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生物学特征与感染类型简介

文摘   2023-12-06 19:08   辽宁  

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其主要特点是体积微小,需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构简单,无完整的细胞结构,只含有一种类型核酸 (DNA或 RNA);以自身核酸为模板进行复制,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而营严格的细胞内寄生。
1.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有感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称作病毒体。病毒的大小以纳米 (nm) 为测量单位,一般介于20~250nm。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绝大多数动物病毒呈球形或近似球形。
2.病毒的结构与功能
2.1 病毒基本结构为核衣壳,它是病毒增殖、遗传和变异物质基础,也是参与感染过程、引起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有抗原性的物质。
2.2 辅助结构有包膜和纤维刺突,包膜是包围在病毒核衣壳外面的双层膜结构,有些病毒包膜表面有刺突,包膜赋予病毒种、型抗原的特异性与一些特殊功能。
3.病毒的增殖
病毒不具有能独立进行代谢的酶系统,只有进入活的易感宿主细胞,由宿主细胞供给低分子量前体成分、能量、必要的酶和细胞器等合成病毒核酸与蛋白质的原料和场所,病毒才能增殖。
病毒增殖的方式是自我复制。复制周期一般可分为吸附、穿人、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与释放 5 个阶段各个阶段发生的改变及周期的长短视病毒种类而异。
4.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4.1 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在低温、特别是干冰温度 ( -70)或液氨温度 (-196)条件下,病毒感染性可保持数月至数年;
4.2 多数病毒在 pH5.0~9.0范围内稳定,但也因病毒种类而异;
4.3 病毒对化学因素的抵抗力一般较细菌强;
4.4 现有的抗生素对病毒无抑制作用,待检标本中加抗生素的目的是抑制细菌,便于分离病毒;
4.5 病毒对甘油抵抗力强,常用 50%中性甘油保存含病毒的组织块。
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后,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灭活的病毒仍能保留其他特性,如抗原性、红细胞吸附、血凝及细胞融合等。

病毒的感染类型


病毒侵入人体并在体内增殖,与机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称为病毒感染。感染后常因病毒种类、机体状态不同而发生轻重不一的具有病毒感染特征的疾病,称为病毒感染性疾病。有时虽发生病毒感染,并不形成疾病。


根据病毒感染的方式不同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根据侵入机体的病毒播散方式程度有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根据病毒感染后有无症状可分为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
根据病毒在机体内感染过程、滞留的时间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后者又可分为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病毒感染和急性感染的迟发并发症。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是重要的致病机制之一。
来源:检验学习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钢总院检验科
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和实验手段、分析、研究人体各系统、体液、组织、细胞的结构功能,体内免疫、微生物、生化及活性物质的化学成分在各种形态下的变化;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诊断、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