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晨阳 徐州医科大学2024级硕士研究生
审校:赵林林 徐医附院麻醉科
神经肌肉
挥发性麻醉药可引起剂量相关的骨骼肌松弛,并增强肌松药的活性。与静脉麻醉药(如异丙酚和芬太尼)相比,尽管所有挥发性麻醉药均能增强骨骼肌的松弛作用,但地氟烷对罗库溴铵的协同肌松作用要强于七氟烷或异氟烷。消除挥发性麻醉药可加速肌松的恢复。与相同浓度降低的异氟烷相比,地氟烷浓度降至0.25MAC 更有助于维库溴铵给药后的肌松逆转。
恶性高热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 MH)一直是麻醉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使用挥发性麻醉药(尤其是氟烷和/或琥珀胆碱)引起骨骼肌代谢增加所致。尽管所有挥发性吸入麻醉药都可能诱发MH,但对地氟烷,七氟烷和异氟烷的研究表明,其风险低于氟烷。临床上男性似乎比女性的发病率更高。小儿占所有MH 反应的52.1%。MIH 的症状表现为代谢增高,包括心动过速、呼气末二氧化碳增加、肌肉强直和体温升高。
近年来 MH病例的严重程度有所减轻,这得益于诊断意识的提高、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的普及、易诱发MH药物使用的减少以及特效药的使用。
管理的关键要点包括:停止使用挥发性麻醉药和琥珀酰胆碱,立即静脉注射丹曲林,纠正可能威胁生命的电解质异常(如高钾血症)。美国恶性高热协会(MHAUS)在其网站(http://www.mhaus.org/healthcare-professionals)上提供了详细的治疗建议。
MHAUS还设有24h 热线电话以提供紧急帮助(美国为1-800-644-9737;美国以外为001-209-417-3722)。
肝脏
麻醉后的肝损伤可分为重度(免疫介导)或轻度。
免疫介导的肝损伤
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和地氟烷都可导致重度肝损伤。其可能造成大量肝细胞坏死,导致死亡或必须进行肝移植。这种严重损害的机制是免疫介导的,前提是曾经接触过挥发性麻醉药。氟烷、异氟烷和地氟烷都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进行氧化代谢,生成三氟乙酸盐。三氟乙酸盐可以共价结合肝细胞蛋白质。三氟乙酰基肝细胞基团可以充当半抗原,被人体识别为异物,免疫系统对其形成抗体。后续暴露于任何能够产生三氟乙酸盐的麻醉药中,都可能会引起免疫反应,导致严重的肝坏死。七氟烷代谢为六氟异丙醇,这种化合物的抗原特性不如三氟乙酸盐。
轻度肝损伤
氟烷的使用可导致轻度肝损伤。主要特征是血清转氨酶水平的升高。这种轻度的肝损伤被认为是由氟烷的还原代谢所介导的,并且在肝脏缺血缺氧时更易发生。
既往麻醉相关肝功能不全病史
对于以前使用吸入麻醉药后出现过无法解释的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临床上通常不会再给予挥发性麻醉药。挥发性麻醉药可能对与麻醉无关的既往肝病患者无害。
肾脏
甲氧氟烷是引入临床的首个不可燃挥发性麻醉药。它的使用可能导致肾损伤。随后的研究表明,其广泛的代谢,尤其是来自O-去甲基化的无机氟化物和二氯乙酸,可能是造成肾损伤的原因。而其他吸入麻醉药代谢产生的氟化物则与肾损伤无关,尤其是七氟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