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渔业的多功能性,加快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内容。
充分认识和宣传发展渔业多功能性的重要意义
渔业的多功能性,超越了渔业作为一个产业自身发展的范畴,它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文休闲、政治外交等方方面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开发和完善渔业的多功能性,意义重大。
发展渔业的多功能性,有利于拓展民族生存发展空间,保障我国食物安全
我国是一个人口的大国,解决食物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陆地可利用资源的减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由陆地不断向海洋拓展。发展渔业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占用传统农业生产空间的特点,有利于非耕地国土资源和国际公共资源的开发利用。
如开发盐碱地、采矿塌陷区等发展水产养殖,能有效促进当前大量闲置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深水大网箱养殖能有效促进10~30米海域的利用;稻田养殖可以提高稻田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稳粮增收;远洋渔业、水产品国际贸易,以及我国南极生物资源的成功探捕,可提高我国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利用能力等。因此,我国渔业生产功能的拓展,对增加我国水产品供给,保障食物安全,拓展中华民族生存空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发展渔业的多功能性,有利于延长渔业产业链,促进渔民增收
渔业多功能性的全面发挥,将改变我国渔业传统的产业格局,推动渔业从养殖、捕捞等传统生产领域向加工、流通、餐饮、休闲、生态、生物医药等新的领域拓展,延伸渔业的产业链条,提升渔业价值链,形成产业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渔业产业融合和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降低渔业生产经营的风险,提高渔业综合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渔民就业和增收。
发展渔业的多功能性,有利于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挥渔业在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作用,有利于改变渔业发展单纯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有利于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强化渔业各要素本身在生态环境中的主体作用,加强渔业的生态环境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养护水生生物资源,发挥渔业的碳汇作用和净水作用,有利于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发展渔业的多功能性,有利于推动现代渔业建设,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渔业的现代化不仅仅是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去改造和提升传统渔业,而是要根据人们对资源环境养护、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日益增大的需求,不断扩大渔业内涵和外延。
现代渔业产业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渔业生产、生态、生活、经济、社会等功能的全面开发,使全社会对渔业重新认识,增加对渔业全面发展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将会使传统渔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推进现代渔业的建设,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渔业的多功能性,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拓展渔业多功能性,发展休闲服务渔业,既可延长产业链,又可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既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又可稳定增加渔民收入;既可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又可全面改善乡村环境,繁荣农村经济。发展渔业休闲服务业,可使渔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进城”,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国渔业多功能性的发展思路与基本原则
发展思路
发展渔业的多功能性,要把握“促进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现代渔业建设”这条主线,以“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确保渔民持续稳定增收”为主要目标,构建结构完善、功能齐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渔业。
基本原则
在发展渔业多功能性能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发展渔业多功能性必须针对沿海和内陆、养殖和捕捞、都市和乡村等不同条件和特点,以及渔业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内容和侧重点,研究确定本地区渔业发展的主要功能,因地制宜,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渔业功能的合理区域分布,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渔业多功能性开发的进程。
二是坚持功能互补,互相促进的原则。发挥渔业的产品供给功能,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为我国食物安全提供重要支撑,仍然是我国渔业发展的基本任务;发挥渔业的经济社会功能,是我国渔业发展的根本落脚点;发挥渔业的生态环境功能,是我国渔业发展的新的着力点;发挥渔业的文化休闲功能,是我国渔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发挥渔业的政治外交功能,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以渔业双边、多边合作为切入点,助推我国多层次外交发展,是我国渔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渔业的这五大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构成了我国渔业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大系统。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今后渔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生态系统是我国现在和未来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水域生态是我国渔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充分认识我国渔业在国家生态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注重渔业生态链的构建、恢复和维护,充分发挥好渔业自身作为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主体作用,发挥好渔业在水域生态环境养护和资源养护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好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我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
四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发挥渔业的多功能性,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要加大资金支持,鼓励多元化社会资本的投入,实现政府、市场及市场各主体间的良性互动,以推动渔业多功能性的科学发展。
发挥渔业多功能性,推动渔业事业全面进步
科学审视渔业的地位和作用,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根据渔业的多功能性制定新的渔业发展战略。
强化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功能
确保水产品有效供给功能是发展渔业的首要任务。立足于我国人多耕地少的现实,要向海洋和内陆水域要食物,向非耕地要食物,拓展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未来,渔业特别是水产养殖业,仍将是保障我国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的主要来源。
扩展渔业对资源环境的生态建设功能
谋求渔业发展的战略转型,强化渔业的生态环境功能及其碳汇功能,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强大支撑,不仅对渔业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生态建设,都非常必要。
满足大众消费升级,发挥渔业文化休闲功能
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水产品作为一种食品形态的消费,而追求渔业生活体验和满足精神愉悦。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适应大众消费升级,发挥渔业的文化休闲功能,将成为我国渔业新的增长极。
维护中华民族利益,拓展渔业的政治外交功能
在新的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下,坚持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发挥渔业的政治外交功能,既是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的需要,也是参与国际渔业事务,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核心利益,拓展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需要。
加强渔业“走出去”能力建设。加大对远洋渔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我国水产养殖业在世界水产养殖业中的突出地位,发展与有关国家的水产养殖合作,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国门,在为我国渔业赢得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解决世界性食物安全做出贡献。
加强“中国渔政”维权护渔能力建设。使“中国渔政”担负起巡航护渔、保护渔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任。
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开展渔业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国际渔业合作,共同发展实现共赢,为我国外交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现渔业的经济社会功能
我国渔业的产品供给、生态环境、休闲文化、政治外交等功能的协调发挥,将促进渔业经济社会功能的全面发挥。
坚持加大对渔民的扶持力度,充分保障渔民权益。综合运用多种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渔业良种补贴、养殖机械补贴、渔业生态资源养护奖励补贴和养殖业政策性保险等民生保障制度,让渔民群体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加大渔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对渔民的服务质量。充分发挥以渔业公共服务机构、渔民专业合作组织、渔业科研教学和企业等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加快构建以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干的新型渔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渔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对渔民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动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化进程。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完善培训机制,强化对渔民的专业技能、经营水平、综合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生产、善经营、有文化的新型渔民,增强渔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加大对渔业的投入力度,促进渔业经济社会功能的全面发挥。充分认识渔业的多功能性,改变传统的投资理念,可持续的加大对渔业的投入,使渔业的多种功能得以全面发挥。提高渔业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食物有效供给,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农村渔村就业、促进农民渔民增收。不断增强渔业服务于国家政治外交大局、推动对外交流合作的能力,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我国渔业多功能的全面拓展,将是我国渔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国渔业产品供给、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文化休闲、政治外交功能的协调发展和全面实现,将推动我国渔业事业的全面进步,推进我国渔业现代化建设,实现我国渔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农村网
编辑:霍然
监审:郭平稳、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