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文化|霜降: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学术   2024-10-23 09:00   江苏  



《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宋·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向冬季的过渡。秋时已暮,因此它还有一个风雅的别名“杪秋”。进入霜降节气后,影响中国的冷空气活动越来越频繁,昼夜温差迅速增大,秋燥明显。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尤其在江南、华南地区,气温的起伏愈发明显;而西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早已呈现出一派“寒风落叶”的初冬景象。


霜降


First Frost







霜降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First Frost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道:“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并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而是地面的水汽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的。“霜降”节气反映的是天气渐渐变冷的气候特征,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一般来说,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作“早霜”或“初霜”,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



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俗话说:“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霜降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干季,要高度重视护林防火工作。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霜降后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防秋燥、防秋郁、防寒是“霜降”期间的健康防护重点。晚秋时节的肃杀景象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要适当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集体活动。



饮酒赏菊



在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正值赏菊的好时节。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成为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全国很多地方举办菊花会或菊花展,赏花饮酒,吟诗作赋,备受称道。




吃柿子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送芋鬼



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进补



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都会卖得非常火爆。广西玉林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食物来补充能量,祈求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除牛肉外,羊肉与兔肉也与霜降相宜。



扫墓祭祖



《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这一时节,扫墓祭祖的习俗代代相传至今。



一叶知霜降,一雨感深秋。虽已秋寒初冬上,却是四季更替时,风景依然如画盎然,山色水美,尽收眼底。迎着对未来的期许,怀着对美好的向往,盼望着冬天滋养,期待着春的萌发与盎然,那又将是一个百花烂漫的开始。

     First Frost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澎湃新闻、央视看点、中国科普网等网页

图片来源:免费素材图片 (pexels.com)

撰稿:徐逸菡

微信编辑:徐莉

校对:来向红、沈丹、李海中

终审:尹才祥


往期推荐

二十四节气文化|寒露: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二十四节气文化 | 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二十四节气文化 | 白露: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


阅江学刊
办刊目标: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办刊理念:阅百家风采,刊理论精粹,揽思想潮流,观学界气象;办刊方针:以全球视野和多学科视角,聚焦学术前沿动态,重点反映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观点新、理论新、信息新、角度新、资料新、方法新”的理论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