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是真实存在的,但并非无解

文摘   2024-09-13 21:58   广西  

昨天写了一篇《炒作资产负债表崩塌论的,到底想干啥?》,其实这里还有个背景没说,本月耶伦老太又要来了,在此之前,IMF是提过要求的,希望我们砸超过万亿美元去救房地产。

这就对上了。

为啥突然冒出那么多声音唱资产负债表衰退了?

我做自媒体的很清楚,一种声音搞到人尽皆知,全网炒作的沸沸扬扬,这背后绝对是有力量在推动的,不可能无缘无故很多并没有太多政经常识的普通人都会跑过来讲这个话题。

2008年次贷危机以后,我们搞了个4万亿救市计划。

有了这个当背书,美国人才敢敞开了三轮QE。

世界工厂制造力全开,能源源不断的输出各种产品给全世界,那么世界为了买到便宜的中国货,当然要拿更多的美元储备起来,否则怎么交易?

再想想,为什么美帝要求我们拿出来那么多钱来救地产?真的是为了我们好?希望我们经济繁荣?

笑话,真这样的话,干脆取消关税,解除对中国企业的各种制裁和限制,让我们自由的到欧美去做生意,你看经济能不能迅速恢复活力?

但它甚至一再加强了对中国制造的压制,隔三差五就搞点新动作,弄几个新的企业上制裁名单,又或者增加各种制裁项目。

但它偏偏那么好心的过来劝你,别放任资产负债表坍塌,你得赶紧放水救地产。

地产当然要救,但怎么救,如何救,我认为肯定不是把那些坑人无数的负豪们再变成富豪。

救地产的事一直在做,特别是在保交房上,我这个三线城市里,今年几个停工两三的楼盘都复工了,并且开始向购房者交付。

到底是保障谁的利益,这才是救的关键问题。

个人认为,救市,共同富裕,应该是从根本上给最基层的普通人托底。

现在刷各种自媒体到处看到一群怨气冲天的人,有人说,这是四十年第一次萧条。

笑死了,你真记得曾经的那些萧条吗?

那真是惨的连饭都没得吃。

之所以你能看到那么多人卖惨,有想过原因吗?因为现在自媒体发达,以前人悲惨只能自己默默消化,最多在街坊邻里亲戚朋友之间流传,除此之处,谁特么知道你是谁?

现在的年轻人说毕业找工作难,其实当年我毕业的时候找工作也难,倒不是说没有工作,只是真的没有我想要的好工作,我第一份工资甚至还没有上大学时生活费高,还得靠家里贴补,所以才会背井离乡到深圳。

在深圳第一份工作有400个人跟我争那个岗位,最后我能成功拿下,靠的还真是长相符合领导的审美……

每个人的坎坷,只要给个倾诉的平台,都是尼玛亚历山大。

2008年,我到东莞做调研。

现在大家都说长安很牛逼,你知道十六年前的长安有多惨吗?

大批电子厂老板跑路了,以前很多干这一行的都是香港台湾老板,但资本是不跟你讲感情的,人家一看行情不好,从07年开始,就有很多老板拖欠一堆上下游货款,工人工资,甚至连厂房租金都欠着,直接屁股一拍,就不回来了。

当时我是去给长安一家地产公司做咨询的,老板很愁,然后我也发愁,胡乱的出了个报告,其实心里一片茫然。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现在长安已经是中国电子重镇,那些跑路的台商港商企业都被国内企业给顶替了份额,并且做大做强。

有了产业,自然有了一大群收入不错的人,这些人自然也会有置业改善生活环境的需求,根本不需要我去给建议,房子自然就好卖了,无非是品质高的能卖贵点,搞点溢价出来,品质一般的,那就便宜卖了,也是能卖的动的。

所以你看,地产消费根子在哪里?

不是说你涨价,各种往里面灌水就能促进了消费,市场就活跃起来。

彼此击鼓传花搞炒作,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崩盘,因为接盘侠是有限的,接盘侠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但人的贪婪是无限的。

好,就按照你们的意思来,再往地产里注水,把这帮地产商捞出来,结果要么是他带着钱润了, 要么是有恃无恐,认为自己牛叉,闯了再大祸都没事,总会有人救的,就跟那帮华尔街金融人一样,搞出了次贷危机,然后国家来帮忙接盘,没有任何人有损失,无非是底下的金融高级民工迎来一波失业,雷曼兄弟的CEO甚至还得到了大把的投资,干起了自己的私募,所以这是有投资者欣赏他会亏钱,还是说有人为了保密付的封口费?

