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六硐村村史村事

民生   2024-12-05 20:11   贵州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六硐村位于平塘县者密镇,属喀斯特地貌,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最高峰为弄毫尖坡,海拔905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温和湿润,四季较分明。村域面积10.07平方公里,境内森林面积3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90%。耕地面积2079余亩,其中田1400余亩,土500余亩。六硐村是毛南族主要聚居区之一,居住有布依、毛南等民族,辖18个村民组、15个自然村寨,总人口722户3026人。


六硐景区露营地

六硐取名源于6个天然石硐,为二合一村,由原名为“六硐大队”和“高山大队”合并为现在的六硐村。

六硐村的植物资源主要有杉、松、栗木、麻栗、枫香、香樟、五倍子等,珍稀名贵树种有脱皮树、柏树、樟木树、红榔、皂角树、沙朴等。境内的植物中,可用为药材的有白芨、金银花、牛膝、钩藤、黄金草、独脚莲、大血藤、水草等上百种。有9株古树,4株位于下舟,为黄连木、柏木、沙朴和红榔;2株位于三王庙,为樟木、柏木;2株位于甲塔,为红榔、皂角树;1株位于甲令坡头,为丛毛树。

野生动物有野猪、野猫、竹鼠、黄鼠狼、山松鼠等,蛇类主要有眼镜蛇、菜花蛇、乌梢蛇、五步蛇等。


游客在六硐景区休闲度假

六硐村于1950年设立有小学并建于平寨,建有供销合作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更名为“者六区”,管辖摆路、者密、六硐。改革开放后,修建平塘至六硐公路,后于1985年加修断头公路六硐至者密。2008年,国家实施农网改造后,实现户户通电,撤去六硐医院成立六硐卫生室和甲范卫生室、图书室,为当地群众提供服务。2017年进行六硐大道改造1.2公里,大道两旁建设人行道并栽有桂花树500余株,每逢桂花盛开时节,花香四溢,景色迷人。2018年,国家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户户能使用自来水,之后修建文化广场9个,7个村民小组实现垃圾清运,环境卫生质量逐一提高。

六硐村的“三拱桥”:坐落在六硐下舟寨脚的“三拱桥”又名“三孔桥”,建于清道光十三年,是前清年间六硐地方迄今保留较完好的一座民间捐献、土司资助而修建的三孔石桥,桥面平铺方块形石板,两边条石栏杆,栏杆两端各安放一对石圆鼓,鼓面镌刻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栩栩如生。

三孔桥不仅是村民下田劳作的过渡枢纽,也是通往广西的必经之路,还是村民的休闲聚会的好去处。人们在田地里劳作,经过一天酷热的劳累后总要在桥上小憩,桥上随时都有老人牵着孩童乘凉于两边的石栏上,谈天说地。


六硐村的荷花盛开

六硐村的摩崖石刻:摩崖石刻位于下舟鸡坡头,由杨家土司摹刻。据碑序文载,一樵夫偶见一巨熊从空中半崖的一条横向崖缝横穿而去,原来没有路的悬崖引起人们的悟觉。“既然熊能行走,我们要是加以开凿,也可行走,西去之路不是更为便捷,何必绕道?”当时负责开凿熊硚险道的工匠是四川省江安县的郭耀辉师傅,他是民国时期中央铁道部陆军工兵少校军需官,另一位是湖南省武冈县的铁道总监彭和清。抗战期间,为了南线抗日请他们抢修中国至越南的铁路,后因前线吃紧,蒋介石急需从南京迁往重庆,所以又改修黔桂线。因黔南事变的发生,在万古流芳摩崖石刻公德碑的一侧,另有清代道光九年立下的乡规民约碑一块,内容大致是关于社会治安和偷盗重罚的条款,可供后人考察和研究。那时若有盗窃田、地的瓜果菜豆之类的抓获后要重罚,至于挖墙割壁盗牛马鸡猪者,抓获后当场加以重罚,特别对聚众掳抢,诱拐民间妇女、姑娘者抓获“即刻沉河丢洞”,可见那时把处以极刑的“权”下放至民间,减少了“报、查、察、办”等环节的繁琐,以防“变卦”,直接由民间执行。这块“摩崖乡规”被列为平塘县文物保护单位,将“硚”字刻为“桥”字通用于此。

