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河川道,秦巴山区人口聚集区。
一条小河,自北山而来,穿过安康市恒口镇元河村,缓缓流向远方。
秋日的恒口镇红星水库,湖水清澈,景色宜人。
10月17日一大早,67岁的村民王道长手持竹竿,站在河沟边的水塘边打捞水绵。塘中的植物有半人来高,疏密有致,一片郁郁葱葱。“我每天都会来,清理水草,维护水塘。这是大好事啊,让大家都能用上更干净的水。”王道长自豪地说。
半年前,安康市绿色秦巴环保公益服务中心的一群年轻人来村里调研,准备在这里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因为关系到附近村民和下游数千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镇村干部在详细了解情况后,欣然同意并积极协调一组石桥旁适量荒坡用于项目建设。
说干就干,顺流排列的12个水塘一天天建好,河水在桥下被全部拦截到水塘中,每个水塘都种上了茭白。他们还在当地发展起志愿服务队,负责日常种植和维护管理。
“茭白,它有强大的根系和独特本领,能够吸收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帮助净化水质。”安康市绿色秦巴环保公益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刘龙介绍,“这是我们在安康实施的第三个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项目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资助,小流域总面积1.73平方公里,涵盖了恒口镇元河村、庙垭村等地。眼前这个多级氧化塘库,日夜工作,净化水质,有效守护两村1133人的唯一饮用水源地。”
因一次志愿服务行动,“90后”青年李鹏博对于守护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一江清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发起成立了安康市绿色秦巴环保公益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绿色秦巴)。南水北调10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保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已成为安康人的共同价值追求,“河湖长制”深入推进,形式多样的“保护母亲河”志愿行动蓬勃开展。李鹏博和同事们也在水源地保护方面持续用功,不断探索最佳发力点,让社会组织在秦巴山区生态环保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安康市绿色秦巴环保公益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在恒口镇元河村一组调研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维护情况。
2019年,绿色秦巴工作人员在汉滨区关庙镇文化村探索实施了“涓流不息——乡村河流保护”活动暨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倡导村民做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堆肥,建设氧化塘、人工湿地等消减氨氮,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同步实施前端减源、中端消减、末端治理,为改善乡村小流域污染问题找到新路径。
如果说汉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大动脉,那么小流域就是毛细血管。人们逐水而居、产业因水而兴,改善小流域水质、保持源头洁净意义重大。
“汉江保护是一个宏大的主题,我们能做的可能就是很小的一部分。但也希望在小的方面做出成绩和亮点来。”刘龙说,我们找到这样的细分领域,把它做得更加专业。同时,积极发动村民志愿者参与进来,开展培训,带动增收,守护和保障乡村居民水源地安全,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目前,绿色秦巴已经完成了关庙镇石岭沟小流域保护项目、恒口镇红星水库乡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陈家院子乡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累计建设人工湿地、植草沟、氧化塘8412平方米,日处理水量40吨。如今,三处小流域的水质稳步提升至二类标准。
“目前,绿色秦巴共组建了15支乡村水源地环保志愿服务队,发展志愿者195人,累计参与日常巡河10200人次。”安康市绿色秦巴环保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李鹏博说,“在人工湿地种植茭白等水生植物还能帮助村民增加收入。绿色秦巴将持续提升环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村民参与度,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河流保护经验。”
在秦岭巴山,在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
人们用各自熟悉的方式
守护绿水青山
建设生态家园
作者:周亭松 | 编辑:胡可萱 | 责编:刘一薇 张涛 | 审核:张承喜 张维安
- 往期回顾 -
动动小手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