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澜壮阔、浩渺无垠的历史长河中,古代中国的治理智慧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夺目的星辰。它高悬于时空之上,光芒穿透千年岁月,闪耀着永恒的光辉。
这些治理智慧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历程中积累的智慧结晶,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先人的深邃思考和真知灼见。是我们值得穷极一生去钻研探寻、细细领悟的瑰宝。
郭建龙的“密码三部曲”——《财政密码》《军事密码》《哲学密码》,从财政、军事、哲学三个角度深入剖析了古代中国各王朝,不仅让我们更为立体化地看到古代中央王朝的兴衰与更替,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古代中国深层逻辑之窗,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历史秘密。
直至今日,系列中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仍雄踞豆瓣热门经济史图书TOP 1,在万人评价的盛况下,维持了8.3的高分!而《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也位居豆瓣热门战争图书TOP 4。
作者郭建龙曾担任《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是一位著名的历史作家,也是一位近年来声名鹊起的畅销书作家,曾创作了多部广为人知的作品,如小说《告别香巴拉》、文化游 “亚洲三部曲”、人物传记《一以贯之》、商业传记《势在人为》、历史游记《穿越百年中东》等。其作品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叙述风格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洞察而受到众多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为回馈我们的读者,这次我们还向出版社特别争取来了亲签版郭建龙“密码三部曲”——下单全套即可获赠一本(三本中随机)带有作者签名的书籍。喜欢作者的读者千万不要错过。
《财政密码》
以财政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古代中国的经济世界
在国内的财经史学界,存在着严重的壁垒,懂历史的人不懂经济,他们对于史料的梳理功莫大焉,却大都以教条的经济理论为指导来梳理线索。而懂经济的人不懂历史,他们将中国历史上的经济状况想象得过于简陋,割裂了历史与现代的联系。
少有的几本试图融合两者的书籍,由于作者没有耐心阅读史料,只能利用前人的研究材料,即便想与众不同,也仍充满了陈词滥调。
在作者看来,《财政密码》一书所弥补的,正是这两方面的缺陷。作者试图利用现代的经济理论来分析中国古代的经济、财政现象。而在史料选择上,则尽量重读古代典籍,以二十五史、《资治通鉴》、《通典》、《文献通考》等史籍为依据,辅以其他史料,紧扣这些材料来分析问题。
在《财政密码》一书中,作者从介绍中央王朝形成之初最重要的财政事件:汉武帝建立财税样板开始讲起,细致描绘了从秦到清两千多年间,中央王朝的财政制度与兴衰规律,聚焦土地制度、货币垄断、官营产业三大方面,将中国两千多年的集权历史分为三大周期,并一一进行梳理与分析,寻找从古至今经济发展的经验。
书中精彩地揭示了:财政不仅是金钱的流转,更是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作者认为政权的寿命,在于财政是否可以持续。但是,由于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中央集权式制度的特性,古代的财政随着王朝的延续,到最后一定是不够用的,必然采取更多的聚敛手段。
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并在地方上建立了一整套的官僚体系,财政问题就成为每一个君王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书中还重点描述了汉武帝时期的财政困境与应对策略。为了应对匈奴的威胁,汉武帝连续发动大规模战争,导致国库空虚。为了应对战争财政的需要,实行了盐铁专卖,垄断前后形成的价格差成了战争经费。
为了筹集军费,汉武帝采取了出售爵位、发行新货币(如皮币、白金)、增加税收等多种手段。
然而,这些措施虽然短期内缓解了财政压力,但长期来看却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民间不满情绪高涨。