六硐村的民俗趣事:清代年间,六硐地区毛南族男人留长发,扎独辫,盘于头顶,用长约3米的白帕包头,包后留出一端线须挂于左耳上,称“大套头”,身穿蓝色土布长衫,腰束有须腰带,束后留出数厘米线须挂于左腋下,之后不再留长发,改穿短服,仍包白帕。清初妇女上身穿马鞍衣,下身穿上紫下红百褶裙,之后改穿蓝衣青裤,衣脚长过膝,袖口大到30厘米。领口、袖口、衣边、衣脚、裤脚皆用青布镶滚成3褶大滚边,滚边内侧又镶彩色大栏杆和小花边,腰束青布绣花围腰,胸前挂银链,双手戴银镯或玉镯,颈戴项圈,脚穿夹尖绣花鞋。年轻女子留长发,扎独辫;已婚妇女将发挽于脑后,称“绾梗交”,别银簪、铜簪或玉簪,头搭青布帕,称“搭腰罗帕”。解放后中青年妇女已改穿便服,装饰简化,只有老年妇女才穿古装。

六硐村的特色食品有狗肉、花糯饭等。六硐地区毛南人喜吃狗肉,招待贵宾以狗肉为上品,喜用狗血汤煮粥吃。每逢四月初八传统民族节日,人们都有做花糯饭的习惯,主要有红、黄、紫、白等4色。紫色的染料是枫香叶汁,黄色的染料是密蒙花汁液,红染料是用红兰草经水煮而成,白色即为糯米的本色。制作时,将提取花叶液汁,加水后,把糯米放入其中浸泡一天一夜,等其上色后放入木甑中蒸熟,便得到花糯米饭。花糯饭色泽鲜艳,晶莹透亮,香气袭人,质地柔软,味道鲜美。




源丨《黔南日报》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一期:时代长河中的城市变迁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二期:大道如虹通衢畅 如添飞翼强发展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三期:以“长”治河 绘就碧水清流新画卷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四期:社区里的“移动管家”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五期:天眼之城平塘的“观天探地”之旅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六期:2021,每个人都了不起!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七期:县两会综述:凝聚伟力谋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八期:忙年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九期:火树银花元宵夜 彩灯万盏熠霞流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十期:文明实践出成效 时代新风入万家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十一期:百花盛开映暖阳 传统文化展风采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十二期:寻觅春意 寻味乡愁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十三期:茶山上的“来客”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十四期:劳动者之歌:手上有绝活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十五期:“真正的勇士” 处处不提爱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十六期:花开新时代 童心向未来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十七期:水龙狂欢送祝福 文化传承绽异彩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十八期:我是共产党员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十九期:毕业季 就业“急”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二十期:今天,致敬最可爱的人!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二十一期:走进乡村看丰收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二十二期:黔粤携手  一路“黔”行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二十三期:“冒牌”音乐老师的梦想课堂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二十四期:走进乡村看丰收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二十五期:幸福平塘 非凡十年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二十七期:时光里消逝的印痕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二十八期:科学农业  数字四季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二十九期:喜迎县两会   代表委员看变化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三十期:年前一道菜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三十二期:万象“耕”新  广袤田野抽新绿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三十三期:桃红李白春色美 赏花踏青正当时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三十四期:致敬每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者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三十五期:向上的少年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三十六期:天眼之城溢书香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三十七期:接好驻村帮扶“接力棒” 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

推荐阅读:

【故事里的平塘】第三十八期:相约天眼之城 纵情水龙狂欢





凤 石明钢丨责编:韦乐乐

校审:简定娟 罗再祥丨审核:吴贵梅丨审:孟景毫

天眼之城平塘微信公众号刊登的所署名为平塘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特约撰稿人的作品为平塘县融媒体中心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违者必究。


点在看分享一下吧~




天眼之城平塘
“天眼之城平塘”公众号,是在中共平塘县委宣传部领导下,由平塘县融媒体中心负责运营管理的融媒体矩阵之一。欢迎投稿,投稿邮箱:jpwxxtg@126.com, 联系电话:0854-723181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