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资料价格继续波动,企业应对策略应多元化;工信部:加快培育发展原子级制造产业;我国在全球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

文摘   2024-11-26 13:09   北京  

中经头条




生产资料价格继续波动,企业应对策略应多元化

1124日,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411月中旬与11月上旬相比,15种产品价格上涨,35种下降

近期生产资料价格继续波动。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而国家统计局定期监测的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指标,帮助分析经济运行的状态和趋势。从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来看,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煤炭、农产品(主要用于加工)与农业生产资料中多数产品下跌。而从具体产品来看,化工产品的顺丁胶、农产品中的生猪(外三元)和煤炭的焦炭(准一级冶金焦)与11月上旬相比分别下降6.1%、4.1%和3.5%,跌幅居前;而非金属建材中的浮法平板玻璃(4.8/5mm)与11月上旬相比上涨4.2%,涨幅居前。

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影响企业成本与竞争力。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对中国实体企业产生了显著影响。首先,原材料价格的普遍下跌为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供了机会,尤其是黑色金属和煤炭等关键材料。本次焦炭价格下降3.5%或将直接降低钢铁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其利润空间。然而,市场竞争也因此加剧,企业可能需要通过降价促销来维持市场份额,这会进一步侵蚀利润。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实体企业可以采取多元化采购、期货合约锁定价格、加强库存管理等策略,以分散风险。例如,通过从不同地区采购原材料,可以降低单一供应商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此外,利用期货市场锁定未来原材料价格,可以保持成本稳定。研发与创新也是重要策略,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来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则能确保在市场波动时获得稳定的供应和价格。这些措施将帮助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工信部:加快培育发展原子级制造产业

日前,2024原子级制造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单忠德表示,加快培育发展原子级制造产业。

原子级制造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原子级制造是指按原子尺度结构或原子精度产品加工的制造业。相较传统制造,原子级制造是一种极限小尺度、极限高精度和从制造走向创造的制造终极形态。原子级制造的应用前景广阔,是下一代超精密制造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材料与制造领域的必然趋势。今年以来,原子级制造产业得到国家层面关注。8月31日,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曾在“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中点名“原子级制造”。此次单忠德表示,原子级制造是极具技术挑战性、产业创新性、国际战略性和经济带动性的未来产业,对于提升工业基础能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原子级制造正处于从理论创新与关键技术突破向产业化迈入的关键阶段。我国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大规模多样化的应用市场空间和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发展原子级制造迎来新机遇。

多方发力,加快培育发展原子级制造产业。此次单忠德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原子级制造产业。强化宏观指导,研究出台原子级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围绕重点领域谋划“揭榜挂帅”任务,支持建立原子级制造创新发展联盟,打造高水平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强化产业创新,加大产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格局,加速交叉复合型和工程型人才培养。强化生态建设,探索国家科技计划与金融联动机制,支持建设创新研发基地、中试平台、科技型孵化器等,构建原子级制造标准体系,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相关负责人在论坛上表示,希望未来继续深化原子级制造领域顶尖高校、研究院所、行业企业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原子级制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为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安全可控提供有力支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俞承志在论坛上表示,下一步,中国电科将担好原子级制造产业发展重任,加快推进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与国内优势高校企业协同发力,要素共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化齐头并进,共同将前沿基础研究转变为工程应用,筑牢原子级制造产业发展的根基。



我国在全球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成为防沙治沙国际典范

112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表示,我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500万亩,在全球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我国成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成为全球增绿贡献最大的国家和防沙治沙国际典范。

一是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新时代防沙治沙工作。出台关于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意见,编制实施“三北”六期工程规划、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对防沙治沙工作作出科学安排和周密部署,形成日臻完善的工作体系。

二是依法推进防沙治沙,基本形成系统完备高效的法治体系。构建起以防沙治沙法、森林法、草原法、湿地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法律为基础的防沙治沙法治体系,13个沙化重点省区出台防沙治沙条例或实施办法。不断加大普法、执法力度,防沙治沙法律制度规定和法律责任得到有效落实。依法压实各地各部门防沙治沙目标责任,完善考核评价指标和督查制度。

三是组织实施“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沙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组织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等一批重点工程,科学保护沙化土地5.38亿亩,有效治理沙化土地1.18亿亩,三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2.41%提高到13.84%,61%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绿线”向西移动300公里。近10年北方地区春季严重沙尘天气次数明显减少。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力以赴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2024年,三北工程区累计下达中央投资320亿元,推进实施重点项目287个,完成各项建设任务5700万亩,攻坚战实现良好开局,沙区生态状况持续改善。

四是强化科技创新,科学治沙水平不断提升。坚持以水定绿,选用推广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沙的树种草种,科学配置林草植被。建立了26个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和13个沙尘暴地面监测站,组织开展林草湿荒调查监测。科学推广宁夏中卫沙坡头、甘肃民勤、内蒙古磴口、新疆柯柯牙、河北塞罕坝等治理模式。加快防沙治沙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压沙固沙机械、灌木平茬机械、无人机飞播等得到广泛应用。

五是坚持治沙和致富相结合,沙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各地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利用沙区独特资源,适度发展中药材、优质牧草、经济林果、沙漠旅游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黄土高原、燕山山地、新疆绿洲等地形成一批林果、瓜果、木本油料等生产基地,年产干鲜果品48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5%,重点地区林果收入占农民纯收入一半以上。




-END-

文章节选自 中经头条


中经专网+


扫码获取完整报告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中经专网
“中经专网”由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主办。公众号追踪国内外重大政策、重大事件和热点、重难点问题,筛选总结、提炼分析,支撑用户把握新阶段,研判新形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