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首发时间
2024-04-03
网络首发地址
https://link.cnki.net/urlid/42.1085.g2.20240403.1417.002
引用本文
樊振佳,杨丽娟,赵子琪.有所作为:将信息研究转化为实践、政策和行动——2023 年ASIS&T 年会综述[J/OL].图书情报知识(2024-04-03).
https://link.cnki.net/urlid/42.1085.g2.20240403.1417.002
图片来源:https://www.asist.org/meetings-events/am/am23/ |
樊振佳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天津,300071
南开大学图书馆,天津,300071
杨丽娟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天津,300071
赵子琪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英国伦敦,WC2A 2AE
目的 | 意义 | 探究第86届ASIS&T年会成果特点,有利于把握图书情报与信息科学领域2023年研究进展,展示其最新研究动态。 | |
研究设计 | 方法 |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视化图谱和文本分析法,对2023年ASIS&T年会收录成果进行文献综述,并对近10年ASIS&T年会论文内容特征的演变与发展进行分析、总结。 | |
结论 | 发现 | 2023年ASIS&T年会成果集中在信息技术、信息与社会、信息服务与用户行为、理论与方法论四大主题,ChatGPT、大语言模型、GAI等主题成为年度新兴热点;近10年ASIS&T年会持续关注社会需求、坚守“ 图书馆”传统阵地、围绕“ 用户中心”的技术与应用持续发展、密切关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数字人文等新领域和交叉领域,彰显了本学科的跨学科性。 | |
创新 | 价值 | 揭示近年来图书情报与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学科研究与发展提供风向标。 | |
关键词 | 信息科学与技术协会;ASIS&T2023年年会;图书情报与信息科学;信息与社会 |
1 引言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会(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IS&T)是全球图书情报与信息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之一,成立于1937年,其年会(ASIS&TAM)是领域公认的顶级学术盛宴,为图书情报与信息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提供展示和学术交流的平台,至今已举办86届。
ASIS&T年会论文常被看作图书情报与信息科学领域最新研究动态的风向标,历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梳理ASIS&T年会内容,以把握学科发展脉搏,识别研究新趋势与新范式。2013年以来中国学者逐年跟踪ASIS&T年会(2014年、2022年除外),对每年会议主题、会议论文进行综述,总结每年学术热点。
借鉴以往综述思路,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可视化图谱和文本分析法,对2023年ASIS&T年会收录成果进行梳理与评述,呈现2023年图书情报与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学者聚焦点,从而把握当前研究进展,探讨未来研究趋势,为相关领域学者提供参考。
2 ASIS&T 2023会议概况 |
2.1 ASIS&T 2023活动介绍
2023年10月27日至30日,第86届ASIS&T年会在英国伦敦举办。本届会议的主题是“有所作为:将信息研究转化为实践、政策和行动”(Making a Difference: Translating Information Research into Practice, Policy and Action)。面对流行病、经济萧条、气候变化等带来的生存威胁,如何把优秀的信息研究转化为实践,并借助其变革促进人类幸福、平等和福祉成为了本届会议着重理解并思考的重要命题。
诗人、剧作家、教育家Sithole作为嘉宾,在开幕式演讲中引入世界“档案”的概念,表达了对于信息守护者及其在关键和危机背景下角色的期待和重视。国际图联IFLA欧洲地区分部主席Hamilton在闭幕上回顾了过去二十五年国际图书馆政策发展的历程,呼吁图书馆研究部门与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加强合作,以构建图书馆发展新动力。
