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暖爸老白
来源 | 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ID:fumuxue199)
01
儿子今年上初二,宝贵的初中时光已经过了一大半,他却还是浑浑噩噩,不思进取。不爱学习,厌学情绪浓,到了晚上九点多就说困,想睡觉。成绩直线下滑,刚上初中还属于中等偏上,如今已经一降再降,是班级里靠后的学生了!我看在眼里,万分焦虑,恨不得跟在他屁股后头叮嘱,把那些道理装进他的脑子里!好好学习,自觉自律,都是一个学生的本分,他怎么就那么费劲?!他越不听,我越管;我越管,他越厌烦,弄得我心烦气躁,又无计可施。一个周六,当我质问儿子为什么没写完数学卷子,就又在看手机时,儿子说,“没有为什么,累了,不想写了。”我大怒,一把将卷子撕得粉碎,拍在他脸上:“你累个屁!就你这么个熊样,不念书你能干什么?啊?”儿子直直的盯着我:“去当工人,去扫大街,去流浪,不行吗?我以后想怎么过,跟你无关,我不再为你学习了,你想管也管不了。”我抬起手,想狠狠甩他一个耳光,让他给我清醒点,别说这些无知忤逆的话。可儿子的神情,又让我感到莫名的恐惧,最终只能无力的放下了手。那天之后,儿子就彻底躺平了。虽然还继续上学,但就是混日子,放飞自我。老师投诉他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看小说,作业更是一个字都不写。让我跟孩子好好交流,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儿。那段时间,我焦虑到神经都出了问题。白天恍惚,晚上难以入睡,做梦都是哀求儿子好好学习。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才会养出这样叛逆的孩子?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儿子的学业该怎么办?我真的想不明白,自己做了那么多,全身心付出,为什么换来的,是儿子的躺平报复?为此,我上网查了很多资料,看了很多教育类视频,逐渐明白一个教育青春期孩子的真相:因为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健康,不是家长管出来的,而是成长出来的。常见的厌学休学,躺平摆烂等问题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喜欢管制、高压的家长。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能用心学习,不让孩子脱轨,几乎天天盯着孩子,包办指导孩子的大小事情——学习时间要管,穿着发型要管,去找同学要管,成绩要管,姿势习惯要管......对家长来说,这是为了孩子好;但对孩子来说,这是无时无刻的“精神压迫”。青春期的孩子自主心理增强,他们渴望自己能做主,自己说了算。如果家长没有及时顺应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那么,孩子要么在叛逆中爆发,要么在抑郁中沉默。一直以来,我习惯了管孩子,因为我坚信,这是为了他好。但密不透风的管教,不仅无益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还会令他感到厌烦,想逃。却没意识到,正是因为我不断的唠叨,催促,说教,才激发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想到学习都是负面的情绪。可以说,儿子的躺平摆烂,跟我不科学的管教方式密不可分。事已至此,该怎么做,才能救回躺平的儿子,重新激发他的热情和动力?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父母能够做到两个“放下”,孩子的问题就会明显改观。1、放下对孩子的控制,把生活与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孩子,一步步培养孩子的自我负责能力之前,我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怎么突然就变了。明明他小时候很听话,为什么到了初中,就如此叛逆,处处跟我对着干?但从心理学角度看,不难理解——青春期的孩子看似突然失控,起因就是父母前期的过度控制。过度控制,是指父母严格地管控孩子,要求孩子的行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也许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孩子能沿着父母规划的路径,不要出现意外。尤其到了青春期,孩子自主心理增强,想做真实的自己时,失控就产生了。这时,家长严厉禁止,可以暂时管住孩子的行为,但却无法压制孩子的想法。相反,越是禁止,管制,孩子被压抑的心理就越强烈,想做一件事的渴望也越强烈。最终,要么抑郁,在内心攻击自己;要么逆反,跟父母处处对着干。通过学习,我才明白,我总在有意无意的控制孩子,要求他按我的要求学习,按我的喜好做事,按我的期望成长。儿子的躺平摆烂,就是用行动告诉我,他不愿意按我的期望活。儿子喜欢看手机,我总觉得会耽误学习,看管责骂,却导致儿子更加厌学。现在,我意识到,自己不该剥夺他放松娱乐的权利,但可以将数量规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我告诉他,以后每周,都给你8-12小时的自由手机时间。这些时间,你是要每天平均分配,还是集中一天全用完,妈妈不管,由你自己决定。但是超出时间之外,妈妈希望你能把手机收好,正常学习。儿子有些意外,因为过去,我从来不跟他商量,征求他的意见,而是直接提要求,下命令。在那之后,不管儿子看多久,是不是在吃饭时看,我都不管,给他充分的空间和信任。我发现,当儿子意识到自己可以随时、随地玩手机时,那种对手机的渴望,反而没那么强了。他对我的态度,也逐渐缓和,愿意跟我交流了,亲子关系日渐融洽。放下控制,把做主的权利还给孩子,孩子才能在愉悦中适应规则,在规则中形成自律。2、放下高期待,接纳孩子的真实能力,给超出孩子现有能力一点点的合理期待和目标,让孩子踮踮脚就能实现!身为父母,往往对孩子充满高期待,希望孩子事事都能做到最好。实际上,这样的期望无法与现实达成同步,代价是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当父母严苛地要求孩子不断进取,做到最好时,就等于给孩子设置了一个永远无法达成的目标。在一次又一次负面的反馈中,孩子不断经历挫败体验,自信心备受打击。长此以往,孩子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也是躺平摆烂的心理基础。当他某件事没做好时,甚至考了好成绩,我也总能发现不足,提出批评——“虽然这次成绩进步了,但你看看你写的字,太潦草了。”通过学习,我才意识到,父母应该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接纳眼前这个真实、不完美的孩子。包容孩子的失误,就是告诉他——把一件事做到70分,也是足够好的,不一定事事追求100分。接受孩子的主见,就是告诉他——不听话也没关系,他是另一个人,我也不一定对。即使我觉得对,对他来说也不一定对。
就好像我跟儿子吵过很多次,放假了先写作业,再去玩,他一直都不听,总要在最后一点时间去赶工。现在我知道,其实这也是孩子独有的学习模式,他就是要在这种紧迫的状态下,才能灵感迸发,专心致志,只要他能够完成,早点晚点有什么区别呢?当我开始调整认知,接纳孩子真实的样子,孩子也在这份接纳里,找到自己的节奏。一天,老师给我发消息,但不是投诉,而是夸奖。他说,儿子今天交的作业,准确率很高,字迹认真,一看就是用心了的。看到老师对你的认可,妈妈太高兴了,不过你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目前的状态已经很好了。不管你怎么做,都是妈妈最爱的儿子。
谢谢妈妈,我后来自己也看了一下,有两道题也不该错的。(还附上了三个拥抱和红心的表情。)
我也发现,当我放下了控制,放下了高期待,孩子其实并没有更加放飞自我,反而从躺平摆烂的泥沼中,挣扎出来,开始学会为自己负责。他摆脱了束缚自己生命能量的枷锁,从容地遵循自己的内心,探索自己的节奏。陪伴儿子走过这段躺平之路,我深深体会到,为人父母,也是需要学习的。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是想要更加优秀,可惜不是每个父母,都掌握了科学引导的教育方法。家庭,是孩子的起点,更是能决定孩子未来的终点。希望我们都能保持成长,给孩子需要的指引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