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击乐概述
秦腔打击乐最基本的组合单元是各个击乐牌子。击乐牌子是经历代从事秦腔音乐工作的艺人们在演出实践过程中,不断创编、不断完善、逐渐发展而形成的。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吸收、借鉴、融汇了民间社火、跑竹马、耍狮子、闹龙灯、吹鼓乐、宫庭音乐和僧道音乐,以及其它剧种、特别是京剧的很多击乐牌子和锣鼓点法,形成了秦腔打击音乐的基本概貌。
秦腔打击乐现有各类曲目近五十种。这各类曲目又有大、小、全、半、单、双、紧、慢、软、硬等区分和变体,共有二百多首击乐牌子。还有许多形式完整的大、中、小型[开场锣鼓和整套表演动作锣鼓]以及[板头锣鼓]、[曲牌锣鼓]。
二、打击乐演奏形式
演奏形式分[鼓板]、[大铜器]、[小铜器]、[小三件]、[模仿]五类。区分的关键在于所用乐器不同,用途不同。[大铜器]和[小铜器]均有了表现各自个性特征的牌子。就是在同一牌子演奏中,既可分别使用大、小铜器,或交替使用大、小铜器奏形式。
1、鼓板 是由司鼓一入操持干鼓、暴鼓、牙子,(还兼堂鼓、战鼓)的一种演奏形式。司鼓通过两支鼓锤,或单或双敲击干鼓或暴鼓或带牙子,指挥着唱腔、音乐,配合着表演的进行。特别是在唱腔伴奏中,它和唱腔、文场伴奏,形成了既能各自独立地发挥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功能,又是三位一体、互相配合的一个整体。
2、大铜器 所用乐器主要指钩锣、铙钹、铰子、小锣(亦常增加其它打击乐器渲染气氛,如加用梆子、马号、唢呐等)。多用暴鼓指挥。有些板头锣鼓常用干鼓指挥。一般的开幕、落幕;开场锣鼓;大部分唢呐曲牌伴奏;热烈紧张、慷慨激昂的情绪和气派大的表演动作及大部分唱腔的起板、间奏、尾奏均多用[大铜器]演奏。
3、小铜器 所用乐器主要指铰子、小锣,(有时也用钩锣或其它打击乐器),多用干鼓指挥。剧中小生、小旦、小丑的表演;变化幅度比较小的表演动作和一些唱腔起板常用[小铜器]演奏。
4、小三件 所用乐器主要指铰子、小锣、干鼓,梆子也包括在内。和小铜器所用乐器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小铜器是在武场五人击乐组编制范围内所特有的一种演奏形式;而[小三件]则是属三人组成的编制范围(司鼓、铰子各一人,梆子、小锣由一人兼奏)。小铜器是一种为舞台演出伴奏的演奏形式;而[小三件]组成的目的则是为日常小型乐队练唱、小型排练、小型清唱伴奏。小铜器有自己的专用牌子和锣鼓点法;而[小三件]虽无专用牌子,但在代替大铜器和小铜器演奏牌子时,则多用铰子兼奏铙钹点法,小锣兼奏钩锣点法,基本上可以体现出各类牌子的整体结构轮廓,但在演奏效果上则完全不同。
5、模仿 主要指用钩锣、铙钹、堂鼓的音色特点模仿风、雨、雷等,手锣模仿敲门等特殊音响效果,发挥着乐器本身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和多方面的功能。
除以上几种演奏形式所用乐器外,其它乐器如:堂鼓、战鼓、马锣、云锣、疙瘩锣、粗铙钹、吊叉、小京钗、碰铃、三角铁、马号等乐器,根据需要,多分别用在大铜器和小铜器的演奏形式中,借以渲染气氛,加强效果。40年代,在有些武打戏的打击乐伴奏中,西安易俗社首先借鉴使用了全套京剧打击乐器:京叉、京锣、京小锣,并吸收演奏了京剧击乐牌子[四击头]、[马腿]等,增加了秦腔打击乐的色彩。以后以至近期内,西安市秦腔一团(原尚友社)、西安市秦腔二团(原三意社)、西安市五一剧团和其它剧团,也都在一些武打戏中,程度不同的使用了京剧的击乐。
三、打击乐用途分类
