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地方的农村,光棍一窝一窝

健康   2024-10-15 07:35   河南  

2024年初,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发布了一份《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状况》调查报告。这份基于全国26个省(市、区)、119个村、1785个农户的报告指出:超4成村庄存在较为严重的大龄男青年婚配难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李永萍做了十余年的农村大龄未婚男性也即光棍研究和田野调查,发现这一问题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以下是李永萍的讲述:

中、西部农村,光棍最多

历史上,农村一直都有难以婚配的男性,俗称光棍,但以前是零星个案。而2010年前后,也即80后、90后到适婚年龄时,农村男性婚配难问题比较集中出现。

光棍问题的一大成因是性别比结构失衡,而80后、90后正是性别比失衡比较严重的两个世代。

不过,从宏观层面看,农村男性婚配难,有区域差异。东部农村,光棍很少,但中西部,尤其西部山区农村,光棍较多,甚至光棍成窝。

区域差异有两种。一是按照经济发达程度产生的“东中西”地区差异。经济发达的东部会对中西部地区产生婚姻挤压,特别是西部的偏远山区,最容易受到挤压,成为婚姻洼地。

第二种差异是按照村庄社会结构产生的“南中北”地区差异。

根据血缘结构与地缘结构匹配方式的差异,中国农村可以初步划分为南方团结型村庄、北方分裂型村庄与中部分散型村庄三种理想类型。

这三种村庄类型中,北方分裂性村庄产生光棍的概率最低,光棍数量也相对少。像我在河南农村发现,一个村庄的光棍数量一般是个位数。

数量居中的是南方宗族性团结村庄,像我调研过的江西赣州、广东清远等,这种村庄的光棍数量不算太多,但比北方村庄多一点。数量最多的是中部分散型村庄,我们也称为原子化村庄,像湖南、湖北、四川也属于我们划分中的中部。

两个因素

“南中北”之分背后,两个因素导致了这种光棍概率和数量差异:家庭支持度和村庄排斥度。

“南中北”区域中,北方农村对子代的婚姻支持度最大。南方宗族性村庄处中间位置,会有支持,但相对北方弱。中部原子化村庄,代际责任最弱,父母在子女婚姻支持力度也最小。

北方农村父母之所以倾尽所有去帮子女结婚,是因为北方农村内部一般是几个姓氏,且人地关系紧张,内部竞争性比较强。而竞争主要是人的竞争,首先要保证子代能顺利结婚,才可繁衍后代、壮大家族。

南方宗族性村庄是一种“自己人”结构,多是一个姓氏,血缘关系较强,竞争性相对就弱,此时传导给父母的压力也不会太大。

中部原子化村庄比较分散,大家抱持着一种过好自己生活就可以的态度,在子代结婚事情上,父母没有太大压力。

村庄排斥度,即村庄社会对光棍本身和光棍家庭的接纳度,也会对光棍的形成产生影响。北方农村对光棍的排斥度最强,像在华北农村,如果你的儿子没结婚,会逐渐被村庄边缘化,大家会觉得这个家庭和年轻人没本事。

南方宗族村庄对光棍比北方村庄更具包容度,是一种既有排斥又有保护的状态。中部原子化村庄,对大龄未婚男性不仅没有排斥,且觉得光棍跟正常人没什么差异。

从“两姓之好”到“两性之好”

从微观的男性个体角度看,相貌、性格、交往能力等也会影响婚配。尤其近几年我在调研中发现,男性性格是否外向、善不善于跟女孩子交往、是不是能说会道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前,婚姻是“两姓之好”,结婚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但现在,婚姻是“两性之好”,更多强调的是个人,不是家庭。

结合以上的分析,如果对农村难以婚配的大龄男性做个画像,大概是这样:他可能生活在中西部经济比较困难的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或者他的家庭支持较弱,包括父母的身体状况不好或为人不好。也可能他比较老实,不善言谈,或者是很多女孩子会提到的所谓“妈宝男”等。

但是这三个层次并不是同时存在于一个男性身上,可能只是其中一种,也可能是两种,如果几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就是最容易打光棍的群体。(摘自9月30日微信号“南风窗” 作者 何国胜)

以上文章刊登在《报刊文摘》10月11日第5版


心理分析家
心理分析、案例分析、社会新闻时事分析、心理疏导和心理知识普及!上帝创造指纹是想说:其实每个人都有伤痕!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从容平静的生活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