傻子都知道是后者。

其实要虚假繁荣真的很简单,印钞机都会,但我们国家不是美国,美国可以把底层拿去搞黄赌毒零元购来分散注意力,并且人家是移民国家,一看情况不对,还能放开移民制度,在全世界骗来精英和富豪填窟窿。

但我们有14亿人,金融,或者过度金融化搞服务业能容纳多少就业?

那么剩下的人呢?你要让他们干啥?

今天我弟弟给我打了个电话,他说,对金融很没有信心,行业里都是汉奸,怎么可能搞得好?

是啊,私货都藏在看似为民请命的话语背后。

我在19年就写过对地产的看法,我认为房价过高已经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封印住,救市是托底,不是拉起来,然后去发展经济,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我们完全可以把全球的高端制造业饭碗都抢过来。

我弟最近买了辆问界m7,他给我安利了很久,让我也去考个驾照买个车,说是颠覆了他对车的认知。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视频,一群加拿大人到中国来试驾各种新能源车,一边赞美我们的车物美价廉,一边大骂本国市场,简直就是糊弄傻子。

想起我之前还看过一个岛国工人的一天小确幸,他在丰田工厂里工作,收入不错,工作体面,住在一个小城市里,整个城市安逸幸福,所以为什么这些场景不能转移到我们这里来呢?

之前有人批评比亚迪的汗血工厂,说没有合资厂的待遇好。

我认为问题不能归结在人品上,不是我们人坏而洋人好,只是我们被挤兑得怕了,没有安全感,习惯了卷。

想想父母那一代为什么抠抠搜搜,不少人其实生活水平并不低,但仍然习惯了收集各种破烂,什么都舍不得扔。

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里一直是匮乏的,对今天物质极丰富的社会并没有完全适应过来,缺乏足够的安全感自然如此。

一个从小生活富裕,无忧无虑成长起来的人,会有这种习惯吗?

华为也不是一开始就能给员工开高工资的,你们知道当年腾讯的员工也曾过的惨兮兮的。

企业发展起来了,并且长长久久的习惯了自己的牛叉地位,自然有了自信,敢给员工发钱了。

过去相当长时间,很多行业、企业的高收入甚至都非常虚,更多的都是靠资产增值,而不是实实在在的劳务价格上涨。

等到资产泡沫被挤掉,收入自然下的很快。

所以靠着不停的往里面加制造泡沫的东西,得到的繁荣,谁在里面都会觉得不真实,于是急功近利。

当然了,我不是否认泡沫,只是反对过度泡沫化。

现在最重要的是输出卷的能力,我们新能源车为什么在海外能不停的从欧美日韩手中抢份额?因为我们的产品力的确很牛叉。

大家可以去找一个系列的视频,一群加拿大人到中国来试驾新能源车,其中各种对本国市场上那些垃圾的吐槽。

消费者不是傻子,好赖懂的分辨。

我是想说,中国制造已经比从前任何时候更加强大且有竞争力,我之所以非常看好美国降息后的行情,那是因为美国加息本身是给全球制造通缩,美元才是全球基础货币。

大家都没有美元了自然会减少消费,没钱了还消费个毛线,但即便如此,我们今年的出口还在增长,有人问,为什么数据好看,但我依旧体感冰凉?很简单,扛住美帝打压,还能增长的行业基本都是高附加值的产业,但这些产业并非劳动密集型,基本属于技术密集型,也就是说提供的就业有限,又因为它属于技术密集型,因此议价能力很强,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其实是被挤压了,因此一条线上的人都会觉得卷,压力山大。

但这个状态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的。

我今天在微博里说美元能创新高了,然后有人阴阳,大宗一样跌。

亲,涨价有先后,这世界分资源国、工业国和消费国,消费国靠着美帝偷偷放水,一直在通胀,但资源国和工业国却因为加息而被迫接受输出通缩。

黄金涨本质上还是全球资金对美元含金量的质疑,当你质疑货币的含金量,接下来就会囤积那些真正的财富——大宗商品。

然后大宗商品涨,资源国消费力增长,别忘了,亚非拉各地都在闹去殖民化运动,起码能跟掠夺资源的殖民者谈个新的分成条件,然后有更多的钱可以用于消费,那么购买力向谁去?

本月初的中非合作论坛,来了很多人,我们是可以继续强势输出所谓过剩的产能的。

但拉爆房价是立竿见影的,以时间求发展换空间的模式是需要承受一个逐渐找底的痛苦的。

08年、15年,我们并没有今天这么硬气,因此会舍弃长期利益,配合美国一把,但今时今日,我们有了更大的自主性,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宏观调控了。

我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我喜欢研究历史,站在大历史的维度里,今天的困难真的连个回调都算不上。

局外人的视界
一个爱显摆的尘世高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