2.2 ASIS&T 2023收录成果概况
本届会议共收录成果256份,其中包括长论文(long papers)55篇,短论文(short papers)40篇,海报(posters)120幅,32场专题讨论(panels & alternative events)及9场研习会(workshops),为参会学者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交流机会和平台。
专题讨论包括信息研究理论、多物种信息科学、开放数据推动智能治理、人工智能伦理、公共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合作、数字人文与信息科学、iSchool背景下LIS的未来发展、数字不平等与数字包容等在内的话题。研习会讨论了信息研究中的人文本质、信息研究的实践转化、人工智能技术、社交媒体等话题。
2.2.1 作者地域分布
本次年会共有来自32个国家(地区)的650位学者参加(见表1)。其中,来自美国的学者占参会总人数40.7%,共计265人。其次是中国学者(包括港澳台地区),共计154人,占比23.7%。加拿大、英国、德国参会人数跻身前五。
表1 2023年ASIS&T 年会作者国家(地区) |
结合前五年ASIS&T年会学者和地区参与情况来看,尽管占比有所下降,但美国学者仍然是年会的主导力量。相比之下,中国与会学者数量与占比均有所上升,中国本领域学者越来越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且学术水平和成果受到更多的国际认可。此外,更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参与了此次年会,在会议展示了不同国家的实践成果,为如何借助信息研究的变革力量推动人类社会福祉提供了国际化视角。
2.2.2 关键词分析
为识别2023年ASIS&T年会的研究热点,本文对256篇成果的关键词进行了词频统计,图1为排名前25的关键词分布。Information Behavior、Social Media、Public Library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也代表本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Digital Humanities、Artificial Intelligence、Information Seeking/Search紧随其 后,展示了研究人员本年度的关注重点;而COVID-19、Scholarly Communication、Health Information 展现了图书情报与信息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情境;ChatGPT、Large Language Models则是2023年的新兴热点,是计算机技术飞速迭代的成果;Misinformation、Cultural Heritage、Older Adults、Ethic等关键词展示了人们对虚假信息、文化遗产、弱势群体、信息伦理的关注。整体而言,2023年年会成果既深入研究传统方向,又及时把握新兴技术热点,兼具继承性与创新性。
图1 2023年ASIS&T 年会关键词分布 |
2.2.3 主题划分
基于官方公布的17个分主题,笔者结合256篇录用文献的关键词分布特征,考察历年ASIS&T年会会议综述的主题划分标准,采用人工研判的方法,将本届年会论文的主题划分为四类:信息技术、信息与社会、信息服务与用户行为、理论与方法论,如表2所示。本文对各主题进行综述,理论与方法论部分的成果与前3个主题相融合,因此不再赘述。
表2 主题划分及依据 |
3 信息技术与方法主题 |
3.1 档案与数据管护
3.1.1 数据开放共享与智能治理
档案与数据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2001年12月,Open Society Institute发布《布达佩斯开放存取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正式掀起了数据开放共享的浪潮。时至2023年ASIS&T年会,围绕档案与数据的开放共享,众学者就如何利用开放数据推动知识型智能治理贡献方案,促进循证决策和数字公共服务能力发展;对开放科学中数据资源的可用性进行探究,提出数据通路方法并进行测试;对数据实践中如何处理、分析、保存和共享数据进行探讨,为政策和决策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3.1.2 机器学习、元数据助推数字人文
数字人文是档案研究领域的新生方向。2023年 ASIS&T年会中相关研究成果大致分为三类:(1)技术与平台开发。例如,聚焦基于深度学习方法来识别命名中国古代诗歌实体的技术;以中国传统戏曲河南越调为例的互动数字叙事人文情境化众包平台。(2)元数据构建。Song等提出基于规则和机器学习的过程组合技术的元数据,解决收藏品的元数据字段缺失问题;Wang等提出基于本体的描述性框架,适用于中国古籍整理;Liu也对数字人文馆藏的本体进行元数据研究。(3)数字人文的实践应用。例如,馆藏策展时选择通用的元数据和数据存储标准;再如探索性工具在数字人文馆藏和学术项目中的价值等。
