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学报|苏州大学迟力峰院士、张海明教授团队:二维动态催组装过程的原位表征

文摘   2024-09-24 11:31   北京  

第一作者:薛仁杰,马超

通讯作者:迟力峰,张海明

通讯单位: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主要亮点

本文中,我们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察到了1,3,5-三(4-羧基苯基)-苯(BTB)亚稳态自组装网格在主客体识别过程中的催组装过程。实验中采用了低浓度的酞菁铜(CuPc)及晕苯(COR)作为客体分子,对比了单客体(COR/BTB或CuPc/BTB)体系和多客体(COR&CuPc/BTB)体系中客体分子在主客体组装过程中的不同吸附特征。研究发现,在多客体分子(COR&CuPc/BTB)体系中,晕苯分子优先填入主体六边形网络中,随着组装的进行逐渐被酞菁铜分子取代。晕苯分子在组装过程中发挥了催组装剂的作用,帮助低浓度酞菁铜完成了其本身无法形成的、大面积的CuPc/BTB共组装。我们在分子尺度观察到的完整的催组装过程,有助于指导构建更高复杂度的二维分子组装单层膜。


研究背景

主-客体现象是超分子化学研究中的代表性领域之一,通过主体和客体分子(离子)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实现对客体的特异性识别,具有实现分子识别和分离等的潜在应用。针对形成复杂功能系统的分子组装,近年来提出了“催组装”的概念,用于描述“辅助分子”协助的组装过程,旨在理解高效和选择性地形成高度复杂结构的组装过程。然而,在分子水平上对整个催组装过程的原位表征尚未被报道过。目前,已有许多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进行表征的研究表明,溶解在辛酸(OA)溶剂中的BTB分子可以在液/固界面形成多种自组装相。当使用高浓度的BTB溶液(在辛酸中为500 μmol∙L−1)时,可以观察到在界面上自组装BTB网络的动态相变。也有研究证明,BTB六角结构的稳定性可以通过捕获合适的客体分子来提高,这为探索主-客体现象以及理解催组装过程提供了理想的模板。


核心内容

1.  单客体分子体系的主-客体组装

在HOPG上制备CuPc/BTB体系(CCuPc = 1.5 μmol∙L−1CBTB = 500 μmol∙L−1)样品并进行表征。在图1a中虚线位置时将偏压从+900 mV调整到−900 mV来诱导BTB相变。在扫描中,客体CuPc分子逐渐填入BTB六方孔中(图中黄圈标记)。图1b为施加负电压29 min后的STM图像,可以看到,尽管CuPc客体分子继续填充空腔,但在扫描区域的边缘,六角形网络的坍塌阻碍了客体的填充。图1c展示了变偏压34 min后的状态,仅在倾斜结构畴区的边界有少量的六角形结构和CuPc&BTB的共组装。总的来说,在单一客体体系中,在负偏下低浓度的CuPc客体分子无法稳定亚稳态六角形BTB网络并形成大面积的主-客体组装。

图1  单客体CuPc分子与BTB在OA/HOPG界面的共组装图。(a) 开始对CuPc/BTB体系进行电压诱导相变的STM图像。虚线标记了电压从正变为负的位置。箭头指示扫描方向;(b) CuPc/BTB体系变偏压后29 min后的STM图像;(c) CuPc/BTB体系趋近于稳定组装相的STM图。


2.  多客体分子体系的主-客体组装

在上述体系中加入少量COR客体分子形成多客体分子体系(CCOR = 0.5 μmol∙L−1CCuPc = 1.5 μmol∙L−1CBTB = 500 μmol∙L−1)进行同样的STM表征。在进行偏压诱导的同时,大量的BTB空腔已被客体分子填充,如图2a所示。通过比较客体分子的大小、相对高度以及组装行为,可以确认亮的为CuPc分子(图2a黄圈),暗的为COR客体分子(图2b白圈)。随着STM扫描过程的进行,被BTB网络捕获的CuPc客体分子数目稳定增加。值得注意的是,BTB六角网络长时间保持稳定(图2c)。随着越来越多的CuPc客体分子被BTB网络捕获,COR/BTB共组装最终会转化为CuPc/BTB共组装结构。因此,在多客体体系中,BTB六角网络在负样品偏压下保持良好的稳定性,CuPc通过替换COR客体分子与BTB形成了CuPc&BTB的共组装结构。

图2  多客体CuPc分子与BTB在OA/HOPG界面的共组装图。(a) 开始对COR&CuPc/BTB体系进行电压诱导相变的STM图像。虚线标记了电压从正变为负的位置。箭头指示扫描方向;(b) COR&CuPc/BTB体系变偏压后22 min后的STM图像,CuPc逐渐填入结构中;(c) COR&CuPc/BTB体系趋近于稳定组装相的STM图。


