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田野里绿意盎然,本该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走进中国广大农村,却发现一个令人心痛的现实: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消失"。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变化,更是关乎我们国家根基的严峻挑战。
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人才流失……这些问题如同一把把利剑,直指我们的乡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22%,农村人口比重持续下降。在江西省某村,村支书老王无奈地说:"年轻人都走了,留下的老人孩子怎么办?田地荒芜了,乡村文化也在消失。"这不禁让我们扪心自问:是什么导致了农民的"消失"?谁又能来拯救我们的乡村?
四大难题:农民"消失"的导火索
经济困境:农业收入低下
"种地不如打工",这句话道出了当前农业经济的窘境。尽管2023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33元,同比名义增长8.3%,但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仍然巨大。在浙江省某村,45岁的张大哥告诉记者:"种一亩地一年到头也就赚个几百块,哪里够养家糊口?"
人才流失:青壮年外流
"村里就剩下老弱病残",这是许多农村的真实写照。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据调查,某省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超过2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基础设施落后:影响生活质量
尽管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城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在贵州省某偏远山区,村民李大爷感叹:"看病难、上学难、吃水难,这些问题虽然比以前好多了,但还是让年轻人不愿意留在村里。"
文化传承断层: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随着年轻人的离去,乡村文化也面临着传承危机。在山东省某村,80岁的刘奶奶忧心忡忡地说:"以前村里过节热闹得很,现在连个会唱山东快书的年轻人都找不到了。"
多管齐下:拯救乡村的希望之光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好在,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正在发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产业振兴:激发农村经济新动能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在江苏省某村,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几年前的几万元增长到现在的上百万元。村支书小李自豪地说:"现在我们村不仅留住了年轻人,还吸引了不少'新农人'回乡创业呢!"
人才回流: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
"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这一政策为吸引人才回流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浙江省某村,通过实施"青年回乡创业计划",已有50多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带动了近200人就业。
基础设施升级: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随着5G、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农村的普及,"数字乡村"正在成为现实。在四川省某村,通过建设"智慧农业"平台,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农产品销售、技术咨询等服务。村民老张笑着说:"现在种地也能用上高科技,感觉比城里人还时髦呢!"
文化复兴:重塑乡村文化自信
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不仅保护了古村落,还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发展。村民小王自豪地说:"我们的文化不仅留住了,还成了'摇钱树'呢!"
携手共进:共创美好乡村未来
拯救乡村,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对于政府而言,要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完善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正如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所强调的,要"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
对于企业来说,要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乡村产业升级。在广东省某村,一家电商企业通过"互联网+"模式,帮助当地农产品打开了销路,带动了整个村的经济发展。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应该培养对乡土的情怀,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乡村振兴,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让我们携手同心,共同描绘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画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看到这样的景象:田野里机器轰鸣,年轻人返乡创业;村头的广场上,老人们喜笑颜开;乡村学校里,孩子们朗朗读书声不绝于耳……
这不仅是对"农民消失"的有力回应,更是我们对美好乡村未来的坚定信念。让我们一起,为了这个梦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