打击乐在秦腔音乐中的功能和用途,按其性能可分为[开场锣鼓]、[动作锣鼓]、[板头锣鼓]、[曲牌锣鼓]四类。这四类性能不同的结构,基本上都是以单一的击乐牌子为基础的,每首击乐牌子既具有本身的完整性和独特的个性,能够独立演奏发挥作用,又能相互有机地连接,组成多功能的系列联套演奏形式。
1、开场锣鼓 也称:开场、开场铜器。是一种比较完整地、有规律的、程式化地、由各种击乐牌子组合起来的大型击乐套曲或吹打乐套曲。形象生动,气氛热烈,疾徐有致,效果独殊。演奏时间比较自由,短的可演奏三十分钟左右,长的可演奏六十分钟左右。是在开演前渲染气氛、招徕观众的一种特有形式,也可单独作为击乐演奏曲目欣赏,和演出剧目的剧情没有直接连系。随着戏曲音乐的不断发展、革新,和观众看戏习惯的不断变化,现在基本上已不用了,开幕已由演出剧目的主题音乐或和剧情有紧密相连气氛的击乐曲牌、或短小的击乐牌子(如:[拥棰子]等)所代替。开场套曲有:
(1)[湖广锣开场]。
(2)[四棰开场] 它和[湖广锣开场]大同小异,主要区分在于:[四棰开场]用[慢四棰]开始,用[双豹子头]结束。
(3)[暴落棰开场] 因马锣音响很突出,也有叫[马锣开场]的。
(4)[十翻开场] 也叫[十样景开场],是大型吹打乐套曲。
(5)[南瓜蔓开场] 因铰子很突出,也有叫[铰子开场]的。
(6)[串子开场]
(7)[闹元霄开场]
以上七种开场联套牌子的基本结构在整体上没有大的变化。但在个别段落中的个别牌子可以变换,可自由增减,也可多次重复。开始和结束所用牌子也不尽相同。其中[湖广锣开场]主要包含下列击乐牌子:[拥棰子]、[慢剁棰]、[七棰]、[两棰]、[四棰]、[大列棰]、[钩棰子]、[滚头子]、[加官帽]、[双豹子头]、[浪头]、[倒脱靴]、[慢五棰]、[第一道窝子]、[第二道窝子]、[第三道窝子]、[第四道窝子]。所谓“窝子”,就是一种小段落牌子联套,每种开场中的每套“窝子”所用牌子不尽相同,而且可以灵活变化,可增可减。如[湖广锣开场]中的每道“窝子”,开始是由[钩棰子]起奏,其后接其它牌子。
2、表演动作锣鼓 也称:动作铜器、身段铜器。用于剧中人物出场、亮相、行路、下场、呼叫和各种情绪表演、舞蹈、武打场面、抖马、起霸以及说诗、道白等动作的伴奏。主要结构有:表演动作锣鼓、整套表演动作锣鼓、板壳锣鼓三类。
(l)表演动作锣鼓——每首牌子可独立使用,也可两首、三首或更多地串联在一起使用。包括有:
[一串铃]类:其中包括大一串铃、小一串铃、一串铃小打,还有吸收京剧的牌子:京一串铃。分别用于不同人物上、下场,进、出门和思考问题等情节。
谱例:(略,以下均略)
[一棰]属比较简单的一类牌子,起法多种多样,大部分由擂棰带起。用途很广。常用的有:亮相一棰、冷棰、压棰、一棰小锣、擂棰带一棰等。
[二棰]大致有两类,一类用于人物道白、吟诗、散板唱腔、滚板间奏;一类用于人物亮相或动作伴奏。有多种起法和多种演奏形式。
[三棰]类包括:慢三棰(也称:大三棰)、小三棰(又名:三小锣)、踏三棰。用于人物观看山、水、人、物、景,思考问题和极度激动而摩拳擦掌、坐卧不宁、捶胸顿足等表演动作。
[四棰]类包括:慢四棰、硬四棰、大四棰、小四棰、倒四棰、四击头。分别用于剧中人物亮相、入坐、出门、下场、说诗、吟白。四击头是吸收京剧的击乐点法,主要用于武打戏。
[五棰]类包括:慢五棰、紧五棰、硬五棰、小五棰、半截五棰。用于人物道白、上下场、过场等。
[倒八棰]也称[三翻腰]。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起法有别。再者[倒八棰]节奏稍慢,[三翻腰]节奏快。用于搜门、换衣和其它动作。
[倒脱靴]类有紧、慢、繁、简几种演奏法。用于过场和亮相等。
[菜碟子]有紧、慢、大、小之分。用途很广,特别多用于人物道白、说诗等。
[滚头子]有大、小之别。大滚头子用大铜器演奏,小滚头子用小铜器演奏。用于人物上、下场,进、出门等。
[叫头子]有双环叫头子和单环叫头子两种,敲法有多种变化。用于人物激动时的互相呼唤。
[剁头子]是吸收京剧的击乐牌子。分紧慢两种,敲法多种。多用于武打戏。
