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聚焦慢性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医共体建设等方面工作,整合县级医疗资源,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县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城西乡方洲村,村医李乐以其精湛的儿科医术和贴心的慢性病管理服务远近闻名。在完成日常医护工作后,李乐仍坚持入户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将健康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村民汤光益便是受益者之一。他患有高血压,曾对病情管理感到迷茫。但自从李乐开始上门服务,定期为他测量血压,叮嘱他戒烟戒酒、定期吃药、定期复查,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后,汤光益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近年来,城西乡卫生院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慢性病防治的新模式。他们组建了由全科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专员等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深入村庄,为村民们提供一对一的健康管理服务。家庭医生们不仅为村民们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还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科学合理地管理慢性病。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慢性病防控的关键之举。目前,我乡家庭医生签约已经签约了2181人,有偿服务达到888人。”城西乡卫生院副院长汪衍媛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城西乡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成功得益于县、乡、村三级慢性病防治机制的协同作战。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慢性病防治政策和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乡级卫生院则负责具体实施慢性病防治工作,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健康教育、随访管理等工作;村级卫生室则作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最前沿阵地,由基层医务人员承担日常的健康监测和初步诊疗任务。县、乡、村三级联动、共同构建了慢性病防治的坚实防线。
城西乡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显著成效,激发了上级医疗机构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重视。在县中医院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于如何进一步推动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座谈会正在进行。今年以来,县中医院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紧缺医学专业定向培养试点工作,实施紧缺医学专业全日制本科生免费定向培养政策,设立专项培养基金为医学生发放培养补助,医学生毕业后回医院工作,并按规定程序纳入医院编制管理。
“定向培养政策实施以来,县中医院先后与20名医学本科生签约,解决了县中医院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等紧缺专业人员招聘难、储备难的问题,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县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朱李维说。
县中医院在人才培养上的积极探索,不仅为医院自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在此基础上,我县进一步深化医改,积极推进医共体建设,通过构建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医疗体系,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群众。
日前,记者走进太湖县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馆,古色古香的诊室布置,墙壁上悬挂的中医经典论述,以及弥漫在空气中的淡淡草药香,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
中医馆作为太湖县第二人民医院特色科室,与县中医院建立了科室带教帮扶合作关系,由中医院选派了经验丰富、医术精湛的中医专家定期前往中医馆进行坐诊、指导和教学。近年来,太湖县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馆不断加强与县中医院医共体科室建设、人才的引进,促进了中医馆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创新。
“医改以来,我院结合全国群众最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二级综合医院等创建工作,通过开展中药适宜技术,增加血液透析服务等措施,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太湖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邓凯伦告诉记者。
太湖县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馆是我县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一个缩影,在推进医改过程中,我县医疗卫生系统通过提供技术支持、专家下沉、设备共享、科室共建等方式,不断提升医共体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目前,全县县域内就诊率、县内医保基金支付占比、省外就医占比形势逐年向好。2023年县外就医同比下降11.38%;县内参保患者住院同比上涨20%以上,全县医保资金回流5%。
县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夯实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