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改”不仅为中国华能的发展加码赋能,也让产业工人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10月22日,在全文转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同一天,“华能职工之家”微信公众号还发布了这样一则喜报:华能煤业公司多名选手在全国煤炭系统煤质化验采制样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佳绩。
“华能职工之家”由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能)工会工作委员会运营。这里展示的,是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12万多华能职工的风采,更是中国华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下简称“产改”)的累累硕果。
中国华能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拥有57家二级单位、480余家三级企业,5家上市公司,职工12.4万人。“产改”的持续推进和深化,实现了产业工人和中国华能发展的双向奔赴,为高质量发展加码赋能,2024年前三季度企业经营绩效和绿色转型发展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产业工人的地位、素质不断提升,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系统谋划 整体推进
蓝天白云之下,辽阔的松嫩平原上,中国华能吉林分公司1228座白色风车迎风转动,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吉林分公司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330万千瓦,成为吉林省内装机容量最大的新能源企业。
几年前,吉林分公司还处于亏损状态。如今,公司已成为盈利近10亿元的利润大户,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双百企业”,纳入中国华能第一批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试点单位。
总结成功的奥秘,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推进和深化的“产改”,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加快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与世界一流企业相匹配的一流产业工人队伍。”中国华能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文峰介绍。
据了解,中国华能党组高度重视“产改”,把“产改”纳入公司改革全局统筹推进,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前抓落实,形成党组统一领导、工会牵头抓总、部门协同推进、各单位组织实施、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
为此,集团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性保障。2018年,中国华能党组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提出5个方面、23项重点任务、80项具体措施,明确了“产改”路线图和时间表。2022年12月,出台《关于加快实施新时代人才强企战略的意见》,推动“产改”与人才工作紧密衔接、一体推进。2023年6月,出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方案》,把建设一流产业工人队伍作为创建一流企业的重要举措。2024年,召开了干部人才工作会议,对包括产业工人在内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系统谋划之下,“产改”的时间表愈发精准、“路线图”愈发清晰。今年3月,中国华能出台了《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了今后三年的“产改”目标任务和改革措施;今年10月在中央深化“产改”《意见》出台后,又进一步研究更新。
在执行层面,中国华能每年定期召开的职代会、工作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均会对“产改”进行安排部署;每年召开的“产改”工作协调小组会议则制定实施年度“产改”重点任务,同时定期召开“产改”工作推进会议,总结交流经验,分析问题不足,安排部署重点工作。
“我们注重典型引路,及时发现并推广好经验好做法,争取把‘点上的典型经验’,转化为‘面上的普遍做法’。”中国华能职工董事、工会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闫霄鹏介绍。
成长有通道 建功有平台
今年5月,中国华能河北分公司上安电厂的全能值班员赵智,在集团超临界集控值班员竞赛中夺得第一名,被授予“华能工匠”。闫霄鹏对他印象深刻,“这个小伙每天在仿真机室训练,撵都撵不走,恨不得住在里面”。
赵智说,去年,部门拿回了亚临界竞赛一等奖,大家受到感染都开始钻研起来,一时间仿真机室放着的几张行军床成了“紧俏品”。厂里的年轻人都在暗自较劲、积极训练,争做下一个“华能工匠”。
作为中国华能最早布局的区域公司,通过“产改”,有着39年历史的河北分公司探索形成了“强基固本、以赛促练;人才共育、赛训合一”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2023年以来,华能河北分公司累计选拔55人次外出参赛,45人次获奖,11人获一等奖,6人获“华能工匠”,1 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
为了提升产业工人能力素质,中国华能不断夯实三级教育培训体系,巩固实训基地(室)建设,每年举办100余个集团级技术技能培训班。通过“华能e学”加强线上培训,每年举办8000余个在线培训班,在线课程总计2.9万门。同时,健全“三级专家体系”,优化完善集团首席专家首席技师日常管理和考核评价,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目前,二级单位、基层企业共选聘有1500余名技术技能专家(带头人)。
为了畅通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通道,中国华能推行行政岗位职务与专业技术技能职务“双通道”晋升机制,2000余名一线技术技能人才职务得到晋升。2024年,研究制定《职位职级管理办法》,在现有“双通道”“三级专家体系”基础上进行全面升级,建立了覆盖全员、晋升有序、转换合理的“五序列六梯级”人才成长体系,引导激励一线职工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同时,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各评价机构年均开展评价150余期、2000余人次,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专业技术职称。
得益于“产改”,一流的产业工人队伍迅速成长壮大。近年来,中国华能76个集体和个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章)、工人先锋号、全国劳模、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28人次获中央企业、全国能化系统、电力行业大国工匠。2023年中国华能组队参加12项国家和行业级竞赛,获奖等次数量均创新高。
另一方面,“产改”也搭建了更多的建功立业平台,广泛而深入的劳动竞赛就是其中之一。目前,中国华能共开展6个全国引领性、1个行业级和4个集团级劳动竞赛项目,均取得显著成效:新能源装机8000万千瓦以上劳动竞赛助推新能源核准(备案)、开工、投产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新能源电量劳动竞赛助推新能源发电量创历史新高,专利高质量创造和运用劳动竞赛助推华能在中央企业专利质量排序连续多年位列发电集团首位、实现中国专利奖金奖“零”的突破……
地位升待遇涨 收获有保障
“产改”能给产业工人带来什么?发生在全国劳模、中国华能山东分公司临沂发电厂燃供部党支部书记徐海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分公司黄台发电厂经营党支部书记兼规划部副主任栾俊身上的故事,是生动而精彩的回答。
徐海在焊工岗位上坚守了20多年,用一把焊枪焊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近年来,山东分公司积极为职工参政议政和参与企业管理创造条件,在推选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人选时,注重推荐产业工人。徐海目前是山东省党代表、山东省人大代表、山东省人大常务委员。
栾俊从汽轮机检修工逐渐成长为济南工匠、山东省创新能手、华能集团劳动模范,2023年成功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济南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提出的有关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提升的建议被采纳。
“产改”中,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不断加强。通过强化思想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华能共发展产业工人党员6700余人,消除党员空白班组290余个。建立党员示范“区岗队组”7000余个。推荐2名职工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1名职工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增加产业工人在党代会、工代会、团代会、职代会中的代表比例,集团二届五次职代会工人、技术人员代表比例增加至21%,劳模先进代表比例增加至23%。
不光有地位,还有实实在在的待遇提升。华北分公司杨柳青热电厂运行部化验班班长唐红叶2022年在华能集团燃料化验技能竞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被授予“华能工匠”荣誉称号。厂里按照制度规定,给予了她个人3万元奖励,并将她破格晋升为运行部燃料化验计量专工。
在中国华能,真金白银的收获有着制度保障。比如,按照职工技术创新成果推广转化管理办法,2023年以来,中国华能发布两批83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成果。截至2024年6月底,第一批13项成果转化应用至系统内33家单位,转化金额约1850万元,成果发明人最高获得6.5万元的奖励。
二三级单位职代会、厂务公开建制率均达到98%以上,不断畅通职工董监事“重要渠道”,加大边远地区职工小家建设扶持力度……“产改”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切实可见、触手可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做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华能将持续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等工作贯通起来,进一步突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职业发展等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带动作用,力争在能源电力行业走在前、作表率,以一流产业工人队伍助力争创世界一流企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中国华能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说。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