[摩棰子]分紧、慢两种。一般用于人物情绪激动、双手颤抖、浑身疼痛、临死挣扎时的表演动作。
[钩棰子]有用大铜器演奏的钩棰子、用小铜器演奏的小钩棰子及吸收京剧的牌子反列锤三种。人物行路、走边、说板歌子、打拳舞棒和开场锣鼓及武打戏多用。
[拥棰子]结构比较简单,起法有多种。如:紧起拥棰、软起拥棰、破棰拥棰,还有:抢棰子、小拥棰(用小三件演奏)。速度、节奏比较自由,用途广泛。
[擂棰子]奏法简单,但有大、小、长、短、快、慢、强、弱、慢起渐快、弱起渐强,强起渐弱等多种演奏法。可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列棰子]有大列棰子、慢列棰子、硬列棰、紧顶棰、慢顶棰、单棰顶、单棰列等多种。用途广泛,节奏变化大,演奏点法比较多。
[豹子头]有双豹子头(又名:大豹子头)、单豹子头、小豹子头等多种。多用于有身份的人物出场、说诗、亮相、坐帐点将等。
[毛子头]主要分大毛子头和小毛子头两种,小毛子头又有五锣、六锣、七锣小毛子头之别。多用于文官、天官、小生、小旦、小丑上场。
[慢磨]有直接起奏(硬起)、三翻腰起奏、倒八棰起奏三种。多在思考、忧虑、取物及换衣时用。
[慢傲]也叫[傲棰子],是一首能够无限反复、节奏比较慢的牌子,基本点法结构比较简单,变化不大。主要有带牙子和双棰两种演奏法。一般用于比较缓慢的动作。
[长棰]点法比较简单,可视需要而反复,分单棰带牙子和双棰两种演秦法。用于人物上、下场、行路。
[慌场]分大慌场、小慌场两种。有紧、慢、单环、双环之别。用于人物问话、狂笑、呼叫等。
[乱砸]分紧、慢两种,还有吸收京剧的七棰乱砸,均可无限反复。用于紧张、激动、惊慌、痛苦情绪。
[亮钹]俗称[亮铙钹]。节奏自由,但有规律、可反复。有弱起、慢起、强起等起奏形式和捂音奏法多种。既可奏出很有气魄、庄重的气氛;也可渲染出阴森、恐怖的效果。
[望家乡]原是用于唢呐曲牌[地溜]后半部分的伴奏锣鼓点法。有全、半之分。可单独配合人物上场、行路时用。
[脚底风]基本点法变化不大,有快、慢之分,起法有别。用于人物抖马、跌跤、甩帽子等动作。
[金钱花]类:包括全金钱花、半截金钱花两种,有多种起法。多用于人物偷盗时上场、下场或伴奏杀人、放火、搜索、行凶等动作。
[水底鱼]是吸收京剧的击乐牌子,结构严谨、节奏紧凑,点法流畅明快,用秦腔锣鼓演奏别具效果,分大、小铜器两种演奏形式。用于人物上场、过场、走圆场等动作。
[急急风]有紧、慢之分,起法多种。多用于人物上场、下场、追击、行兵等气氛紧张、热烈的场面。是吸收京剧的击乐牌子。
[望门]分单、双两种。多在人物张望时用。
[马腿]用途很广,有多种演素法。
[夹钹]主要用于武打戏和操军、练马。演奏时所有乐器都捂住音重奏。
[加官小锣]主要用于人物“跳加官”时的表演。有全、半之分。
[出场锣锣]也叫[下场锣锣]。多用于文官、小生、小丑、小旦进、出门,上、下场等表演。
[架子]类:有大、小鹿架子,虎架子、龙架子、鬼架子几种。是专为剧中的鬼魂、龙、虎、鹿、猴表演时伴奏。演奏时加马锣、汤锣,也可加其它民间打击乐器。
(2)板壳锣鼓——是为有规律、有节奏的韵白伴奏的击乐牌子。个性鲜明、气氛热烈,速度一般比较紧凑,有:[板歌子]、[板壳子]、[鸭子拌嘴]、[魁星点元]、[大扑灯蛾]、[小扑灯蛾]等几种。
(3)整套表演动作锣鼓:——是专为成套舞蹈表演动作、武打场面组合而成的一种比较完整的、程式性比较强的、有规律但运用灵活的小型联套曲目。有以下几种:
[浪头]包括[大浪头]、[紧浪头]。起法多种,牌子组合可按表演动作要求增加、删减、反复。多用于人物出场、抖马等。
[起霸]也叫[拉架子]。用于人物“起霸”身段动作。
[搜门]用于人物惊慌失措、呼唤、寻找等表演动作。
[走边]为人物行走动作伴奏,多用于武净、武生、武旦、武丑表演。
[战场锣鼓]为校场比武、操练兵马、两军对阵、打出手等伴奏。一般加奏战鼓,有时加奏大鼓。