3.1.3 大语言模型优化数据管护
在档案与数据管护的技术发展方面,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AIGC)为档案与数据管护提供了新技术支撑。Fan研究了基于聊天机器人的新型检索系统DataChat,发现其利用图形数据库和大型语言模型补充了数据档案和机构存储库在策划、保存、共享数据方面的不足;数据管理格式的重新配置解决了科学数据恢复和再利用的格式问题。此外,研究人员对“数据”的看法、学术交流机制、社区数字知识基础设施 也是人文社科领域档案与数据管护的重要内容。
3.2 信息计量和学术出版
3.2.1 信息计量举证学术交流
在2023年ASIS&T年会上,信息、科学计量和科学技术信息研究年度研讨会如期进行,旨在加强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替代计量学、科技信息以及科技政策等方向的交流。年会成果中,Zheng分析了377位化学工程教授十年间发表文章,发现全计数排名具有更好的效果;Huang阐释了数据论文在学术交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的关键作用;Yang考察了获诺贝尔奖的研究中颠覆性引用论文和巩固引用论文的特征;Li描绘了信息科学和生物医学界文献计量关系,呼吁推进数据共享。
3.2.2 计算模型赋能学术交流与出版
新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学术出版与科学交流产生新启迪。例如,使用语言模型BERT和ChatGPT提取的关键词与文章作者提出的关键词具有结构差异,这启发未来学术界重新审视基于关键词的研究;跨学科的主题链接预测模型为数字人文学者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参考。新技术的发展也促使跨学科期刊的数据政策发生变化,推动微信推广方式为学术期刊推广的新路径;将大规模定量数据分析应用于多学科写作风格的比较研究;以及利用开放获取出版运动为公平地学术交流提供空间。
3.3 知识组织:基于本体识别与元数据构建的实践
在2023年度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界十大学术热点评选中,“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知识组织和服务的变革”当选为第三大热点,知识组织被认为是学科核心。2023 年ASIS&T年会有关知识组织的成果集中在以下两方面:在数据库建设方面,Lee为设计和评估研究数据存储库中数据质量保证工作流程提供指南;Scharnorst展示了语义互操作性,为人文和文化遗产领域数据存储库和注册管理机构服务商提供信息实践案例。在本体识别与元数据构建方面,以《孔子论语》的注释为例的HERU本体语义标注实验、基于汉藏双语本体的藏族传统节日汉藏双语文化服务平台、大 运河沿线文化异质信息的多语言本体与多语种知识中介平台 等的构建,展示了本体元数据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生物多样性遗产图书馆本体元数据的文本挖掘、餐厅评论文本的情绪分析、跨性别元数据集 展示了社会生活中元数据的多样性。
3.4 人工智能:ChatGPT、大语言模型的应用与伦理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社会进步注入强大动力,也引发学界广泛关注。Delellis发现媒体公共话语中对ChatGPT的报道呈增加趋势。在年会期间,研究人员、系统设计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聚焦讨论本学科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可能作为:促进社交AR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平台的建设中发挥作用、鼓励人们借助AI帮助工具性劳动、利用大型语言模型和辅助数据的多标签诗歌主题分类算法解决数字诗歌库中元数据多样化不足的问题、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生成式药物作用三元组 等;Chen等通过主题建模方法了解Deepfake研究趋势,为未来研究提供更清晰的图景,Vera揭示深度伪造视频创作者的动机、观点、伦理问题,为技术检测、平台监管等实施提供依据。同时技术发展带来的AI伦理教学缺失、算法偏见、社会不平等等问题不容忽视。
3.5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网络关系与语义特征有机结合
