出,要加强保护和维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强调了文化遗产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指出“通过加强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增强城市的社会韧性和经济活力”。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城市身份和社区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保护文化遗产不仅能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时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以日本古都京都为例,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集中地,京都通过严格的法律框架(如《京都市景观条例》),积极保护其文化和自然遗产,同时鼓励社区广泛参与,增强了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在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京都通过实施游客数量控制政策和推广负责任的旅游模式,有效平衡了旅游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创新的文化推广,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文化遗产的体验和推广力度。此外,京都通过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分享文化遗产保护经验,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京都的文化保护措施不仅促进了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还提升了城市的旅游吸引力,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京都注重环境可持续性,通过生态友好管理措施保护了文化景观,使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了独特的历史风貌和自然环境。尽管面临游客过多和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挑战,京都凭借其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展示了文化在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范例。
深入调查,我们不难发现文化在很多目标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消除贫困(目标1)方面,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是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世界银行指出,通过支持文化旅游,许多非洲国家利用其丰富的文化资源,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和贫困缓解。此外,传统知识与技能,如手工艺和传统农业,为贫困社区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在确保健康生活和促进福祉(目标3)方面,文化活动对提升心理健康和福祉具有显著作用。参与文化活动,如音乐、舞蹈和艺术创作,有助于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此外,许多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医学知识,这些知识在提高社区健康水平,尤其是在资源相对有限的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在提供优质教育(目标4)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如果教育中融入文化多样性和当地特色,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学校教育质量。在实现性别平等(目标5)方面,通过教育和宣传,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陋习得以被摒弃,性别歧视这一糟粕的残留也会越来越少,进而推动性别平等进程。此外,文化产业在促进可持续经济增长和就业(目标8)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全球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年收入达到了2.25万亿美元,为2.9亿人提供了就业机会。通过支持文化创业,如艺术创作、数字媒体和文化旅游,许多国家得以实现经济结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3. 文化对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作用
综上所述,文化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包容与多样性。通过教育、艺术和社会互动,文化帮助建立包容性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与相互理解。其次,文化支持经济增长与创新。文化产业如旅游业、创意产业等的繁荣,不仅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还能顺势推动当地经济增长和创新。同时,文化也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通过文化活动和教育,人们对环境保护有了更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开始了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资源利用。最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促进代际间的知识传递和文化认同。综上所述,文化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重视和支持文化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经济增长、社会和谐以及环境保护,从而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 与文化相关的国际公约
公约一:
《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简称《伯尔尼公约》)
签订时间:1886年9月9日
地点:瑞士伯尔尼
内容:关于著作权保护的国际条约,确保文学和艺术作品创作者对其作品的权益得到国际承认和保护。该公约由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对所有国家开放。
版权保护的对象:文学和艺术作品,包括小说、诗歌、剧本、绘画、雕塑、音乐等等。
版权享有者的权利:作品的原创作者享有包括复制权、发行权、表演权等在内的多项权利。
版权保护的期限:一般情况下,版权保护的期限是从作品完成之日起至作者去世以后50年为止。但对于合作创作或匿名作品,期限为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
民事和刑事责任:公约对侵犯版权的行为规定了民事和刑事责任。
特殊规定:公约还包括了一些特殊规定,比如对照片、广播和表演的保护等。
中国加入时间:1992年10月15日
此外,该公约还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完善,分别在1896年、1908年、1928年、1948年、1967年、1971年和1979年进行了修改。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部国际版权公约,为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鼓励创作与传播,促进人类文化的繁荣和交流而诞生。
公约二: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
签订时间:2001年11月2日
地点:法国巴黎
内容:该公约是世界范围内通过的第一个关于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国际性公约,旨在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免受商业开发或科研活动的破坏。