其中[起霸]主要包含下列牌子:[四击头]、[慢列棰]、[两棰]、[擂棰]、[倒四棰]、[亮钹]、[五棰]、[乱砸]、[剁头子]、[菜碟子]等。
3、板头锣鼓 用于各种板式的起板,也有的用在唱腔过门中间。各种板头锣鼓名称基本上预示着唱腔板式和速度以及大、小铜器的演奏形式。各种板式都有本身所属的多种类的板头锣鼓。板头锣鼓的速度以及采用大铜器或小铜器演奏,可根据角色不同、剧情需要安排。常用的有以下几类:
(1)“慢板”类 有[大塌板]、[二反塌板]、[紧塌板]、[一棰安慢板]、[一棰拦头]、[三棰拦头]、[长棰拦头]、[剁头拦头]、[慢傲拦头]、[八哥洗澡]、[苦腔子大塌板]、[苦腔子小塌板]等。
(2)“二六板”类 常用的有[二六摇板]、[二六原板]、[二六大带板]、[二六小带板]、[二六蛮带板]、[慢七棰二六带板]、[拉棰子二六大带板]、[长棰二六带板]、[八小锣二六带板]、[十小锣二六带板]、[喝场子二六小带板]、[哭腔子二六小带板]等多种。
(3)“带板”类 常用的有:[慢七棰带板]、[紧七棰带板]、[紧七棰二反带板]、[紧七棰带把带板]、[紧七棰干擂带板]、[三棰紧带板]、[浪头带板]、[浪头三棰带板]、[浪头二反带板]等多种。
(4)“箭板”类 有[大箭板]、[中速箭板]、[紧箭板]、[大起板]等。
(5)“滚板”类:有[慢滚板]、[紧滚板]。
4、曲牌锣鼓 主要是为部分秦腔曲牌特别是唢呐曲牌伴奏、渲染乐曲气氛的一种演奏形式。没有专用名称、乐器也因曲牌要表现的情绪而定。在点法上除乐曲间小节的强拍安排固定乐器演奏稳定节奏外,整个乐曲的击乐伴奏可根据旋律进行、情绪需要即兴发挥。常用的有以下几类:
(1)“祭奠”用曲,多用堂鼓、汤锣、铰子、碰铃等乐器伴奏。常用击乐伴奏的曲牌有:[祭沙]、[摆马枪]、[柳青娘]、[西番赞]、[三难女]、[青天歌]、[唢呐大开门]、[鬼推磨]、[王昭君]、[闹元霄]等。
(2)“练兵、起兵、观阵、行路、坐帐、比武”用曲,多用堂鼓、大锣、铰子、铙钹、小锣等乐器伴奏。有的曲牌加奏马锣。常用击乐伴奏的曲牌有:[慢起]、[紧起]、[地溜]、[普天乐]、[锦帆开]、[红绣鞋]、[石榴花]、[动銮舆]、[乌马]、[江儿水]、[将军令]、[神童歌]、[背番子]等。
(3)“拜寿、饮酒”用曲,多用堂鼓、铰子、牙子伴奏,有的曲牌也加小锣、钩锣、铙钹等乐器。常用击乐伴奏的曲牌有:[寿宴开]、[抱妆台]、[画眉序]、[元令好]等。
(4)还有常用曲[空场]、[尾声]的伴奏,基本上使用大铜器。
四、打击乐记谱法
有“形象符号”和“汉字谐音字符号”两种。这里对“汉字谐音字符号”说明如下:
汉字谐音字符号
大——单棰击干鼓或暴鼓。
个——单棰轻击各种鼓。
拉——左棰轻击,右棰重击,先后快速击干鼓或暴鼓
。
八——双棰同击干鼓或暴鼓。
嘟——双棰快速擂击干鼓或暴鼓。擂击时间在两拍以上,在嘟后加“……”记号表示延长。
得——单棰快速滚击干鼓或暴鼓。
冬——单棰击堂鼓、战鼓或喇叭头鼓。
丁——单棰击堂鼓、战鼓或喇叭头鼓边。
龙——左棰轻击,右棰重击,先后快速连击堂鼓、战鼓、喇叭头鼓。
彳——牙子独击。
巴——单棰击干鼓与牙子同响或击堂鼓等各种鼓边。
仓——钩锣、铙钹、手锣(有时包括铰子)同时重击。
顷——钩锣、铙钹、手锣(有时包括铰子)同时轻击。
空——钩锣闷击。
光——钩锣独击。
翁——钩锣边音或帮音。
才——铙钹、手锣(有时包括铰子)同击,或“小三件”同击。
采——铙钹独击。
扑——铙钹、手锣、铰子等同时闷击。
尺——铰子独击。
衣——休止。有时铰子独击。
儿——前一音的延长。
令——手锣轻击,或手锣、铙铰同时轻击。
呆——手锣独击。
葬——鼓板、手锣、铰子同击。
来——手锣轻击。
当——马锣独击。
乃——汤锣独击。
卜——梆子独击。
铃——碰铃独击。
乙——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