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出版的
2024年第11期《党建》杂志刊发了
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的署名文章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
全文如下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
王 宁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出总动员、作出总部署。我们将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与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思路、改革攻坚的能力、推动发展的实效,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
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取得的重要成果,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前进方向,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第一,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创造性提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关于重要地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关于改革目标,强调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于价值取向,强调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关于方法路径,强调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些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问题,是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的思想旗帜。我们必须学深悟透力行,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第二,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回望46年的改革历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党的二十大擘画的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作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三次“三中全会”一脉相承、一以贯之,都具有重大标志性、开创性意义。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改革再出发的重大机遇,对标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围绕“一个跨越”“三个定位”,锚定“3815”云南现代化战略发展目标,乘改革之势、持改革之力,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
第三,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提出了“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其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改革开放成功推进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改革的根本立场,坚持守正创新是改革的本质要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改革的鲜明特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改革的重要保障,坚持系统观念是改革的重要方法。“六个坚持”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是一个辩证统一、联系紧密、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这些重大原则,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遵循,结合云南实际,科学谋划主攻方向,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
第四,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明确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些目标,与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战略部署安排相一致,展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前景。同时,全会围绕“七个聚焦”提出了到2029年需要完成的分领域改革目标,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安全和党的建设各领域,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战略性、引领性。我们必须领会好党中央改革意图,把握准改革指向,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在云南落地见效。
以改革的思维、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方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今年7月底,我们召开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对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制定贯彻《意见》,提出326项改革举措,把中央改革部署在云南具体化。我们将围绕贯彻“七个聚焦”,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全力抓好改革落实,以改革主动赢得发展主动。
第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云南是欠发达地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与跨越式发展统一起来,一体谋划、一体推进。我们将抓住经济转型升级这个主要矛盾,用好政策、资源、区位等优势和转型积累基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立足当下,着力抓项目、帮企业、育产业。抓住国家“两重”建设、“两新”行动、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机遇,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开展好服务企业需求“厅局长坐诊接诉”活动,每年办好10件以上惠企实事,让更多企业成为经济赛场上的优秀“运动员”。加快能源、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新兴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谋划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着眼长远,推动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转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强农业、做大工业、做优服务业,推动发展方式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经济结构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找准路径,坚定不移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用好资源这个最大本钱,以资源换产业、换投资、换市场、换技术、换人才。抓住国内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机遇,全力抓好园区建设。推进口岸与园区、城镇融合发展,建设一批特色商品集散地和落地加工集聚区。
第二,推进民主和法治领域改革,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本质要求,法治是重要保障。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精神,促进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促进边疆更加繁荣稳定。维护好民族团结,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大力发扬“民族团结誓词碑”光荣传统,续写誓词碑故事,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润土培根”工程,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建设好法治云南,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持续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积极开展以案释法等活动,让法的意识融入群众头脑和生活。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落实“四下基层”,总结运用人大专题质询和询问、政协“院坝协商”等做法,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民主监督、凝聚共识上多下功夫,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第三,完善文化繁荣发展机制,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将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两手抓、两促进。大力培育改革创新文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思变谋变求变,改变思想观念、改变思维习惯、改变工作方式,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机制,推动文物古迹、名城名镇、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等活化利用,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亮起来”。培育文旅发展新业态,把握旅游发展新趋势,开发不同需求的食住行、康体居、医养学等产品和业态,加强文旅创意、设计、制作和营销,引培更多专业化市场化团队,让乡村旅居成为云南文旅产业新业态、群众增收新渠道、乡村振兴新途径。
第四,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机制,擦亮“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幸福底色。民生领域的改革,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通过“小切口”改革,把一件一件民生实事办好,巩固好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盘活用好扶贫车间、厂房等资产,招引一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围绕市场需求、高附加值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抓好精深加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高原特色农业资源与科技“嫁接”起来,不断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把土地、房屋等家门口的资源组织起来、利用起来,持续推动农民增收。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深化拓展“组团式”帮扶、“编外校长”、“编外院长”等有效做法,培养更多优秀教师和医生,大力推进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行动,持续抓好防学生溺水工作。关爱“一老一小”,建立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常态化走访机制,推行“结对帮扶”,开展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关爱服务。
第五,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发展优势。我们将全面践行“两山”理论,坚持“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的思路,大力推进绿美云南建设,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抓常态化,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完善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常态长效机制,做到带污染的钱再多也不赚,带污染的项目再大也不要,污染环境的问题再小也坚决整改。抓法治化,积极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地方立法,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抓实抓细河湖长制、林长制,提升环境执法监管能力。抓市场化,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推进保护环境、绿色发展中的作用,深入开展农业综合水价改革,推进全社会节水。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让林农手里的“本子”变成兜里的“票子”。
第六,织密风险防控网络,筑牢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云南地处边疆,自然灾害多发,维护安全稳定责任重大。我们将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抓好基层治理,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抓早、抓小、抓机制,把工作做在平时,做实网格化管理,从源头上化解矛盾。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坚持预防在先、压实责任、果断处置,把防汛“1262”机制落实到村到户到人,不断完善重大灾害“123”快速响应、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管控等机制,切实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抓好强边固防,全面落实党政军警民强边固防和“五级书记抓边防”工作机制,打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升级版,建设一批兴边富民中心城镇,不断提升稳边固边兴边能力。
第七,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提高改革攻坚能力和水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们将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确保改革取得扎实成效。加强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推动各级党委认真履行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职能,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推进改革任务落实。打造改革攻坚的过硬队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完善干事创业激励机制,让具有改革创新精神、脚踏实地干事的干部有舞台有作为,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当好改革的组织者,当好改革的“施工队长”,做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用好“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抓工作“三部曲”,用心谋划、用心推动工作,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
改革蓝图振奋人心,改革目标催人奋进。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云南贡献。
(作者系云南省委书记)
来 源:《党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