公约的主要内容:签约国有义务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妥善的保存和传承。“就地保护原则”,水下文化遗产应优先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即水底,以维护其原始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禁止以商业为目的进行开发活动,避免对水下文化遗产造成破坏和损失。各国之间要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高人们对水下考古的认识和了解。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是一个旨在保护和传承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要国际公约,它要求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以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以保存和传承。该公约在2001年11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并于2009年1月2日正式生效。
公约三: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签订时间:1972年
签订地点:法国巴黎
内容:旨在保护世界各地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它规定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必须具有“杰出普遍价值”,并且必须得到有效保护和管理。这个公约对于保护文化遗产有着深远的影响。
定义:公约主要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考古、美学、人类学或人种学价值的各类文化和自然财产。
国家保护:各缔约国可自行确定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并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其遗产清单,由世界遗产大会审核和批准。
国际保护:缔约国承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主要是国家的责任,但国际社会有责任合作保护这类遗产。
通过时间:1972年11月16日
生效时间:1975年12月17日
中国加入时间:1985年12月12日交存,1986年3月12日生效
公约规定,凡是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地点,都由其所在国家依法严格予以保护。综上所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一个重要的国际公约,旨在通过国际合作,确保文化和自然遗产得到保护,并为全人类所共享。
公约四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
(WIPO Copyright Treaty简称WCT)
签订时间:1996年12月20日
签订地点:瑞士日内瓦
主要目的:解决国际互联网络环境下应用数字技术而产生的版权保护新问题
条约构成:25条实体条款和行政管理条款,以及9条“议定声明”
保护客体:主要包括计算机程序和数据或数据库编程。
新增权利:增加了向公众传播的权利,允许作者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公众传播其作品。
技术措施的义务:要求缔约各方在法律中规定,未经权利人许可或法律准许,规避由权利人为实现版权保护而采取的技术措施为侵权行为。
权利管理信息的义务: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去除权利管理的电子信息属侵权行为,包括作品的识别、作者、权利所有人信息等。
缔约国数量:截至2006年10月13日,已有60个国家加入。
中国于2006年12月29日决定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并在2007年3月6日正式递交了加入书,该条约于2007年6月9日在中国正式生效。
公约五:
《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Diversity of Cultural Expressions)
该公约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2005年10月20日通过。
主要目的:旨在确立一套国际框架,以支持文化多样性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保护与促进,同时认识到文化商品和服务具有不同于其他经济商品的特性,需要特殊的政策支持。
成立背景: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同样也带来了文化同质化的风险,特别是对于较小、较弱或边缘化的文化群体,其独特的文化表达形式面临着被较大主流文化淹没的危险。因此,国际社会迫切需要通过国际协作来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以确保所有文化和文化表达形式都能得到公平对待和尊重。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5年推出了《多样性表达形式公约》。
主要内容:《多样性表达形式公约》的核心内容在于鼓励各国政府承认并支持国内外各种文化表达形式的重要性和合法性。公约特别强调通过法循、政策、教育和媒体等多种手段来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这包括支持通过公共资金资助文化项目,保护本土语言和文化遗产,以及推广多语言和多文化的媒体平台。此外,公约也鼓励各国增强对文化产业的理解和支持,认识到文化产业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公约目标:目标是保护和促进世界各地的文化多样性,确保所有文化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公平表达和传播。这一目标不仅是文化层面的,也具有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的重要意义。公约致力于创建一个环境,其中各种文化和其表达形式都被视为全球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值得平等的尊重和保护。
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影响:首先,公约通过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支持,直接有助于实现SDG 10(减少不平等)。它通过保证较小和边缘化群体的文化表达权利,助力减少经济和社会不平等。此外,公约也支持SDG 17(全球伙伴关系),因为它鼓励国际间的合作和伙伴关系建设,共同致力于全球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这种全球合作是实现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特别是在推广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方面。
确认国家主权:公约确认了每个国家在其领土内制定文化政策的主权权利,包括采取措施保护和促进本国文化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公约强调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是社会繁荣的基础,并承认所有文化都有平等尊严和权利。
支持文化表达和创作:公约鼓励成员国采取措施支持文化表达的多样性,包括对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的支持,以及对文化内容的生产和分发提供便利。
文化贸易与市场准入:公约提倡开放、透明且基于规则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同时也允许国家采取措施保护和发展本国文化产业,以防止文化市场的过度集中。
国际合作:公约鼓励国际间在文化领域的合作,包括促进文化产品的交流、技术和知识的转移,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产业提供援助。
监测和报告机制:公约建立了监测系统,要求成员国定期提交报告,评估公约实施情况及其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公约的实施旨在创造一个环境,既能激发文化创新,又能保障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在全球化进程中得以存续和发展,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文化多样性价值的共识和承诺。
公约六: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1972)
