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位于什邡市洛水镇李冰村,听名字就知道这个村就是以纪念李冰而命名的。李冰村位于大山深处,四面环山,其中有一座山叫章山,就是我正对的这座山,李冰的墓就在这座山上。
章山的山脚下有一水库,水库的名字叫李公湖。水库四周居住有多家村民,他们是否姓李,我也没打听到。李冰村的存在是为了纪念李冰,存世了多少年没有记载,或许李冰在世时就有这个村落,只是当时名字不叫李冰村而已。
葬李冰的这座山叫章山,它的四周被其他山所包围,这里民间流传有许多传说,说章山的四周是一把太师椅,章山就位于太师椅之上。
或许我们有这样的疑问,李冰墓为什么会在这么偏静的山里面,而不是在都江堰呢?
一座秦汉建筑风格的大门,是李冰陵的山门牌坊,宏伟壮阔、庄严凝重,富有文化历史内涵,现在这里免费参观。
穿过山门牌坊,在石阶之上屹立着高大的李冰石像,石像用红石琢成,高8. 3米,含有神圣石朴的气度。李冰石像的下面,石阶的形制略似北京故宫,中间是两块大型雕刻石板,随斜坡状相连,俗称“龙极”。上面雕刻有九条龙,所以被称为九龙石陛。九条龙盘旋翻腾,其下又是波涛汹涌,一派翻江倒海的气势。
石阶而上,石陛的中央雕刻有张爱平将军手书的“秦李冰葬所”五个大字。
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距他的陵墓这里大概有60来公里,为什么他的陵墓会在这里呢?据记载,原来在2200多年前,秦昭王时期,李冰为秦国蜀郡太守(也就是掌管当时整个四川),在主持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又来到了什邡市治理洛水。主持修建了朱、李、火三堰,导洛通山,洛水出瀑口。现在这里还有他2200多年前导洛水的遗址,像高景关瀑口、朱李火堰和洛水(石亭江)河道,造福于成都平原。
已近晚年的李冰,由于劳累累死在什邡洛水的治水工地上,人们就将它葬于洛水镇章山之上。有专家考证,李冰本就是什邡人,属蜀山氏后裔,他去世后葬于这里,也算是落叶归根吧!
不知道走了多少个石阶,来到半山处,这里是颂德坛,颂德坛实为祭坛。这里是一个大的平坝,可供游人休息。平坝里边是一座秦汉风格的亭子,里面矗立一道绿色花岗石碑,上面镌刻着原主席为李冰陵的亲笔题词,“创科学治水之先例,建华夏文明之瑰宝。”
石梯很陡也很长,从殿门到山顶共999级石阶,一路青松翠柏。上到山顶平坦宽阔,陵墓就位于在这里。墓园前面是两组护墓石兽,有水犀,狻猊,蛟龙和龟,他们都是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水中猛兽水精。在神话传说中,李冰治水就是和这些猛兽搏斗,制服了他们。
墓碑上刻有“秦蜀郡守李冰之墓”,墓周长约30米,中间是一个巨大的土丘,上面常年生长着苍松翠柏,碑前石槽香火常年不断。墓冢是秦汉时形制的圆形墓,墓的直径大概有10米左右。
是那种秦汉形制的圆形的大墓。墓园四周由黄石砌成,上面雕刻着李冰的一些事迹,墓围饰从“李冰行迹图”八幅。墓后左右两侧石碑上还刻有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筑堰“和“遇弯截角,逢正抽心”。墓台两侧有一处星象台。
据当地人讲,李冰陵是在1993年经过重建的,2008年512地震后,李冰陵古墓已坍塌了一大半,祭坛房屋的主体损毁严重 。现在我们看到的陵墓,又是经过2008年进行维修重建的。
1993年修建陵墓的时候,什邡的人们踊跃捐款,投工投劳。当时的确有一口小棺材,2000年的岁月洗礼,李冰的尸骨早就不在了,就连衣物这些东西也没留下。而这口小棺材,就成为了李冰的一个象征。其实这些都是不重要的,关键是李冰的功劳和精神,他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我站在陵墓前,看着通上山顶的石阶,背靠大山,两侧小山辅佐,视野开阔,大墓居高临下, 天门开阔,气象肃穆庄严,俨然王陵气派、占尽了山川妙机。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之中,李冰只是治水,其实在蜀地李冰还教老百姓开凿盐井,制取井盐。他教百姓凿井取盐的功绩不亚于他的治水,只是我们了解太少而已。
【旅游攻略】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李冰陵路(李冰陵)
门票:免费
由于篇幅有限,以后一些好的内容(如古寺遗迹、石刻造像、山中乡村、古街、冷门景点、徒步路线等内容的一些照片)一部分我会免费分享在群中,朋友们可以加我的微信群或者微信:cdotc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