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河北邢台一位女子吐槽,在工商银行取款25000元时,遭遇了银行的多次电话核实,导致她耽误了20分钟。女子质疑,为何取自己的钱会遭遇如此多的障碍,并质疑银行的服务问题。银行柜员称,女子要取的25000元是当天进账的,当天就要取。网友纷纷表示,银行是出于对客户账户安全的考虑。2024年11月27号,一河北邢台女士在工商银行取款时遭遇困扰。因钱为刚存入,被要求额外验证,如电话确认信息,持续约20,令她十分不满
银行解释此举为保证资金安全,防诈骗。女子则认为增加麻烦,影响用户体验。
客户不满:服务太折腾?
事件引发关注,广大网友看法不一。一部分网友觉得银行规定过于繁琐与不切实际,缺乏人为用户考虑,用户应享有自由取款的权利。有人质疑银行此举旨在怕客户取钱,认为这简直是对用户的一种侮辱智商。
另一部分理解银行,因金融诈骗多,需严防。大额取现可能违法,银行有责任确保交易合法安全。
法律视角:银行可限客户取款?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储户有权随时取款。银行也需保交易安全,防洗钱、诈骗。虽合法,但合理性和客户需求需有效权衡。银行的这一措施虽然在法律上是被允许的,因此,尽管储户有权随时取出资金,但在特定情况下(如大额取现或有可疑交易行为时),银行有权要求提供额外的信息或进行身份验证。但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客户的实际需求,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权衡。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提供更加人性化和高效的服务,避免客户感到不便和不满。
如何平衡安全与服务?近些年来银行等部门的此类事件越来越多各种莫名其妙的限制取款不切实际的需要本人到场等要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诸多不满
此事件反映银行服务中的问题:安全与效率、体验平衡。银行需采取措施保安全,但也不能过度影响客户的服务体验。
理想解决方式是,银行用技术优化身份验证,减少等待时间,同时确保安全。也应在客户服务上更灵活,提前告知大额取现政策,避免困扰。这一事件反映了当前银行服务中存在的一个常见问题:安全与效率、客户体验之间的平衡。银行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来防范诈骗和非法交易,但这些措施不能过度影响客户的正常使用需求。
理想的解决方式是,银行可以通过优化技术手段,如使用更加便捷和快速的身份验证方式(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来减少客户等待的时间,同时确保交易的安全性。银行也应当在客户服务上更加灵活,针对大额取现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客户相关政策,避免让客户感到突然的困扰。
据悉,我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近两年时间,中国工商银行主动发挥防线和关口作用,通过智能风控、联防联控、创新服务、入企宣教等措施织好多层“防护网”,打好协同“组合拳”,全力管控企业账户涉诈风险,助力群众守好“钱袋子”,有效践行金融为民使命。
2023年11月,工商银行接到公安机关冻结指定账户紧急指令,湖北某企业财务人员被犯罪分子所骗,当天下午两点将企业数百万资金划转至犯罪分子掌握的虚假企业账户。经核实,该笔资金在财务人员划转后两分钟内即被工商银行拦截,成功为企业避免了损失。
2024年11月,工商银行天水七里墩支行收到一面锦旗,原来客户张先生前往该支行办理跨行汇款业务时,被及时劝阻并避免了一起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客户对该行细致耐心、热情专业的服务十分感激,特制作了一面锦旗表示真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