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尼奥·莫里康内:用音乐雕刻光影的人

乐活   2024-08-22 13:01   上海  



“我未想过音乐会成为我的命运,

我曾想成为一名医生。”



#曾惜败于坂本龙一#

#荣获第79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在88岁高龄获得最佳原创配乐奖#


他就是意大利电影配乐大师

埃尼奥·莫里康内

(Ennio Morricone)


 埃尼奥·莫里康内, 1928.11.10-2020.7.6 ©️ 艺术家官网


电影配乐的宇宙星光璀璨,约翰.威廉姆斯 (John Williams, 《屋顶上的提琴手》、《辛德勒名单》等)、汉斯·季默 (Hans Zimmer, 《星际穿越》、《盗梦空间》等)、詹姆斯·霍纳 (James Horner, 《勇敢的心》、《泰坦尼克号》等)、泽贝纽·普瑞斯纳 (Zbigniew Preisner, 《蓝白红三部曲》等)……群星闪耀,无数配乐大师以才华与对音乐和故事的感悟,谱写了一段段经久不衰的光影回忆。不论过了多久,那些声与画相互成就的瞬间,仍历历在目,不能忘怀。


而在这片属于音乐的星空中,你一定可以看到一位引领者和创新者——埃尼奥·莫里康内


 埃尼奥·莫里康内 ©️ IMDb


埃尼奥·莫里康内毕业于著名的圣切契里亚音乐学院。他的音乐生涯始于父亲让他学习的小号,为了生活,莫里康内不得不在夜总会和管弦乐队吹小号赚钱,在他看来,这是种可怕的羞辱。于是,不再喜欢小号的莫里康内在老师罗伯托·卡吉亚诺 (Roberto Caggiano) 的建议下开始学习作曲,并师从古典乐作曲家高夫雷多·佩特拉西 (Gofferdo Petrassi),为他此后的电影配乐生涯奠定下厚实的基础。


 创作中的埃尼奥·莫里康内 ©️ IMDb




1964年,莫里康内迎来了他人生转折点的重要合作人——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昂内 (Sergio Leone)。一个“镖客三部曲”的橄榄枝,让莫里康内在电影配乐的领域一战成名。


 赛尔乔·莱昂内执导的“镖客三部曲”系列电影海报


提到西部片,就必然绕不开由《荒野大镖客》 (Per un pugno di dollari, 1964)、《黄昏双镖客》 (Per qualche dollaro in più, 1965) 及《黄金三镖客》 (Il buono, il brutto, il cattivo, 1966) 组成的经典之作——“镖客三部曲”。它不仅标志着莱昂内将西部片类型的电影推向了一座高峰,也是莫里康内的出道即封神”之作。


 “镖客三部曲”系列电影剧照 ©️ IMDb



《荒野大镖客》一开场,当主题曲《Titoli》辽阔悠扬的口哨随着马蹄声似的吉他声吹响,西部的荒漠与独孤就已然浮现在观众的脑海,马鞭踏着节奏挥响,枪声四起,钟声时鸣,人声一遍遍喊着同一句“We can fight”,再逐渐加入电吉他与弦乐,悲壮,戏谑,又辽阔。尽管眼前只见黑、白、红色的剪影,我们却似乎已经见到了那个身穿披肩、嚼着烟草、只用左轮手枪的大镖客,一人一马,从黄沙中远远走来,惩恶扬善,快意恩仇。



《黄昏双镖客》的主题曲《For a Few Dollars More》是《Titoli》的变奏,乐曲中除了存在感更强的鼓点,还增加了口簧琴和短笛两样乐器,不仅更加突显出荒野中的萧瑟之感,也预示着主人公面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时心中的那份警觉与从容。



而在系列收官作《黄金三镖客》中,主题曲《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依然是前两部主题曲的变奏版,但在乐曲中极其克制地使用了管弦乐,层次丰富,空间感十足。这支作品也成为了广为流传的经典,也许你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你一定听到过这段音乐。