成立背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成立背景源自于20世纪60年代对全球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意识的觉醒。特别是在1960年代初,为了建设阿斯旺大坝而迫使搬迁的阿布辛贝神庙遗址的国际救援行动,显著提升了全球对遗产保护的关注。这些国际合作的成功案例激发了对创建一个全球性保护机制的需求,以防止因战争、自然灾害或工业化进程导致无可替代遗产的永久损失。
主要内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核心内容是建立一个国际合作框架,以保护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定义了文化遗产(如建筑物、雕塑、考古遗址等)和自然遗产(如地理、地质构造、生态系统等);并设立了“世界遗产名录”,不仅包括文化遗产,还包括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根据公约,签署国必须在本国法律中采取适当措施保护其辖区内的遗产,并可以在必要时向世界遗产基金申请经济援助,以执行保护计划或应对紧急状况。此外,公约也强调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鼓励各国在可能的情况下向其他国家提供技术和财务支持。
公约目标:公约的主要目标是确保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管理,对后世留下不可替代的财富。这不仅包括保护遗产本身,也涉及促进对遗产的理解和尊重,通过教育和公众意识提升活动,强化全球公众对保护这些遗产重要性的认识。
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影响:《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对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通过保护遗产地,公约直接促进了SDG 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使城市和人类居住环境更加宜居。遗产保护还提升了地区的文化资本,成为促进可持续旅游的重要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就业和激发社区参与。此外,公约的实施还涉及到其他多个SDGs,如SDG 4(优质教育),通过提升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认识和教育;SDG 13(气候行动),通过保护遗产地对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以及SDG 15(生命陆地),通过保护自然遗产地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不仅是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工具,也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力量。公约的实施推广了一种综合的可持续发展观,通过各种教育项目和社区参与活动,提升了公众对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意识,从而促进了环境保护、教育普及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
公约七: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03)
成立背景:全球化的进程虽然带来了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对各地的文化传统构成了威胁。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语言、仪式、传统手工艺等面临消失的风险。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2003年推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此公约的提出旨在保护那些无形的文化表达,这些文化表达在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连带感以及强化个人和集体的身份认同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主要内容:公约的核心在于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了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习俗、节庆活动以及有关自然界的知识等。公约呼吁各缔约国识别、记录、保护并促进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此外,公约还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需要紧急保护的遗产名录和代表性名录,以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公约目标:该公约致力于保护全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确保这些珍贵的遗产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传承,避免被现代化的浪潮所消蚀。这一努力不仅有助于维持文化多样性和推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还增强了社区的文化认同感和社会凝聚力,从而为未来世代保存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影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实现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了显著影响。公约通过保护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接支持了SDG 4(优质教育),强调教育应超越传统书本知识,扩展至本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同时,公约通过加强法律框架保护文化遗产,推动了SDG 16(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促进了社会法治和和平的进步。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加强了社区的团结,推动了社会包容性,助力实现了SDG 10(减少不平等)。
公约八:
《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1954,海牙公约)
成立背景:《文化遗产保护武装冲突公约》,通常称为海牙公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众多不可替代的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的背景下成立的。战争导致了许多历史文物和文化地标的严重损坏或毁灭,如著名的蒙特卡西诺修道院和华沙的古城。这些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战时文化遗产保护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迫切需要建立国际法律机制来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资产免受战争的影响。
主要内容:《文化遗产保护武装冲突公约》具体规定了在武装冲突期间保护文化财产的措施。公约要求所有冲突方尊重对方以及自身国家的文化财产,禁止任何形式的盗窃、掠夺和故意破坏行为。公约还规定了设立保护区和采取标记措施,如使用蓝色和白色的保护标志,以标示应受保护的文化地点和物件。此外,公约创建了一个“文化财产保护专家名录”,以便在需要时提供专业咨询和援助。
公约目标:海牙公约的主要目标是在武装冲突中保护文化财产,防止因冲突导致的文化遗产损失。这一目标的实现对于保护人类共有的历史和文化记忆至关重要,确保即使在国际或内部冲突情况下,文化遗产也能得到妥善的保护和尊重。
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影响:《文化遗产保护武装冲突公约》通过保护文化遗产对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是SDG 16(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公约强调保护和尊重所有文化表达,从而促进和平与包容的社会环境。通过减少战争和冲突期间文化遗产的损失,公约有助于维护社区的身份认同和历史连续性,从而支持社会的整体稳定和和谐。此外,保护文化遗产也帮助加强了法律体系和治理机构的能力,因为它要求执行国际法和合作,进一步强化了法治和制度效能。