爆发式增长的海量数据给数据管理带来极大挑战,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为其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基于网络嵌入和多重关系的不等知识距离测度技术,可准确描述科学领域和技术领域的知识单元距离;整合语义特征和引文关系的技术能够揭示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解释人工智能方法SHAP可用于分析团队组建和团队影响。在具体应用情境下,Li提出一种细粒度共引关系与语义特征相结合的典故词链接方法,促进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Fen对数字化美洲原住民文学进行实体提取,确定未来命名实体识别工作的边缘案例,服务于文学领域数据分析需求。
3.6 信息检索:搜索引擎的技术升级与评估
信息检索是图书情报与信息科学领域的传统研究方向,在2023年ASIS&T年会上也展示了该方向的最新成果。例如,Google、Ecosia以及健康和金融等领域的搜索引擎在用户信任机制方面的提升,搜索引擎文档的可读性对用户阅读和理解的影响研究,以及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研究提升个性化检索水平;多功能结果评估工具包、搜索性能评估框架等也为信息检索系统的评估贡献新方案。
3.7 信息与知识管理:激发组织活力
在信息、知识指数增长背景下,信息和知识管理对组织而言尤为重要。年会上Qin在FAIR数据生态系统背景下讨论自动化研究工作流程,为数据科学项目提供指南;Zhang揭示重复问题对于问答社区知识演变的重要性;Zhou发现组织间数据共享的三大壁垒:心理所有权、领土行为和组织间活力;Zhou提出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力、竞争压力等是影响中国地方政府采用知识库的关键因素。这些研究都为组织或政府的信息和知识管理工作贡献了价值。
4 信息与社会主题 |
4.1 社交媒体和社会计算:新兴社交媒体使用及社会影响
第三届“社交媒体研究、挑战和机遇”研讨会在年会期间顺利举办,与会者重点关注与虚假信息、社交机器人、在线社区和新兴社交媒体平台相关问题。Asfaw等组织研讨会探讨研究在线不文明行为的方法;Hara等提出利用社会信息学方法来了解与社交媒体、 ICT技术以及社会信息学的未来等问题。
在年会成果中,研究人员针对社交媒体的使用与暴露的社会问题开展研究。在社交媒体使用方面,成果涵盖弹幕语境中人类信息交互的特征,基于Twitter上职业教育和培训数据提出的推文检索、处理与分析的通用框架,以及探索社交媒体用户对反应视频产生情感反应的因素等。同时,研究人员致力于解决社交媒体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如针对TikTok算法排斥的漏洞问题提出改进审核策略 ,扩展“犯罪恐惧”概念并提出自动检测潜在恐惧的方法;促进社区信息服务优先顾及边缘化人群体,如盲人程序员等,并提出更新平台设计以维护种族正义。
4.2 特定领域信息学:以健康信息学、政策信息学为代表的多元分支
近年来随着学科交叉融合,图书情报与信息科学在与社会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交叉中产生了文化遗产信息学、健康信息学、医学信息学等信息学分支。年会期间成果显著,在文化遗产信息学方向,He基于用户视角,提出数字活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的概念模型;Walczak运用数据科学技术,识别出不同歌曲重叠区域,用于处理侵犯版权的案件。健康信息学方向,Alkhaledi等开展网络卫生研究,评估医生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意识、知识和经验水平;Haque等聚焦医疗保健和远程医疗访问,提出缩小医疗保健可及性差距的对策。政策信息学方向,Huo从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视角挖掘中国抗击COVID-19的政策内涵;Afzal分析澳大利亚的COVID-19信息环境,总结信息流特征;Chen等关注公共事件中冒犯性语言使用与负面情绪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应急管理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提供决策支撑。社会信息学与社群信息学方向,Huttunen关注芬兰跨性别者的信息实践,运用现象学方法研究个人和人际关系因素如何塑造跨性别者的信息实践,SIG-SI也组织了第19届社会信息学研究年度论坛。
4.3 隐私与监管:以数据治理推进社会治理
隐私保护、数据伦理问题是关乎个体、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的重要问题,为信息社会发展提供无形的秩序支持。对用户而言,移动健康应用与地理空间技术应用中的隐私问题影响其参与度,社交媒体在不同情境下也会披露用户隐私,科研数据共享时亦存在隐私保护的问题。对政府而言,数据治理问题凸显。Wei探究中国政府部门职责对信息披露的影响,提出开放性评价的弹性准则,推进中国政府信息公开;Si以英国为案例,探讨科学数据伦理政策的结构、内容和治理网络;Huo描述中国政府数据治理策略的发展轨迹并提出改进策略。对于社会组织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年会期间,Oltmann等组织研讨会,反思各类观点,试图建立不以中立性为基础的图书馆与信息科学伦理,Pierson等展示了欧美人工智能伦理框架的异同,评估了Z-Inspection® Process在美国的适用性。