 “镖客三部曲”系列电影剧照 ©️ IMDb


可以说,“镖客三部曲”的配乐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既有对于前作的继承,又不乏新的扩展与变化,为三部影片更添了一分叙述连贯的起承转合。


在这一系列中,莫里康内并没有使用古典乐或大型管弦乐来进行配乐创作,而是采用了一种去繁化简的方式——口哨、电吉他、短笛、陶笛、以及恰如其分的人声和管弦乐,以近似于流行乐的方式诠释了西部电影美学独有的张力,这种实验性的配乐方式至今无人超越


 赛尔乔·莱昂内执导的“往事三部曲”系列电影海报


在接下来的“往事三部曲”——《西部往事》 (C’era una volta il West, 1968)、《革命往事》 (Giù la testa, 1971) 和《美国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 中,莱昂内与莫里康内再度合作。这次,莫里康内则主要使用了管弦乐配器与美声吟唱,将“往事”这一主题完美诠释。


 电影《美国往事》中的黛博拉, 由伊丽莎白·麦戈文 (Elizabeth McGovern) 饰演 ©️ IMDb



其中,《美国往事》的主题曲《Deborah’s Theme》大概是最为出色,也是最为耳熟能详的,被无数音乐人翻奏,也被众多电影人反复致敬。低沉而缓慢流淌的弦乐仿佛一位垂暮的老人在讲述自己的人生过往,美到极致的旋律中倾诉着时光飞逝的无奈与感伤。管弦乐中加入了人声哼唱,宛如电影主人公心中最美的那道光——黛博拉 (Deborah),美好且让人怀念。整首乐曲沉稳而庄重,将这部电影的史诗感拉满。


这部影片的配乐也让莫里康内获得了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提名。


 电影《美国往事》中少女时期的黛博拉, 由詹妮弗·康纳利 (Jennifer Connelly) 饰演 ©️ IMDb




指针拨到1988年,莫里康内人生中第二位重要的合作人出现了,他就是朱塞佩·托纳多雷(Giuseppe Tornatore)



 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的“时空三部曲”系列电影海报


这位意大利导演执导的“时空三部曲” (也被称作“回家三部曲”和“青春三部曲”) ——《天堂电影院》 (Nuovo Cinema Paradiso, 1988)、《海上钢琴师》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1998) 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Malèna, 2000) ——以共同的“回归”叙事结构分别将发生在不同背景下的人物故事在当下与回忆间串联,当一切时过境迁,叙述者依然在讲述着他曾亲历、见证的历史与成长,无数次地追忆着那些美丽的过去。


 电影《天堂电影院》剧照 ©️ IMDb



《天堂电影院》的结尾,主人公多多 (Salvatore 'Totò' Di Vita) 功成名就,重返故乡,观看着老朋友艾佛特 (Alfredo) 最后送给自己的礼物——那些曾经被检查员勒令剪掉的吻戏胶片。随着黑白影调的一幕幕转过,主题曲《Love Theme》的旋律在双簧管吹奏中响起,逐渐加入弦乐,最终彻底取代双簧管的声音,层次的递进巧妙地对应了一个时代的去与告别,同时表达了多多对过往的释怀,也将观众的情绪推至顶点,实为点睛之笔。


 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琴弦点烟”的名场面 ©️ IMDb


在《海上钢琴师》的配乐创作中,莫里康内展现了他的多面性和把控能力——他不仅能写古典乐,对于爵士乐这类的音乐,也是信手拈来。片中那段琴弦点烟的“斗琴”名场面,切切实实地演绎了1900口中的“琴键有限而音乐无限”


 电影《海上钢琴师》中年幼的1900显露出自己的音乐天赋 ©️ IMDb



莫里康内为儿时的主人公1900写了一首名为《A Mozart Reincarnated》的钢琴曲,旋律舒缓动听,如孩童般纯净。有人警告年幼的1900说这是违反规定的 (不允许他弹钢琴),他却答道:“去他的规定!”