COR的参与显著改变了CuPc和BTB最终的主-客体组装结构。图3a,b是没有COR的体系,可以看到大多数未填充的BTB六角网络转化为倾斜结构。相比之下,在存在COR的情况下,低浓度的CuPc客体和BTB网络共组装成大面积的畴区,其大小甚至延伸到整个扫描区域(图3c,d)。基于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有趣的发现:COR协助CuPc分子填充到BTB六角形空腔中,帮助形成了大面积的主-客体组装。由于客体COR分子促进了大面积CuPc/BTB主-客体网络的形成,并且几乎被排除在最终的主-客体网络之外,COR的行为符合催组装概念中的催组剂的定义。我们在分子尺寸上观察到了一个催组装的过程。

图3  CuPc/BTB体系大范围 (a) 和小范围 (b) 的稳定的组装形貌图;COR&CuPc/BTB体系大范围 (c) 和小范围 (d) 的稳定的组装形貌图。


3.  客体分子间的组装差异分析

COR被CuPc替换的现象与先前报道的理论计算结果一致,CuPc/BTB主-客体结构比COR/BTB网络更偏向热力学稳定。为了更好的分析COR在组装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我们也进行了单客体COR分子体系的实验。发现COR能够在改变偏压之后,快速填入BTB的主体网格中(图4a),并且填入的COR客体分子数目达到了平衡,不随组装时间增加而增加(图4b,c)。COR会在BTB不同的孔中填入和离开,一定程度上帮助维持了六方结构。

图4  单客体COR分子与BTB在OA/HOPG界面的共组装图。(a) 开始对COR/BTB体系进行电压诱导相变的STM图像。COR迅速填入主体网格中;(b) 变偏压4 min后BTB和COR的共组装形貌STM图,图中黄、橙和白色圆圈展现了COR的动态填充和脱离;(c) 改变偏压17 min后的COR/BTB体系的STM图像,填入网格的客体分子的数量与(b)相近。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我们利用STM表征了单客体分子(COR/BTB和CuPc/BTB)及多客体分子(COR&CuPc/BTB)体系的动态组装过程。借助客体分子间的组装行为的差异完整展现了多客体(COR&CuPc/BTB)体系中的催组装过程。具有快速填充行为的COR客体分子作为催组剂,在负偏压下稳定BTB的六角形网络来帮助CuPc的填充,形成了大面积的CuPc/BTB共组装。相比之下,在单个客体CuPc/BTB体系中,低浓度的CuPc客体分子无法稳定亚稳态六角形BTB网络并形成大面积的主-客体组装。该结果为构建高度复杂的二维组装单分子层提供了参考,并可为痕量客体分子的定量测量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及原文链接

薛仁杰, 马超, 何晶, 李雪超, 唐雁宁, 迟力峰, 张海明. 二维亚稳态自组装网格主客体识别中的催组装. 物理化学学报, 2024, 40 (9), 2309011. DOI: 10.3866/PKU.WHXB202309011

Renjie Xue, Chao Ma, Jing He, Xuechao Li, Yanning Tang, Lifeng Chi, Haiming Zhang. Catassembly in the Host-Guest Recognition of 2D Metastable Self-Assembled Networks. Acta Phys. -Chim. Sin. 2024, 40 (9), 2309011. DOI: 10.3866/PKU.WHXB202309011

https://www.whxb.pku.edu.cn/CN/10.3866/PKU.WHXB202309011


通讯作者

迟力峰  教授

迟力峰,苏州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989年在德国Goettingen大学获博士学位,2000年在德国明斯特大学取得教授资格,20042013年任德国明斯特大学物理系教授。曾获德国北威州教授资格奖学金(Lisa-Meitner)、“海外青年合作基金”(杰出青年B类)、美国ACS Nano Lectureship奖、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2017)、中国化学会首批会士、江苏省“十佳导师”称号。主要从事界面与分子相互作用对分子组装及反应调控的机制研究,累计发表SCI论文450余篇,SCI他引17000余次。

张海明  教授

张海明,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至2007年在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阶段学习,获理学硕士、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4年在德国明斯特大学界面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加入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主要从事应用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研究分子在单晶表面的自组装以及表面辅助的化学反应。


相关拓展



01

《物理化学学报》2024年第5期

02

《物理化学学报》2024年第6期

03

《物理化学学报》2024年第7期

04

《物理化学学报》2024年第8期

05

《物理化学学报》2024年第9期

物理化学学报WHXB
《物理化学学报》是基础学科类学术刊物,中文SCI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