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南靖云水谣长教河上,一艘画舫缓缓摇曳,甲板处一名中国女子身着唐装,唱着悠扬的传统歌谣。一曲唱罢,她挥动双手向刚漫步至岸边的外国来客打起招呼:“Hello everybody!”
“很漂亮,很好听!”英文问候话音一落,岸上的外国友人们便用中文异口同声回应道,“请再来一首!”
无需对这样的场景感到意外。这17位外国友人是来自全球13个不同国家的著名汉学家,他们精通中华文化和中国国情,讲几句中文自然不在话下。
10月28日至29日
他们来到南靖
寻梦云水谣
打卡田螺坑
探秘裕昌楼
在“520福建土楼(南靖)文化旅游圈”中
展开中外文明交流对话
发现更多中国之美
并将中华文明带向全世界
“这里的树有着六七百年历史,这里的屋子和水车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画卷,就像神仙来过的地方一样。”走在云水谣的千年古道上,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越南专家范庆聆一路举着手机,像要将云水谣“装”回家一般,拍下许多美丽的夜景照片。他说道:“我要将这神奇的地方与家人朋友分享,有机会带他们过来游览。”
汉学家们走进水车旁的秋水阁茶馆休憩,围坐品茗,品尝漳州特色水果,聆听窗外传来的闽南乐音。“在我们国家也有与家人朋友围坐喝茶的习惯,不同的是我们的茶是甜茶,而闽南茶更甘醇,我很喜欢。”端起一杯南靖丹桂,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突尼斯专家伊斯曼对茶文化谙熟于心,早已学会了先闻香、再品茶。
漫步间,汉学家们分享自己在中国去过的地方,畅谈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历程……笑声此起彼伏。
如果说夜里的云水谣带着诗意,那清晨的土楼则更具生活气息。近距离观察裕昌楼这座“歪而不斜”的土楼,汉学家们再次被眼前的奇观所震撼。
汉学家近距离观察裕昌楼 张晓露 摄
“600年前能建起这样的5层建筑,有厨房、仓库、客厅和卧室等功能分区,实在是太了不起了。”埃及明亚大学讲师谢赫表示未曾想过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建筑,他羡慕在这土生土长的人民,推门即景,环境养人,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无论是自然风景、古老建筑还是传统技艺,中国的保护工作都做得很好,值得向全世界推广。”埃及爱资哈尔大学语言与翻译学院主任、中国研究院教授阿齐兹观看了长嘴壶茶艺表演、体验了非遗拓印技艺,表示当中的每个环节都体现了古老人民的智慧,要继续传承下去,不应被时代忘记。
历史文化遗产
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
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据南靖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简伟鹏介绍
近年来南靖县高度重视福建土楼保护,也将土楼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在尊重文物基础上,对土楼进行了适应性改造,实现了土楼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在土楼活化利用分享会上,汉学家们了解了获得2023年豪瑞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唯一金奖的翠美楼、进士楼、火烧楼等三座土楼活化利用创新设计,田中赋土楼群景区提升及若干土楼精品民宿改造案例,对这用生土、细砂、糯米、红糖、竹片等环保材料夯起的土楼及其新貌燃起了新的兴致。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们国家也推崇使用环保建筑材料,我们很欣喜看到土楼的活化利用工作仍保留着‘环保可持续’这项可贵的坚持,也焕发出了更多可能。”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丹麦专家赫勒·阿德赛尔表示,这是一次意外的收获,能了解到世界遗产如何建造并学习中国如何努力将它们更永久地保存,值得相互借鉴学习。
越来越多的全球游客来到漳州,爱上的不仅是闽南的山水,更是深厚的文化与热情的人民。他们把漳州特色鲜明的多元文化及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带回家乡,让世界更喜爱漳州、更了解中国。
《闽南日报》2024年11月5日2版
▼往期推荐▼
突然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