4.4 技术、文化与社会:GAI的社会效用与挑战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AI)是2023年的新兴话题,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对人类社会各方面产生影响。例如,Bing的聊天搜索功能,引导人们探索未来人机交互(HCI)与人类信息行为。AR、VR和AI技术为解决焊接行业劳动短缺问题助力。Chen关注数字阅读模式对漫画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但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产生GAI鸿沟,带来网络安全问题,以及信息生态系统产生挑战;更严峻的是,信息技术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会排斥,如博客信息会对边缘化人群的政治参与产生影响,不同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个人难以平衡隐私管理与社会参与。
5 信息服务与用户行为主题 |
5.1 信息用户:关注边缘群体
用户是信息行为的主体,是图书情报与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对象之一。本届年会延续了对边缘弱势人群的关注,包括不同种族、性别、年龄以及身份表征的用户群体。Stewart等通过分析黑人在COVID19期间的信息行为,提出改善美国黑人健康环境的策略。此外,本届年会还格外关注LGBTQ群体,其在使用主流媒体和公共图书馆这类信息源时常常面临障碍,对此Alison等号召公共服务机构为该群体提供更具包容性的信息服务。此外,本届年会成果还呈现了更细化的用户信息行为,包括视障大学生、女大学生、波兰及乌克兰的父母以及以车辆为住所的流动人群等。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弱势边缘人群的信息困境和信息行为,能为信息服务的设计者提供更多思路,将用户需求和习惯纳入设计过程,提高信息服务的可访问性和可用性。
5.2 信息行为
5.2.1 信息检索行为
与信息检索行为相关的研究重点关注如何提高用户体验。Wang构建了评估用户检索性能的框架,有助于理解用户在复杂检索任务中的表现,同时通过用户行为特征预测检索性能,并通过查询段来帮助低性能用户提升检索体验。此外,年会成果也为理解学习式检索提供了新视角。Wang等认为洞察学习过程由僵局、孵化和重建三个过程组成,并解释了元认知、情感和信息系统如何参与其中,以此达到检索过程中的“啊哈!”效果。Dodson等提出了与交互式信息检索中的搜索学习相关的变量和测量方法。值得一提的是,AI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会给检索学习相关研究带来新的变化,这是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新方向。
5.2.2 信息规避行为
除积极的信息检索行为外,信息规避行为时有发生,其影响因素受到学者关注。Matsubayashi发现信息规避行为可能与个人社会背景有关,这直接导致了个体信息实践的差异。数字脱节行为也可以看作是对信息的规避,Agarwal引入信息科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探索了用户选择不回复消息的原因,以及该行为对用户心理以及沟通效果的影响。
5.2.3 健康信息行为
随居民健康信息需求增加,用户健康信息行为得到持续关注。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卵巢癌患者和幸存者的护理人员的健康信息需求和搜寻行为;老年人在线健康信息寻求行为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女大学生使用互联网获取生殖健康信息等。
5.2.4 信息评价与虚假信息甄别
多数情境下用户所获信息的质量及可信度令人担忧,比如加拿大本科生对健康信息来源可信度的感知困境。Häußler对可信度概念提出了新见解,拆分为信息可信度、作为前提的可信度、作为结果的可信度三个独立概念;可信度评估工具和量表开发也是学者持续探索的方向。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兴起对于信息质量也产生了巨大挑战,虚假信息泛滥成灾,亟待找到有效解决方式。Zhao等识别出社交媒体情境下信息传播链条中的关键因素:帖子内容和发帖人的社会资本,Liu通过分析错误信息传播者、科学家和非专业人士三个群体之间的互动,为搭建科学传播网络提供了洞见。用户是信息传播链条中的重要节点,了解用户接触与应对虚假信息的方式,对于制定打击虚假信息传播对策至关重要。Li等分析了数字化工具在降低用户信任与分享错误信息方面的可能性。尽管许多研究批判社交媒体平台是助推虚假信息传播的“重灾区”,但也有研究显示,社交媒体能够作为一种技术干预,在促进个人的自我健康管理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5.3 图书馆与图书馆员
