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2024年枱曆以“文化常伴的日子,如初見般溫暖”為主題,記錄了十二個文化的“美好瞬間”,回想我們在不同的澳門文化設施中留下的經典畫面,裡面有成長的腳印,有回憶的共鳴,也有初見的感動。
枱曆插畫內,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溫暖的笑容,暖色系的畫面和熟悉的澳門文化日常,直接傳遞暖意。多位澳門文學工作者為每月插畫配上美文,各篇佳句收錄在枱歷中,透過文字再一次把心房拉近,以文字溫暖讀者心靈。
今天為大家帶來九月的枱曆文學作品,由賀綾聲撰寫的〈煙火萬千,一眼萬年〉 。
九月的澳門,雨水豐沛。最令人期待的文化盛事,便是這闊別三年的煙花比賽匯演。誰知好事多磨,首場比賽因颱風關係延後,讓多少慕名而來的遊客扼腕歎息。久雨不晴的天氣,好似故意在考驗我們的耐性。終於,在萬眾期待之下,美麗的煙火綻放夜空。那天雖然是陰天,但人們眼裡的憧憬,是充滿希望的陽光。
說起煙花,不得不提葡萄牙歷史悠久的煙花業,以及與此相關的澳門炮竹業。炮竹業是澳門三大傳統手工業之一,早於1863年已經存在。炮竹廠原本設在澳門半島,後遷往氹仔。上世紀八十年代,澳門的炮竹廠陸續停業,這些工地便成為了無人問津之所。如今,經文化局搶修及活化,益隆炮竹廠已重煥生機,清幽無限。
在一個陰雨綿綿的下午,我來到了益隆炮竹廠舊址。無它,只想通過重走炮竹廠來回顧一下澳門昔日的龍頭產業。泥土的氣味,池水的氣味,青苔的氣味,使我的臉頰感到潮潤。這條四百米的木棧道,濃縮了澳門一個世紀硝煙迴響的歷史。沿途可以看到炮竹廠的收引房、曬藥場、水塘、儲藏倉等,並可使用導覽系統裡的圖文介紹了解炮竹生產及製作的工序流程。
我就這樣安靜地站著,像站在歷史的中間。眼底皆是綠意,池塘生春草,為什麼園區內有這麼多樹?可能是因為大樹可遮陰,給那些賣力和賣命的工人送來一片清涼,既可避暑,又可降溫。我沒有親眼見過工人製作炮竹的整個過程,但是展覽館裡的那個模型,彌補了我的缺憾。小小的人兒有的在搓殼,有的在擯炮,還有背著嬰孩的老人在幫忙收拾炮竹餅。他們的臉上沒有什麼憂愁,但再小的人物,也能使歷史吐出長長的歎息。誰都知道,這是一項高危工作,為了生計,居民只好咬緊牙關,苦中作樂。
往事如煙,那些曾經艱苦的日子,如今已被包裝成為精美的文創產品供人收藏。沿著炮竹廠巷一路行下去,穿過畫滿塗鴉的瓷磚牆,便來到飛能便度街,步行數十步,能看到斑駁的牆面印著“益隆炮竹廠”五個大字。是它了,那扇黃色的大門一眼萬年,所有的歷史記憶,都在這刻甦醒。
精選句子:
往事如煙,益隆炮竹廠那扇黃色大門一眼萬年,所有的歷史記憶,都在這刻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