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双方签署38项合作文件,中国海油参与的《关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工学院共建中国-巴西科技创新中心的合作意向书》被列入成果文件清单。
中国-巴西科技创新中心
聚焦哪些领域?
中国-巴西科技创新中心将聚焦海洋资源开发、绿色低碳、生物能源利用、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海洋科技创新生态链,结合中巴两国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优势形成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持续推动海洋科技发展与装备产业链深度融合,以深化合作开启海洋科技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国-巴西科技创新中心
如何诞生?
今年是中巴两国建交50周年
半个世纪以来
中巴在能源、科技领域的
合作日益密切
2013年10月,中国海油携手巴西国家石油公司、道达尔、壳牌、中国石油组成联合投标体,中标全球第三大盐下超深水油田——Libra区块,首次敲开了巴西盐下超深水油气开发合作领域的大门。十余年来,中国海油与巴西的合作不断走实走深,在油气产业全链条及油田服务、原油贸易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基于扎实的合作基础,以及对未来合作空间达成的广泛共识,中国海油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工学院四方共建中国-巴西科技创新中心,旨在搭建海洋科技交流桥梁,汇聚两国科创精英,共建面向世界的开放合作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孵化全球海洋科技产业机遇。
共建中国-巴西科技创新中心是落实习近平主席和巴西总统卢拉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的重要举措。秉承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理念,10月18日,中国海油在京举办首届中国-巴西海洋科技创新论坛。
以巴西国家石油公司、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为代表的巴西企业和高校与来自中国海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的两国百余名能源专家学者,围绕海洋能源勘探开发、工程装备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成果在论坛上进行充分交流。
11月初,经两国企业、高校多轮技术交流,遴选出一批适配两国当前发展的创新科研项目,为深化中巴海洋科技合作提供发展思路和目标。同时,由中国海油牵头编制的合作机制得到各方认同,为签署共建协议奠定坚实基础。
中巴合作之路上的中国海油
巴西是我国十大原油进口来源国之一。近年来,巴西在我国能源供给中的地位稳步提升。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自巴西进口石油3775万吨,占我国进口总量的近7%。考虑到中长期全球石油增量主要来自北美、拉美和中东地区,巴西作为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的重要渠道和增量来源,将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
随着两国联系更加密切,作为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主力军,中国海油与巴西能源公司的合作也更加深入和紧密。高层交往频繁、合作基础愈发牢固、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在世界能源转型加速推进中,中国海油和巴西能源公司在开放共建共享共赢的道路上携手并肩。
闯出海上“美美与共”之路
在中巴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助推下,2013年,中国海油联合中标巴西巨型盐下深水油田Libra项目,疾步走上了与巴西能源行业合作伙伴的“美美与共”之路。近年来,中巴能源合作频频结硕果。
2022年5月,中国海油参与建设并拥有权益的巨型盐下超深水油田梅罗(Mero)一期项目顺利投产。
2023年5月,中国海油参与建设并拥有权益的深水油田布济乌斯(Búzios)油田五期项目顺利投产。
2024年1月,Mero二期项目投产,项目所用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于2023年6月在中国完成建造,同年9月抵达巴西,设计储油能力约为140万桶,是全球最大的FPSO之一。
2024年7月,中国海油成功中标1200万桶Mero油田1200万桶原油贸易长约资源。
2024年10月,中国海油与巴西国家石油管理局及佩罗塔斯盆地的合作伙伴就4个巴西海上勘探区块分别签订了矿税制石油合同。
2024年10月,Mero三期项目顺利投产。
巴西并不一直是人们印象中的“富油国”。1965年,其石油产量仅为9.6万桶/天,直到2005年前后,巴西还是全球石油净进口国之一。局面扭转的关键在于多个深水大油田的发现, Libra油田就是其中之一。
Libra油田位于2000米厚的盐层之下,属于超深水油田,石油预期储量是当时全球石油开采规模最大的海上油田之一。当时有人评价中国海油虽然获得了这个“潜力股”油田10%的权益,却因其非作业者身份,能否实现“收支”平衡还是个未知数。但从战略角度来看,此举将成为中国海油布局南美油气资源的“敲门砖”,并可能为未来的多元化合作赢得更多机会。
中国海油在巴西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两国互信带来的积极意义。2010年以来,巴西迅速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重要市场。2021年,中国海油完成Buzios油田5%权益并购,2022年再完成5%权益增持,当时以10%的权益比例一跃成为作业者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简称巴国油)在该油田的最大合作伙伴。
