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陶精神如何塑造今天的教育出版人 | 出版人杂志报道

教育   2024-11-26 20:22   北京  



1894年,叶绍钧出生在江苏苏州,升入中学后,改号为“圣陶”,出典于“圣人陶钧万物”。不久,“叶圣陶”渐为人知,进而闻名全国,成为对中国教育、编辑出版、文学、社会发展具有卓著贡献的重要人物。今年,恰逢叶圣陶先生诞辰130周年。

纪念叶圣陶先生诞辰130周年

新中国成立前,叶圣陶是商务印书馆的台柱子、开明书店的灵魂人物。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筚路蓝缕,受命组建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长期主持全国中小学、中专和大学教科书的编审和出版工作,是新中国教材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经他编审、编辑的新文艺作品、学术著作、译著和工具书更是不胜枚举。叶圣陶还担任了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民进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许多重要职务,可他一生最重视的还是编辑这个身份。叶圣陶曾深情地说:“如果有人问我的职业,我会说,我的第一职业是编辑,我的第二职业是老师。”在他心目中,编辑是值得永远干下去的光荣职业。

叶圣陶审校手稿和编辑工作相关手书

叶圣陶一生有近70年致力于编辑出版工作。他有丰富多彩的编辑思想和实践活动,为我国的编辑出版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无疑是我国教育出版的一面旗帜。如今,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圣陶精神”依然凭借其创新性和实践性,跨越时空,塑造着今天的教育出版人。


人教社的一号员工

“1950年12月1日人教社正式成立,从那天起爷爷就成了人教社的职员,如果社里还保存着那时候的花名册,那么一号员工的名字应该就是叶圣陶,他是出版社的第一名员工”,在10月22日人教社举办的纪念叶圣陶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叶圣陶孙女、叶圣陶研究会理事叶小沫动情地说,“爷爷1950年来到人教社,到1988年离开人世,在这长长的38年中,他始终都以自己是人教社的职员自居,国家和一些单位给了他更高的职务,人们赋予了他许多赞扬和荣誉,但是在爷爷的心中,惟有人教社编辑才是他的工作,而他一生的心之所系也都放在了编写教材这件事上”。

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

叶圣陶90多岁时,人教社的同志们去看望他,他躺在病床上和大家说的还是出版社的工作,他把一辈子总结出来的编辑经验,悉数说给年轻的编辑们听,把编出适合社会需要、适合孩子学习的好教材的希望,寄托在这些后来人的身上。叶圣陶在人教社的教材编辑实践和积淀的教材编辑思想,早已成为人教社的“传家宝”,并凝练为“敬业、严谨、团结、创新”的社训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叶圣陶为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题字

人教社编审、叶圣陶研究会副秘书长刘立德认为,叶圣陶对教育出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有非常充分的认识,这决定了他的敬业态度。在叶圣陶心中,编辑工作就是教育工作,中小学教材编辑人员是直接为教育服务的,更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人教社成立之初,教育部打算调在清华大学任教的吕叔湘到人教社编书。叶圣陶对吕叔湘说:“任教于清华,受益者不过学生数十辈,来我社编书,受其益者为无量数之中小学教师及学生。”正是基于对教育出版工作的意义的深刻认识,叶圣陶开创了人教社“敬业”的先河。70余年来,敬业的工作作风在人教社一以贯之、一脉相承,早已融入每位人教人的血液。

叶圣陶的中青年时代

叶圣陶的严谨,更是他在教材编辑事业上的一贯追求和自我写照。他多次在全社职工大会上表示,我们编写教材要一丝不苟,要慎之又慎,不容有丝毫马虎。人教社的教材是一流的,我们要秉承这一光荣历史,认认真真地编好教材,不辜负广大人民的期望,完成我们的光荣任务。为了培养编辑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严谨态度,叶圣陶不顾行政工作繁忙,经常讲解编辑人员必要的业务修养和职业道德。多名人教社老员工回忆说:“叶老讲课,通常先印出一篇已在报章杂志上刊载过的文章发给每位编辑,让大家各自先挑文章的毛病,而后他一一指出毛病所在,应怎样改。”对于这些已刊发的文章,编辑都认为很好,挑不出毛病,“但经过叶老分析讲解,可以说遍体是伤,或用词不当,或词不达意,或前后搭配不好,或语法上有问题……”

叶圣陶十分重视读者来信

在善待读者的问题上,叶圣陶也秉持着严谨的态度,尤其对于读者提出的建议甚至批评,叶圣陶认为要以诚恳平等态度对待,要反求诸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择善而从;对读者来信要实事求是地答复,对批评意见要持欢迎态度。人教社编辑张传宗曾在《叶老教导我们怎样编教材》中回忆:大概60年代初,有位姓胡的语文老师写信给叶老,对高中语文第三、第四册提了几百条近两万字的意见。叶老仔细读后,认为“可从者十之八九”,热情地赞扬这位老师“其精神可佩,其用心可感”。因此,他指示编辑部同志“传阅胡君之笔录,阅时取课本对照,静心细会,必有所得”。