三、2030年文化可持续发展指标(Culture 2030)介绍与解读
2030年文化可持续发展指标(Culture 2030)旨在提供一个衡量同一地区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或程度随时间变化的工具,帮助各国和城市评估自身的进展和衡量其政策的产出,而非提供不同国家或城市之间的全球可比性或排名工具。
必须指出的是,文化对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是长期显现的,单年度或单次指标监测仅能显示有限时间尺度上的发展成效。然而,投入、结果和过程是监测长期影响的关键因素。
随着2030议程的通过,国际社会首次认识到文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2030议程中的一些目标和指标隐含地提及了文化相关事项。文化的作用特别体现在SDG 11“使城市和人类住区具有包容性、安全性、复原力和可持续性”及其目标11.4“加强保护和维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努力”中,也横向体现在其他SDG关于社会包容、创造就业、促进性别平等、创意经济增长等工作中。文化的作用既是直接促成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推动力,也是提高发展干预措施有效性的推动者。
尽管2030议程中多次提及文化,但在文化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做出的贡献方面,仍缺少宏观表述。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建立一个系统化、可获得且可评测的指标体系,以展现文化对可持续发展所起的各种作用。
四、文化相关非国家行为体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作用
1. 国际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SDG 4,11,16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是联合国系统内的一个专门机构,致力于通过教育、科学、文化和通信领域的国际合作,提升教育水平,推动科学研究,保护文化遗产,倡导文化多样性,并通过信息和知识传播,促进世界各地的和平与安全。
世界遗产名录:UNESCO通过世界遗产名录保护和推广具有重要文化和自然价值的遗址,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当地社区的经济增长。世界遗产名录不仅保护了全球各地的文化遗址,还促进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这不仅为当地社区带来了经济收益,也增强了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创意城市网络:该项目连接全球创意城市,分享最佳实践和创新思路,以推动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之间能够交流和学习彼此在文化创意产业、艺术、设计等领域的成功经验,从而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文化影响力。
文化教育:通过推动艺术和文化教育,增强对可持续发展议题的认识和理解。UNESCO致力于通过教育项目和活动,提升公众特别是年轻人对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使他们成为保护文化遗产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力量。
2. 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
古根海姆博物馆是一座世界著名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在全球设有多个分馆,通过艺术展览、教育项目和文化交流来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
艺术与环境项目: 博物馆举办涉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展览,提升公众对气候变化和生态保护的意识。通过这些展览,观众不仅能够欣赏到艺术作品,还能够了解艺术家们如何通过创作表达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从而增强对生态保护的重视。
教育与社区项目:通过教育项目和社区合作,增强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理解,尤其是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视。古根海姆博物馆通过与学校和社区合作,举办各种教育活动和工作坊,培养公众特别是年轻人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兴趣和责任感。
全球艺术合作:通过与其他博物馆、文化机构和艺术家合作,古根海姆博物馆促进全球艺术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全球网络的展览和艺术项目不仅提升了博物馆的国际影响力,也推动了全球艺术界的合作和创新。
3. 高等教育机构: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
作为全球领先的学术机构,牛津大学通过研究、教育和国际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
环境变化研究所(Environmental Change Institute):该研究所致力于气候变化、能源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牛津大学通过深入的研究,揭示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提供了重要支持。
跨学科项目:牛津大学鼓励跨学科合作,解决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复杂问题,如可持续农业、清洁能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跨学科的研究项目,牛津大学汇聚了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挑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全球合作:通过与其他大学、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牛津大学促进知识共享和创新,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牛津大学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与全球的学术机构和组织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促进全球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这些文化相关的非国家行为体通过保护文化遗产、推进教育和研究、以及促进国际合作等方式,有效地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它们的努力不仅提升了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还通过具体行动和项目,直接推动了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些行为体的成功案例表明,文化相关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五、参考文献
作者|朱丹 周钰 高歌 耿银曼 沈诗雨 王浩聿
排版|谢洺清
协助与推进|王之圣
审核|景基恒 王芃谕 汤珺雅 金琪
视觉传达|段艺尘
世青峰CGYS,全称是世界青年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世青峰®是为应对青年在与日俱新的世界格局和社会环境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而举办的青年活动。世青峰助力影响一批深度了解中国国情,拥有开阔国际视野,具备卓越的领导能力,有志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型”中国青年。
合作及联络我们
微信|CGYS_Official
邮箱|pr@globalyouth.cn
官网|www.globalyouth.cn
微博|@世青峰CGYS
抖音|globalyouth
小红书|世青峰CGYS
百家号|世青峰CG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