5.3.1 信息与空间服务
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被视作弥合数字鸿沟、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孟加拉国公共图书馆为在老龄化进程中如何重塑图书馆服务,提高为高龄用户的服务质量提供了可借鉴经验。图书馆通过与多方机构合作,有望突破传统信息服务范围,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比如,图书馆能够和信息科学学者、民间组织、神经病学专家等进行合作,为老年人、痴呆患者以及其护理人员提供健康相关的信息支持;图书馆可成为大学社区的资源,为学生们提供相应服务;图书馆还能够利用其实体空间,为读者提供多样化服务。正如Marika等基于“图书馆作为场所”的概念,以奥斯陆图书馆实践为蓝本,为公共图书馆最大化利用其空间场所开展服务提供了参考思路。
5.3.2 公共图书馆的社区参与
年会收录成果同样呈现了不同时期世界各地公共图书馆参与社区生活的实践案例,如1940至1975年间美国边缘城市社区图书馆中的黑人馆员通过主动提供信息,抗争信息贫困,从而促进社区福祉,推动社会和政治平等;在COVID19期间,美国公共图书馆充当社区教育中心,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失业和职业发展问题;非洲地区的图书馆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来提供关键信息,还组织讲座、通过在线聊天软件向考生发送复习资料等。总而言之,作为非正式学习场所,图书馆是提供社区服务、参与开展公民教育重要机构。寻求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社区组织的合作,能够更好地助力图书馆开展更高水平的社区服务,促进全民信息素养的整体提升。
5.3.3 图书馆员关怀与保护
图书馆员作为图书馆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和实施者,其在工作中的情感和安全需求也受到了重视。Ghosh等通过对学术图书馆员撰写的推文进行情感分析,发现图书馆员在推文中表达积极情感的同时也会表达负面情绪,且英国图书馆员在推文中表达更多的负面情绪。此外,性骚扰问题在图书馆行业也存在,Allard等揭示了图书馆作为工作场所,如何帮助图书馆馆员解决读者性骚扰问题,为图书馆员提供必需的关怀保护。
5.4 信息素养和信息科学教育
5.4.1 特定群体信息素养提升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的概念逐渐朝着数字素养进行演变,指获取、理解、管理、分析和使用数据的能力。Petr等调查了克罗地亚老年人对数字技术的态度以及影响因素,为相关机构帮助弱势群体融入数字社会提供参考。此外,专业人士的信息素养教育也需要引起重视,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素养教学。作为评估数据素养和信息素养的重要工具,量表开发的工作仍要持续进行。Kim等以美国四所社区大学学生为样本,初步开发了数据素养评估工具,为此提供了范本。
5.4.2 图书情报与信息科学学科设计
学科教育是图书情报与信息科学领域培养专业人才的第一战线,课程设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供平等包容的信息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理念应被充分包含在学科课程设计中。而Simons等人通过分析美国39个课程大纲后发现只有15个教学大纲包含了残障人群服务的内容,学科课程设计存在不足。
6 ASIS&T年会十年演变与发展 |
自2013年至今,国内已形成10余篇关于ASIS&T年会的综述,其主题划分与关键词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在横向维度,主题划分与关键词分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图书情报与信息科学领域每年研究热点;在纵向维度,ASIS&T年会成果的主题划分与关键词分布所呈现的逐年演化特点,展示了领域关注点的变化和研究主题的演化路径,间接展现本领域的学科体系、学科边界的延伸概况,对学者开展未来研究具有启发性。
表3 近十年ASIS&T 年会综述的主题划分与关键词分布 |
