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换血!瑞安一罕见“熊猫血”溶血新生儿成功获救

政务   2024-11-11 15:11   浙江  

近日,瑞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成功救治了一名患有Rh阴性溶血病的新生儿,医护团队与时间赛跑,经过紧张的换血治疗,患儿最终转危为安。

“母亲为Rh阴性血,患儿呼吸有点费力,皮肤有点黄,护士马上测一下黄疸值是多少?”10月21日,一名刚出生的早产宝宝被新生儿科医生匆匆抱回科室,责任护士立即给患儿佩戴好监护设备,吸上氧气,取来黄疸监测仪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为“5mg/dl”。新生儿科副主任钟西鹤闻讯赶来,了解情况后,下达了医嘱:“该患儿极有可能出现Rh溶血!需要换血,马上行脐静脉、脐动脉置管!”

溶血,意味着母亲血液中的抗体进入新生儿体内,发生免疫反应,破坏新生儿红细胞,属于十分高危的新生儿急症。一旦发生严重溶血症状,需要急诊输血和换血治疗,否则极有可能会导致新生儿贫血、水肿、胆红素脑病、心衰甚至死亡。

经过充分评估,并与患儿家属积极沟通、征得同意后,新生儿科决定立即为这名患儿进行换血治疗。

该患儿的母亲血型为A型Rh阴性,俗称“熊猫血”,这种血型在人群中相对稀少,且血液资源稀缺,主治医生立即与输血科协调匹配的血型。时间就是生命,在等待血源的时间,医护团队积极给予患儿蓝光照射、输注白蛋白等对症治疗。换血团队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组成,迅速准备好换血所需的设备和药品,为换血治疗做好充分的准备。

新生儿“换血”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简单说,就是医护人员一边从患儿的动脉抽出发生了溶血的血液,一边从其周围静脉同步输入新鲜的血液。换血量要达到患儿全部血容量的两倍。同时,换血的速度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因为速度太快,患儿体温会下降,导致心律异常,引起心衰、心跳骤停、休克等情况;速度太慢,新鲜血液易被外部环境污染,引起交叉感染,抽出血会凝血堵管,影响“换血”疗效。

在多方协调下,院方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了匹配的血型,换血治疗正式开始。换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严格监控患儿生命体征,确保换血操作的安全与精准。新鲜血液如同生命的源泉,缓缓输注到患儿弱小的身体里,为患儿带来了生机。

经过近3小时的紧张操作,换血治疗圆满结束,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各项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和悉心护理下,患儿在换血后1周就顺利出院。11月初,患儿在随访过程中,康复情况良好,未再出现黄疸等情况。

据介绍,新生儿RH溶血病是一种严重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如果不及时干预,将对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新生儿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溶血病最迅速而有效的方法,也是防止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最后一道防线。医生建议,有新生儿溶血病高危因素的夫妻双方,在孕前要做ABO及Rh测定,孕妇加强孕期监护及检查,发现问题时及时咨询产科医生,及时采取有效治疗,由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的概率将大大减低。

来源:天瑞地安

健康瑞安
发布健康科普、工作动态、政策解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