乐曲是1900内心纯真的表达,语言则是他叛逆的具象化,同时也是他一生孤独又不愿随波逐流的写照。


 电影《海上钢琴师》剧照 ©️ IMDb



船舱里,1900录制了自己一生中唯一的唱片,前奏是钢琴随意玩耍般弹奏的爵士乐,可当那个女孩从圆形玻璃窗前经过,乐曲风格骤然变得宁静而不失温情。情感在克制中爆发,情窦初开的美好和世间全部的美,似乎都来到了眼前。尽管那张唱片最终还是没能送到女孩手上,但每次听到这支《Playing Love》,心中总是那么动容。或许,这就是莫里康内对爱情最高的赞礼吧。


 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剧照 ©️ IMDb



而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主题曲《Malena》在管弦乐沉重的低音中缓缓拉开,立刻就将曾经那段黑暗压抑的历史展现出来,同时也是女主玛莲娜的无奈与悲苦命运的写照。随后小提琴奏响主旋律,刻画着玛莲娜身为女性在战争年代里苦苦生存与等待的困境。而明亮的长笛则是她内心的一种期盼,是支撑她存活下去的那一抹亮色。最后,小提琴再次响起,是她平静地接受了命运。莫里康内用四段乐曲的起承转合,完整而深刻地承载起历史与人性。


一封献给电影的情书,一曲理想主义的颂歌,一出美即原罪的悲剧。


视与听,共同成就了一段影史经典。


 “时空三部曲”系列电影剧照 ©️ IMDb


除了“时空三部曲”,莫里康内还先后与托纳多雷合作了《天伦之旅》 (Stanno Tutti Bene, 1990)《幽国车站》 (Una pura formalità, 1994)《隐秘》 (La sconosciuta, 2006)《巴阿里亚》 (Baarìa, 2009)《最佳出价》(The Best Offer, 2013) 《爱情天文学》(La corrispondenza, 2016)




在莫里康内的重要合作者中,还有一号名声响亮的人物——以暴力美学著称的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 (Quentin Tarantino)


 昆汀·塔伦蒂诺执导电影《杀死比尔》、《无耻混蛋》和《八恶人》海报


作为莫里康内的头号粉丝,昆汀在死比尔》(Kill Bill Vol.1, 2003) 《无耻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s, 2009) 中就大量使用过莫里康内的音乐,致敬偶像。终于,他成功邀请到莫里康内来为自己导演的《八恶人》(The Hateful Eight, 2016) 创作配乐,莫里康内也凭借这部影片如愿拿到了奥斯卡最佳配乐奖。


 埃尼奥·莫里康内在奥斯卡颁奖礼发表获奖感言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开场曲《L’Ultima Diligenza di Red Rock》以一种哥特式的阴暗奠定了整部影片的色彩,一切都处于不明朗的状态,大战随时可能一触即发。低沉的管乐和打击乐一响起,紧张的氛围直接拉满。紧接着,管弦乐各声部的乐器一点一点地加入,最终汇聚成一个“漩涡”,将恶人们全部吞噬,而后缓慢恢复平静。这首配乐有着极其丰富的音乐层次,循序渐进,生动地表现了“恶终将被自己的恶所吞噬”的电影主旨。


 电影《八恶人》剧照 ©️ IMDb


莫里康内的配乐不单单是为了烘托气氛,而是真正与电影融为一体,用音乐的语言去解读银幕中的空间与时间,剖析人物的内心。他的创作极具叙事感,没有过多气势磅礴的渲染,更多的是对于细节的精雕细琢,让配乐真正服务于电影内容本身。正因如此,光影才在他的雕刻下永恒,被人们铭记于心。


 埃尼奥·莫里康内 ©️ 艺术家官网


“起初,我认为将音乐应用于电影是一种耻辱。事实上,在今天的我看来,电影音乐是成熟的当代音乐。”


这是莫里康内对电影配乐这一音乐形式的认可,也是他对自己一生的认可。




© 本文为 Cc 主义 独家版权所有,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号 ccfoundation

侵权必究


艺术千秋,人生朝露

我们都是原力的一部分

“禁欲版”雷普利,成为卡拉瓦乔的镜像



想免费看展的点这里


Cc主义
以艺术为起点,打破文化的壁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