结合国内学者观点,本文归纳出近10年ASIS&T年会的演变与发展特征:持续关注社会需求,坚守“图书馆”传统阵地,围绕“用户中心”的技术与应用持续发展,密切关注人工智能等新领域和交叉领域。
6.1 日益关注信息社会问题,增强人文关怀与包容
ICT技术的迭代更新与信息社会问题并行,信息过载、隐私侵犯、数字鸿沟、数字排斥等问题在数智时代不可避免。2013年来,ASIS&T年会对信息社会问题持续关注。2013年,博客和Facebook等社交媒体受到高度关注,注重数字环境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2015年年会专门讨论“信息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包括信息隐私、信息伦理、社会公益 等;2016年年会关注社区信息实践、语言和文化跨越;2017年对难民、数字访客、LGBTQ+等特定用户增加关注;2018讨论信息道德与数据伦理等话题;2019年呼吁社会关注少数族裔、残疾人、城市移民等少数群体和弱势人群;2020年COVID-19引发的健康信息行为研究受到青睐;2021年面临人机交互(HCI)中的安全与隐私、算法歧视等问题,数字包容成为重要议题,2023年AIGC、 ChatGPT等工具的使用带来的信息排斥、数字鸿沟加剧等系列问题备受关注。综上,十年来即使研究对象、研究重点发生了变化,但一直体现着本领域的人文关怀精神,追求对信息弱势群体的数字包容,维持信息社会的公平正义与道德秩序,承担社会责任。
6.2 高频“Library”对抗“去图书馆化”,图书情报与信息科学的坚守
21世纪初,旨在变革传统LIS教育的“信息学院运动”(Information Schools Movement)兴起,2005年iSchools联盟正式成立,至今已120多所高校成员。iSchool运动对图书情报与信息科学学科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iSchool和LIS具有相似的愿景和使命。另一方面,iSchool运动发展中“去图书馆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引发LIS领域众多学者担忧。肖希明发现iSchools联盟中的院校名称、课程设置、科研成果与研究项目方面均存在“去图书馆化”倾向;司莉发现更名后的iSchools院校“去图书馆化”倾向加剧;程焕文等发现计算机、通信、传媒等学科的加入使新的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去图书馆化”不可避免,欧美图书馆学教育的专业性降低;iSchools联盟执行主席Michael Seadle认为“对图书馆学来说,‘筑墙’行为(清晰的学科边界或身份认同)毫无益处……应打破这种边界”。这些现状使得传统图书馆学和LIS领域学者再次陷入担忧。
然而实际研究成果方面呈现出对“Library”的坚守却令人欣慰。“图书馆”一词在近10年ASIS&T年会中频频显现,展示出“图书馆”相关研究日益重要的学术地位。例如,2015年关注公共图书馆合法性、信息素养教育;2016年对阅读行为较为关注;2017年至2019年、2023年均对“图书馆”相关主题专门设置分论坛;2020年关注图书馆信息服务对性别平等、消除贫困的作用;2021年则讨论了图书馆转型问题。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年会闭幕式上,Hamilton呼吁图书馆研究部门与政府和社会组织加强合作;同时在ASIS&T展望未来规划时,也强调“图书馆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促进图书馆成为公民参与决策的机制”“支持乡村图书馆发展”等议题。
以上成果体现了对“图书馆”的坚守,以高频 “Library”研究成果有力反击“去图书馆化”。与此同时,我们也不禁要从哲学与理论层面进行思考:在iSchools试图融合图书馆学、计算机科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的过程中,如何找出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独特性?如何推动图书馆学、图书馆研究、图书馆实践在AI时代永葆生命力?这是图书馆人不可推卸的使命。
6.3 坚持“ 用户为本”原则,新兴技术与应用相得益彰
Dervin、Belkin、Taylor、Kuhlthau等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推动研究由“系统中心”向“用户中心”转向。图 书情报与信息科学领域继承这一原则,在研究中将“人、信息、技术”三大核心要素贯彻始终。在ASIS&T年会主题设置方面,2013年“人与信息交互”分主题、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设置“信息行为”“信息用户”分主题、2018年的“信息行为与信息检索”、2019年“信息行为”与“用户视角”、2020年“信息行为”、2021年 “用户视角”以及2023年“信息服务与用户行为”分主题,无一不体现着“用户”要素的重要性。