这些财政手段不仅是古代王朝智慧的体现,也深刻影响了历史的走向。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财政手段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作者指出,支撑现代经济和财政体制的三大基础,国有企业、土地公有制、金融垄断,分别在中国的汉代、唐代、宋代都可以找到对应的版本。因此他也将更多的笔墨聚焦在这三大基础的来龙去脉上,并围绕它们,追溯源由,分析政策带来的问题,最后的归宿以及其他的一些财政教训。
本书的主角不是每个具体的个人,而是影响整个社会的政治演化力量。作者认为,在描写历朝历代命运往复时,同样可以写出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美感,其力量不亚于王侯将相在台前的表演。
对中国现代财政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本书中看到财政问题在中国古代的演化和发展,并意识到许多现代问题实际上有其古代版本,从而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找到经验教训,预测未来的发展。
《军事密码》
以地理为视角,解析中国古代战争背后的军事逻辑
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战争有一个好处:将国家统一起来,形成统一的市场。国家统一是市场统一的前提,市场统一是人类的福祉。但是,历史上不是所有的战争都是统一战争,还有许多战争导致国家的分裂。由此,作者将战争简化分成统一战争和衰亡战争两类。
作者进而指出中国古代战争的第一个密码:在乱世,战争促进了统一,统一又结束了战争;随着战争的结束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富裕,但人口激增、社会矛盾激化等各种因素,会在和平时期再次点燃战争的导火索。后一种战争就带有巨大的破坏性,即便打胜了,也会给社会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
这就是为什么在朝代初期,人们总是讴歌那些缔造了国家统一的战争,因为通过战争,他们得到了长久的和平,能够在稳定的大市场中过上好日子。当日子开始变好时,人们更加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害怕和平被新的战争打断,这时对战争的看法非常负面,更倾向于从个人遭遇的角度去解剖战争的残酷。
可社会发展到更富足的程度时,一旦社会矛盾激化,战争的阴影会再次笼罩,整个社会就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很可能要进入衰落期了。战争既然无法避免,这就引出了本书探讨的最主要问题:历次战争的胜利者是怎么胜利的?失败者为什么会失败?其中有什么秘密可言?
作者指出,在和平时代,财政和经济对历史演化的影响是最大的。而到了战乱时期,这一重点变为了军事。《军事密码》一书将中国从秦朝到清末的两千多年历史划分为五个军事战略演化时代:关中时代、分裂时代(长江时代)、失衡时代(第二次关中时代)、中原时代、(以蒙古和满洲少数民族为代表的)帝国时代,以地理要素为中心逐步展开,叙述了各个朝代的大战略。
中国人分析战争时总会提到“天时、地利、人和”,但作者在本书中指出,真正能够进入战略的只有恒久不变的地理因素。
作者有意避开了古代军事理论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将地理因素作为讨论战争逻辑的基础,揭示其决定战争发生和战争走向的重大影响力,并试图总结其中的普遍规律。
如秦国正是借着关中、汉中和四川的战略优势,成功统一了中国。
而东汉光武帝则利用关中、汉中、四川等地四分五裂的时机,以中原为基地反击关中得手,预示着关中优势已经成为过去。
秦统一六国的军事策略:书中详细分析了秦国如何利用关中、汉中和四川的战略优势,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成功统一了中国。秦国在战争中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术,如长途奔袭、诱敌深入等,这些战术的运用充分展示了古代军事家的智慧与谋略。
明朝的防御体系:书中还探讨了明朝为了抵御北方蒙古的侵袭,在长城沿线建立了完善的防御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城墙、烽火台、关隘等多个部分,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防御网络。明朝通过这一体系成功地抵御了蒙古的多次侵袭,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通过大量生动的战例,作者指出,无论是通过占领“形胜之地”,在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还是跨越天堑,出其不意的对敌人以突袭,依靠的都是对地理重大作用的认识,以及对未知地理的探索和利用。由此揭示了古代中国在战场上克敌制胜,乃至实现王朝更替真正的获胜密码 -—— 军事地理。
