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浪[1āng]犟鼓,又名长鼓跳踏,是我市及周边地区以梅山傩艺师为载体,以长鼓、傩面具为道具,以鼓、中角号、吹口哨、吹奏木叶为伴奏音乐表演的舞蹈,于2020年列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沙塘湾街道俩塘社区,我市唯一一支浪犟鼓传承傩坛——欧阳傩坛的传承人们正在排练。鼓声、牛角号声伴随着祈福的口诀声散发开来,带着一股来自远古时期先民们对抗自然、祭天祈福的不屈抗争精神。
宋熙宁五年,开梅山重臣章惇在诗作《梅山歌》中描述:“穿堂之鼓当壁悬,两头击鼓歌声传……”。其中,两头击打鼓就是如今仅存于梅山傩仪式中的浪犟鼓。在宋、元、明、清时期,因外省移民入梅易俗,大部分巫傩被汉化。浪犟鼓由汉化土著巫傩师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且仪式仅限于晚上举行,得以原生态保存,传承至今。
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 梁湘红:“浪犟鼓是古梅山人民创造的独特的舞蹈艺术形式,也是目前已知梅山傩戏剧目里唯一具有少年儿童明显特征,其活泼跳跃等独特的表演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浪犟鼓高约85公分左右,为木、竹制品,羊皮蒙鼓面,中间用镂空楠竹连接,用14根牛筋绳连接两头鼓面装饰鼓身。表演者必须身着傩服,头戴渔服巾,反戴傩面具,将长鼓系于后背,边唱边用双手反手通过肩部和双脚脚后跟交替配合,击打上下鼓面,是目前已知鼓舞中唯一以反手和脚后跟击打的舞蹈艺术形式,具有显著的梅山文化特点。对研究梅山文化艺术、历史宗教、民族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研究价值。
欧阳傩坛的当代掌教师公阳衡山对孙子的要求极高,浪犟鼓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经文、每一组手印都要遵循古礼,不能有丝毫差错。“传承”二字,对于爷孙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浪犟鼓传人 阳衡山:“眼睛看着、耳朵听着、鼓也听着、动作看着,看了之后,回来做一遍给我看看。如果今天没做好,明天还要出去的时候再看,回来再做一遍给我看,如果做的成功了,就教下一段,慢慢来,一直教懂为止。把动作和腔板、鼓板等东西,一段一段地搞清楚。”
浪犟鼓传人 阳耀一兴:“首先把所有经书都背下来,掌握口诀和动作,以后把浪犟鼓发扬光大。”
对于传承超过千年的浪犟鼓而言,手印、动作等皆为口口相传,但经书却无法承受时间的消磨。欧阳傩坛中,就专门有人撰写经文,为后续传承接续香火。
浪犟鼓传人 欧阳忠毅:“我们来抄以前的老本经,是为了留传老一代的教法,不要让这些老本经遗失了,让我们的后代可以有书可行、有书可看。”
浓墨晕开,笔锋转圜,一个个穿越千年的文字在欧阳忠毅的笔下跃然纸上。这是古代与现代的融合,也是“传承”二字的意义。
浪犟鼓传人 欧阳忠毅:“傩文化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在我们这里也要发扬光大,不要流失了。”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治病祈福为目的的浪犟鼓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苍凉莽荒的号角声、清脆的木叶吹奏声、活泼灵动的鼓点声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记忆当中。阳衡山对于浪犟鼓今后的传承极为担忧。
浪犟鼓传人 阳衡山:“知道的人可能很少了,就是学这一块的,他也可以说没看到过这个浪犟鼓。要老(傩)坛、祖辈都是搞这一行的,传下来有这个东西。有的东西都没有了,没有几个(傩)坛有浪犟鼓了。”
发端于民间、流行于乡土、再沉寂于民间,这便是浪犟鼓目前的处境。隔着数千年的时光,冷水江市已制定浪犟鼓保护规划和五年保护计划,包括对境内现存浪犟鼓存续状况进行全面普查、保护好传承人、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争取申报列入各级非遗名录、创意文化产品投放旅游市场等主要内容,确保项目得到保护和良好传承。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浪犟鼓将承载着时代的荣耀,且舞且行。
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梁湘红:“我们文化馆不仅对原生态的浪犟鼓进行了挖掘整理,同时也对它进行了再创作,以舞蹈的形式搬上了省级舞台,确保浪犟鼓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 版权声明 -
本作品(含文字、音频、视频、图片)著作权归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播或者以其它方式使用该作品,否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记者:杨 风 朱俊峰 杨佳婧(实习)
编辑:周晓明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 敏
三审:罗 曦
总编:刘志东
小编披星戴月
24小时不眠不休为大家服务
赏个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