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昌化江入海口,三面环水,阳光下,咸田村碧波荡漾的江、海、草原融为一体,蓝中有绿,绿中嵌蓝。这里是学用“千万工程”,建设和美乡村篇章中的一个精彩段落。
这座位于海南省昌江县的村落,以其独特魅力和发展成果,入选2023年海南省和美乡村。
“‘阿勒泰草原’是我们咸田村的骄傲。”咸田村村务专员孙青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写满了自豪。
海涨潮时村庄形成一座小岛。更令人称奇的是,在江与村之间,是一片广袤的草原。海水涨潮时,草原被海水淹没,江面上看不到草原。退潮时,草原从江水中慢慢地展现出来。绵延数里的绿意一直伸展至水里。
在岸边眺望,绵延的草原如同一片绿色的海洋,在海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波浪。
现在,这片海边草原不仅成为咸田村的独特景观,珍稀鸟类栖息于此,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每到节假日,草原上便会搭起五颜六色的帐篷,人们在这里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孩子们在草地上欢笑奔跑,大人们则欣赏着美景,品尝美食,感受着这份宁静与惬意。
“哞哞哞……”走进咸田村的黄牛养殖基地,此起彼伏的牛叫声不绝于耳。田野间,随处可见黄牛悠然自得的身影。这些黄牛,是咸田村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是他们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所在。
咸田村常年被海水环绕,人均土地面积较少,土质不好,种植灌溉成本较高,使村民陷入“有地不能种”的尴尬境地,村民大多靠海吃海、常年以 打渔为生,最终导致全村400余亩田地撂荒,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
咸田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探索产业振兴的出路,以村集体申报黄牛养殖项目,向县里申请了200万元的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并通过“小田拼大田”的方式,盘活全村256户村民的闲置土地资源,把378.05余亩水旱田从村民的手中承包出来做牧场, 用以发展规模化养牛产业。
其实,咸田村的黄牛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曾经由于养殖技术落后、规模小,产业发展一直受到限制。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村民们逐渐转变观念,黄牛养殖业实现了质的飞跃。
2022年,咸田村已建成了生产经营规模为年保有量150头生态活牛的牛场,包括黄牛饲养区、粪污排污区、工人生活区等共计2600余平方。
为了提高黄牛的品质和产量,村里专门邀请了养殖专家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从饲料的搭配到疫病的防治,从牛舍的建设到繁殖的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乘“千万工程”的东风,村里引进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等服务,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
老孙是村里的养殖大户,“跟着合作社,我们也学到了很多科学的养殖方法,合理的饲料搭配、疾病防控等 。现在,我的黄牛长得更壮了,卖的价钱也更高了。”
咸田村创造了昌江边的绿野传奇,在落实“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的步伐坚实而有力,带来了神奇蜕变。
“ 我们在鼓励村民致富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村集体经济。”村党支部书记钟利武介绍说,通过集体滩涂土地出租,咸田村将1000余亩集体滩涂土地出租给虾塘承包者用于养殖。同时依托乡村振兴产业资金200万元,咸田村党支部成立咸甜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黄牛。
“目前,咸甜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购入了黄牛86头,截至目前,已衍殖95头小牛。如果资金允许,我们准备近期再购买数10头母牛,以推动黄牛养殖业进一步发展。”钟利武说到。
咸田村在短短的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介绍,为了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政府投入资金修建停车场、卫生室、篮球场、公厕、污水处理池等公共设施。现在,村民日常饮用棋子湾水厂自来水,全村道路也达到了硬化亮化。
“咸田村的自然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创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提到。
去年,在外地打工的咸田村青年陈江明带着外地的女朋友返乡创业,他利用“哈明玩海”自媒体账号,一边和爸爸妈妈出海捕鱼,一边开直播,宣传家乡的风光和产品。
在“千万工程”的推动下,咸田村坚持规划引领、产业融合、生态优先、群众主体的发展理念,赶立潮头唱新歌,实现了从一个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单一、生态环境欠佳的村庄,发展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
在这里,人们用勤劳创造着美好的生活,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以更加崭新的姿态,迎接四方来客,展现出迷人魅力。
往期回顾
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海南农业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