正如作者所言,本书与传统的军事史书有以下两大区别:
第一,本书既不探讨三十六计,也不强调民心可用,而是从技术化的角度出发,聚焦最不易变的地理因素,旁及其他,来叙述两千年的军事战略演化史。以便让读者在阅读历史时洞察每一场战争背后的逻辑所在。
第二,阅读本书,实际上是理解中国地理的一个过程:从关中出发,直到新疆、西藏。即便对作者而言,也是如此。
本书不仅延续了本系列其他两册的全局视角和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而且从一个新的角度切入,对其他两册的观点和理论形成有力的补充,带给读者全新的感受。
《哲学密码》
揭示了古代中国维稳的深层次力量——哲学思想
《哲学密码》一书则聚焦于中国大一统时期政治哲学,探讨其发展脉络、演变周期以及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作者在书中同时指出,哲学家往往也是政治家,他们通过自己的哲学思想来影响和指导国家治理。
到底怎样才能让曾经是普通人的刘邦被接受为皇帝呢?又怎样才能让人们对刘邦的后代忠贞不贰并长期服从于这个新兴的政权呢?刘邦当权时,需要一个永久性的理论,一劳永逸地证明自己是天生的皇帝,不容推翻和反抗。
在汉朝初期,陆贾以儒家的框架为基础提出了治国之道,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统治者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要过度干预社会。认为统治者必须做到“仁义”才能治理好国家。
他的思想融合了儒家的“仁义”和道家的“无为”,为儒家在汉初的道家氛围内寻找到了一片根据地。
而贾谊则进一步发展了陆贾的理论,将“仁义”与“礼法”相结合,试图建立一套属于汉朝自己的礼仪规则。
这些哲学思想不仅体现在思想层面,更体现在制度和实践层面,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对汉朝的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进而梳理了西汉之后的中国哲学发展的两大周期,指出每个周期都有建立期、庸俗期、反抗期和变异期。它们相互交织,构成了中国哲学发展历程中复杂而迷人的乐章。
在西汉 - 隋唐这一周期:
建立期(西汉前期):汉武帝构建 “天人合一” 哲学体系,借助教育和选拔系统向社会灌输,使其成为社会思想根基。
庸俗期(西汉昭、宣时代 - 东汉):人们依赖灌输观念,放弃思考。学术有学阀门派偏见,滥用谶纬、比附,思辨缺失,阻碍思想发展。
反抗期(魏晋 - 南朝):玄学兴起,以怀疑和逻辑质疑汉代儒教 “宇宙真理”,推崇道家观念,后因未能建立新世界观且受政治干预,走向庸俗化。
变异期:佛教传入,形成儒、释、道三教并存格局。唐朝实务精神兴起,儒教在社会思潮中优势渐失。
在宋朝 - 清朝这一周期:
建立期(北宋 - 南宋):宋朝文人因唐朝思想不统一问题追求新哲学体系,形成以朱熹为首的道学体系,崇拜 “天道”,有 “存天理,灭人欲” 观念。
庸俗期(元朝 - 明朝前期):科举将朱熹理论立为正统,道学广泛影响社会,致社会思考能力缺失。
反抗期(明朝):心学诞生,主张遵从内心对抗 “天道”,但后来也出现庸俗化问题。
变异期(清朝):实学兴起,考据学派注重逻辑推理,考察可证伪事物,类似西方科学实证主义,改写中国学术。
正如作者所言,很多传统哲学史作品以罗列每一家的具体观点为主,结果造成了很多大量的篇幅浪费在相同观点的罗列上,读者无法轻易从中找到思想演化的轨迹。而本书则注重讲解哲学发展的来龙去脉,让读者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中国哲学如何演化和为何这么演化,理解政治与哲学互动的奥秘。和《财政密码》一样,本书同样是一本对现代社会充满启发的书。
郭建龙的“密码三部曲”,不仅是对古代中国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我们今天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深刻启示。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中国治理中的智慧与权谋,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信在读完本系列之后,读者在思考问题时,会拥有更为广阔的视角和更为深刻的理解。那么就让我们跟随郭建龙的脚步,一起去探索那个充满智慧与权谋的古代中国吧!
老牛精选
郭建龙“密码三部曲”再版上市
《财政密码》、《军事密码》、《哲学密码》
中信出版社出版
点击下图直接购买
温馨提示:请登录老牛精选小程序中查看订单详情,商品发货后才能查看物流信息。推品推荐、商务合作,请添加Shidaizoe微信。更多好书推荐,请关注公众号 “老牛的读书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