在“以人为本”“用户中心”理念下,新技术、新方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为服务社会和用户需求,推动信息社会进步。近十年,ASIS&T年会见证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就信息分析技术而言,从引文分析、内容分析、聚类分析等常见方法发展到语义网技术、自然语言处理、链接数据、机器学习等新方法;而信息检索技术则经过了协作式、交互式、探索学习式到问答式信息检索的演变,核心技术也更新到实体抽取及关系识别、图像识别、情感识别、深度学习等。但在技术发展与应用中,本领域学者时刻关注新兴计算机技术对用户的影响,发现并解决系统友好性、跨语言检索、个人信息安全等问题,真正做到“信息”和“技术”以用户为本,为“人”所用。
6.4 技术推动新兴学科分支增加,学科交叉趋势持续凸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新往往加速社会进步,细化社会分工,也为学科建设和研究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方向与契机。在图书情报与信息科学领域,2013年,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社会计量、信息计量、科学计量以及替代计量等学科分支;2015年,健康信息学引起学界广泛关注。2016年,游戏元素进入信息行为研究人员视野;2017年补充计量学、社群信息学涌现;2018年新兴数据科学领域;2019年数字人文成为新的热点;2021年数字人文、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广泛应用于图书情报与信息科学领域;2023年开设特定领域信息学专题。十年来,图书情报与信息科学领域疆土日益扩大,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向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借鉴,呈现出跨学科、多元化特征。
然而,学科边界模糊、学科话语削弱、学科核心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也随之暴露,不同研究范式间如何更好地相互借鉴、融合发展,打造整合的情报学学科体系?如何突出以“人、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学科特色?这是LIS学科未来走向不容忽视的时代之问。
7 结语 |
本文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可视化图谱和文本分析方法,对第86届ASIS&T年会活动概况、年会收录论文成果、近10届年会主题演变进行梳理。结论如下:
(1)2023年ASIS&T年会活动丰富,成果显著。参会学者中,中国学者数位居第二且有所上升,更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参与。(2)结合关键词分布情况与年会分主题设置情况,归纳出信息技术、信息与社会、信息服务与用户行为、理论与方法论四类主题,梳理出如ChatGPT、大语言模型、GAI等2023年新兴热点。(3)归纳近10年ASIS&T年会的演变与发展特征:关注信息社会问题;坚守“图书馆”传统阵地;坚持“用户为本”原则;新兴学科与学科交叉趋势凸显。
作为图书情报与信息科学领域的权威学术会议, ASIS&T年会为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研究发展趋势提供风向标,也为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信息社会发展提供最新的理论与方法指导。相较此前,2023年年会最大亮点有二:与图书馆的联结密切,无论是开幕式演讲,闭幕式致辞与发展规划,还是征文主题的设置,均与图书馆密切联系;紧跟AIGC、LLM、ChatGPT、深度学习等技术前沿,兼顾技术的社会应用与所带来的伦理与社会治理问题,关注技术的社会价值,突出社会属性。
*参考文献略,请详见原文。 |
END
版式设计
陆澜
制版编辑
王淳洋
关注公众知识状态 / 引领学科发展潮流 Focusing on the State of Public Knowledge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Discipline |
网络首发 | 生成式人工智能(GAI)背景下的新型数字鸿沟识别框架研究
网络首发 | AI换脸技术焦虑的生成机制:基于SEM和fsQCA的实证分析
网络首发 | 社交网络圈群极化:不同类型意见领袖的异质性分析
网络首发 | 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全球进展与展望
网络首发 | 如何走出 AIGC的“科林格里奇困境”:全流程动态数据合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