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里、树枝上随处可见!“白花花一片,看上去挺吓人”

时事   社会   2024-11-17 08:01   北京  

靖边县检察院检察官来到田间地头查看农膜使用情况。


本文为《方圆》杂志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陕西省靖边县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这里风沙大,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而这样的气候,却很适合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因此,靖边县也是一个农业大县,拥有大约170万亩的耕地。

“记得2022年,我们在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时,途经靖边县席麻湾、王渠则等乡镇,看到路边的地沟里、树枝上随处可见使用过的农用残膜。”靖边县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薛莉莉说,大量的农用残膜“随风飘舞”,“白花花一片,看上去挺吓人”。

据了解,农用薄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土壤温度、维持土壤湿度,并促进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迅速增长,因此在农业生产领域得到了普通应用。

然而,农用薄膜主要由聚乙烯和聚氯乙烯构成,属于不可分解塑料,在耕地中大量残留会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渗透性,妨碍作物根系的正常发育,导致作物产量下降,严重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

“要么直接翻到地里,要么就堆在路边或者焚烧。”当问及如何处理农用残膜时,路边一位劳作的农民说道。

属地政府工作人员向靖边县检察院检察官介绍农膜回收情况。


难道所有的农用残膜都是这样处理的吗?在看到大量的“白色污染”后,靖边县检察院对辖区的十几个乡镇进行了调查走访,发现各乡镇不同程度存在农用残膜不回收、随意丢弃、随意焚烧等情形。

“这种随意丢弃、焚烧的做法不仅污染了环境,也对土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因此,我们决定向有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履行农用残膜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薛莉莉告诉记者,2022年4月,靖边县检察院向当地镇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和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制发了检察建议。

靖边县检察院检察官到农膜回收企业查看回收的农膜情况。


制发检察建议后,该院还举行公开听证会,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参加。会上,大家讨论了农用残膜回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技术难题,并厘清了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最终确定由靖边县农业农村局制定农用残膜使用、回收的实施方案初稿,明确各责任单位的具体职责,确保农用残膜回收各个环节的责任落实到位,措施切实可行。

时隔不久,靖边县农业农村局在充分征求各乡镇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靖边县2022年废旧农用地膜回收利用工作方案》。靖边县委、县政府拨付了专项资金用于废旧农用残膜回收利用,同时还在全县多个乡镇组织开展宣讲活动,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认识,进而提高农用残膜的回收利用率。

农膜回收企业工作人员向靖边县检察院检察官介绍农膜回收流程。


经过加工处理后,被回收农膜变为可再利用的聚乙烯颗粒。

在一系列举措之下,靖边县农用残膜回收利用情况持续好转。据统计,2022年,靖边县督促回收废旧农用残膜269吨,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2%以上。

2023年,靖边县检察院持续对农用残膜回收利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发现部分农田仍然存在农用残膜残留。对此,该院向农业农村局制发检察建议,促成党委政府成立废旧农用残膜回收利用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推动农用残膜污染治理。截至目前,靖边县共回收废旧农用残膜813.61吨,回收利用率达到了89%(国家标准是83%)。

据悉,在检察机关的推动下,靖边县已形成政府、企业、镇村、地膜使用者作为废旧农用残膜回收循环利用工作的主体,搭建四位一体废旧农用残膜回收再利用体系(残膜回收机械购置监测补贴系统、农田废旧农用残膜回收系统、农田废旧农用残膜以旧换新置换服务系统、农田废旧农用残膜处置初加工循环利用系统),持续推进靖边农业的绿色发展。

再次站在田间地头,农用残膜“随风飘舞”的景象早已不在。“使用过的农用残膜在秋收后或者在次年春耕前,会由机械或者人工回收,地里干净了,树上也干净了。”薛莉莉笑着说。

(更多内容请关注《方圆》9月下期)


本文杂志原标题:《靖边田间地头告别“白色污染”》


编辑丨肖玲燕 房佳佳  设计丨刘岩
检察日报记者丨孙风娟
摄影丨张哲
通讯员丨薛蓉蓉

往期精彩





点击图片
购买《方圆》杂志

好看的人都点了在看

方圆
《方圆》杂志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检察日报社主办的法治新闻期刊,创刊于1993年。杂志以“方正法度,圆融情理”为办刊宗旨,以法治为观察视角,密切关注影响中国法治进程的重要人物、观点、事件,努力开拓新闻视野,传播法治新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