权益的背后是中国海油的担当和国际化发展的意志。每一次投票和决策权行使,中国海油都做足功课,且多次在推进关键环节技术决策和降本增效中发挥积极作用——针对钻井设计开展平行研究,提出采用定向井设计,减少盐上复杂地层进尺;采用水基钻井液,配合清水段塞处理遇卡;将尾管纳入基本方案,增强盐底卡层能力等建议被作业者公司采纳……节约费用超千万美元。
战略性进入超深水领域、参与油田作业技术与项目管理、拓展更多的油气业务领域,中国海油在巴西的发展一路向深向好。
聚力“托举”新星闪耀
2013年至今,中国海油在巴西累计投资已超过70亿美元,强劲的发展势头以及伙伴之间的良好合作,使中国海油在巴西能源行业积累起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并在油田服务、海洋工程等方面结出“硕果”。
今年3月20日,中国海油旗下中海油服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南海八号”钻井平台锚泊半潜式项目作业合同。这是中国海油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首次签署海上钻井平台服务合同。海上油气田服务领域的合作新突破,也成为双方将战略合作推向深入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竞争需要资格,这张“入场券”并不易得。巴国油对油田作业承包商作业经验、技术水平、装备人员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审核标准极为严格。资产够不够、经验足不足、技术是否过硬、人员素质是否达标、遇到问题抗风险能力能否保证……巴国油还会在资料审查的基础上对执行海上作业的相关人员进行面试,关键岗位人员更是要经历多轮面试。
从“硬件”上来说,中国海油目前运营管理15艘半潜式钻井平台,针对平台配套的水下防喷器系统、隔水管等深水核心装备持续进行自主研发攻关,近年来多个重大项目在相关装备领域都取得进展。同时,中国海油还针对3000米水深防喷器系统、1500米水深隔水管及张紧器系统等深海钻井核心装备研制及工程应用进行科研攻坚,创新目标直指深水。
针对巴国油的资质审查,不仅有海油国际巴西公司技术与法务团队提供咨询和建议,中海油服巴西团队还请来了“隔壁的同事”助阵。2021年,中国海油在墨西哥湾超深水钻探项目中首次担任作业者。中海油服深水钻井团队成功应用10多项世界领先的深水钻井技术,并设计9层套管结构以应对可能的复杂情况,高效完成了两口极难深水盐下井的钻探任务。
此次墨西哥团队协助巴西团队共同迎接资质审核,因时差问题,常常在凌晨便投入工作。历时近8个月,中海油服正式成为巴国油深水浮式平台服务合格供应商,具备参与巴国油深水项目公开招标资质。中海油服乘胜追击,又在今年成功通过了自升式平台资质审核。目前,全球仅有3家油田服务公司获得巴国油深水浮式平台服务和自升式钻井平台服务资质,中海油服就是其中之一。
牵手“科”海勇逐浪
合作业务多点开花后,要进一步推动海上油气开发向深向远,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助力。意识到这一点的契机还要从获取Buzios油田权益背后的一项政策说起。
根据巴西石油法规定,在巴西拥有本地勘探区块获益的海外公司,必须独立履行各自的研发创新义务,即必须将油气销售收入的1%应用于研发创新。中国海油作为该油田10%权益的合作伙伴,就如何将这笔“科研经费”花在刀刃上,做出了一系列努力。
2023年8月,中国海油与巴国油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不久后,中国海油海外研究中心在巴西成立。
在今年举办的中国-巴西海洋科技创新论坛上,巴西工程院、科学院两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有在海洋能源领域涵盖中巴两国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大咖们”共同探讨中国和巴西在联合科技创新方面可能存在的新机会。“向深”“向绿”成为中巴双方在海上油气科技创新领域的共识。
相对于国际知名石油公司,中国海油的科研资历虽尚浅,但近年来在超深水油气藏自主开发、勘探以及海上二氧化碳回注、封存和监测一体化技术装备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成果有目共睹。
截至2023年底,中国海油已为40多个国家提供过油田服务,海上油气工程服务业务足迹涉及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背后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4套核心系统整体列装12缆深水物探船示范应用,让我国成为继法国、美国之后全球第3家掌握海洋拖缆地震采集成套装备技术的国家;创新深水超浅地层优快勘探作业与产能测试关键技术,助力陵水36-1气田发现。
中国海油在中国-巴西海洋科技创新论坛上对科技创新的成果展示侧面解释了多年来在海外油气勘探、作业上不断取得佳绩的原因。从英国北海Buzzard和Golden Eagle浅水轻质油,到伊拉克米桑陆上常规原油,再到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常规原油,近年来,中国海油持续优化海外发展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 海外资产创效能力与抗风险能力,推动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中国海油要通过优化海外资产布局、提升海外资产组合质量等措施助力增储上产目标的实现。中国海油将通过加强能源领域国际合作,为多方增进共赢,也为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来源丨中国海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