可以说,在叶圣陶的引领下,人教社早已形成了精益求精的编研出版理念、严格的编校质检制度流程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工匠精神”是教材编研出版者必须秉持的修养,以“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态度促进教材编研水准、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和印制质量的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人教人的共识。


人教社的灵魂人物

“团结”是人教社的社训之一,也是其战胜困难、共同前行、取得胜利的法宝。对内,叶圣陶说过,人教社的编辑来自五湖四海,秉性脾气不同,要“化合”而不是“混合”。对于不同学科的教材编写,人教社创立了“互校制度”和“句读制度”。“互校制度”即学科交叉互审,以不同专业的学科背景帮助彼此审读教材;“句读制度”主要围绕中小学语文教材,通过编辑念读的方式进行集思广益的修改,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对外,人教社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形成教材编写三结合的优良传统,与社外专家学者、一线教师、教研员共同研究编写高质量教材。

2023年,纪念叶圣陶先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100周年座谈会

在创新方面,叶圣陶极具开拓进取的精神。他将原有的国语和国文统一更名为语文,开启了语文作为学科名广为使用的时代;他倡导语文教材要文质兼美,理科教材要结构清晰、知识准确;他还非常重视教材插图,他说教材里的插图绝不是装饰和点缀,跟写在书里的书面语言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他探索开创了由人教社供型各地造货发行的教科书租型制度,有效解决了在印刷能力和交通条件局限下课前到书的难题。

叶圣陶和“语文”学科的确立

教科书租型协作制度的发端
叶圣陶提出要在研究的基础上编教材,后来这个主张演化为“把教材的编辑出版工作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为人教社“坚持编研一体,学术立社”奠定了扎实基础。人教科研强调联系教学实际,“把科研做在校园里,把论文写在课堂上”。能够反映人教社科研体系的完备和发展水平的有以下几点:一是专门的研究机构,包括人教研究院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二是人教社的编辑同时也是教材研发人员,长期坚持编研一体的优良传统;三是有自办的影响广泛的学术期刊;四是有挂靠的行业协会和专业学会。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40多年来,设立了课题申报立项制度,目前已累计立项各级各类课题700多项,在全国成立人教社课程所实验基地30余个,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教学和评价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人教版教材的编写出版提供了有力支撑。

叶圣陶作为人教社的首任社长、一号员工、灵魂人物,其思想所凝练成的“敬业、严谨、团结、创新”,早已内化在人教人点点滴滴的日常工作中。

叶圣陶先生历史照片

未来,人教社将继续深化研究、阐发、宣传、推广叶圣陶教育出版思想,为构建高质量教育出版体系提供思想营养。同时,要将叶圣陶教育出版思想遗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教育出版实践紧密结合。在纪念叶圣陶诞辰130周年之际,人教社策划推出了《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一代宗师叶圣陶与语文教育》《叶圣陶日记全集》《我的爷爷叶圣陶》《叶圣陶童诗精选集——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并启动《叶圣陶全集》《叶圣陶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出版工作。

1988年,社会各界悼念去世的叶圣陶先生

《叶圣陶日记全集》

其中,《叶圣陶日记全集》始于1910年,留存下来有1910年11月至1916年5月,1939年5月至1988年2月,前后共55年,700多万字。全集共10卷,首次出版的是1—6卷。我国现代日记中,就“量”而言,像叶圣陶日记这样年代长久、且不间断的不多;就“质”而言,叶圣陶身份、经历和地位的特殊就决定了其日记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作为最真实的史料,叶圣陶日记对于我国政治、文学、教育、出版等各个领域的研究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可以说是“独此一份”,极其宝贵。

2024年人教社组织”守正创新 以文化人——像叶圣陶那样做出版”专题演讲比赛

作为系列纪念活动,“叶圣陶与新中国教育出版”主题展览在人教社启幕。今年,人教社还开展了“像叶圣陶那样做出版”演讲比赛、“叶圣陶与人教社”主题征文活动。人教社联合中国邮政集团发行的叶圣陶诞辰130周年纪念邮资信封已于10月28日公开发布。

本文转载自出版人杂志微信公众号

相关链接:
黄强:继承和弘扬圣陶精神,用心打造精品教材——纪念叶圣陶先生诞辰130周年|中华读书报报道
百道网报道|编舟人叶圣陶是教育出版永远的动力源泉
语文教材收录了多少篇叶圣陶作品?来看看有没有你学过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行赴苏州甪直开展纪念叶圣陶先生诞辰130周年相关活动
一代师表叶圣陶——纪念叶圣陶诞辰130周年图书专题
纪念叶圣陶诞辰130周年,重温《小小的船》|参与互动有机会得文创纪念品
《叶圣陶诞生130周年》纪念邮资信封发行
纪念叶圣陶先生诞辰130周年,央视总台《跟着书本去旅行》《一代师表》系列特别节目明日开播!
人民教育出版社纪念叶圣陶诞辰13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人教“教小淘”表情包!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专业发布教材解读、教育政策、课程与教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的一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