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鸿万立IPO明天上会:涉嫌违规融资近7亿引争议,现金流紧张却坚持分红套现,寄售模式收入确认存疑再添迷雾

财富   2024-11-07 10:53   新西兰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升温,汽车零部件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泰鸿万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鸿万立”),作为该领域的佼佼者,也踏上了冲刺资本市场的征程。然而,其IPO之路却并非一片坦途,违规融资、现金流紧张、分红套现以及寄售模式收入确认存疑等问题,为这家公司的上市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泰鸿万立主营业务涵盖汽车结构件、功能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与多家整车厂商及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今年517日,泰鸿万立正式向上交所提交了沪主板IPO申请,并在经历了两轮问询的严格考验后,于118日迎来了上会的关键节点。本次IPO,泰鸿万立计划募集资金11.5亿元,旨在扩大产能、优化产品结构并补充流动资金,以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违规获取资⾦近7亿 体外资⾦粉饰业绩存疑

据招股书披露,泰鸿万立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通过虚构合同或订单的方式,从旗下两家子公司济南泰鸿、保定泰鸿进行资金流转,涉及贷款金额高达4.51亿元,其中子公司转回金额3.77亿元。这种看似合理的企业资金管理,实则暗藏“转贷”玄机,触及了“骗贷”的红线。

转贷,即企业借助子公司虚构交易,以此作为资金需求证明获取银行贷款,再将资金迅速归集到母公司账户统一调度使用。泰鸿万立的这种行为,不仅规避了银行对贷款用途的监管,还将资金用于可能不被银行贷款政策所允许的用途,本质上构成了对银行资金的非法占用。
更为严重的是,泰鸿万立在同一时间段内,还存在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应付银行承兑汇票交易,涉及金额合计约3亿元。公司通过向子公司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和信用证,并在之后贴现用作营运资金,贴现金额逐年攀升,分别为8771.49万元、8000万元、13182.67万元。
这种无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贴现行为,使得泰鸿万立能够获得大量流动资金,但这些资金并非来源于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而是通过金融操作获得的。这种行为不仅可能损害公司的财务健康和市场信誉,还可能触犯相关法律法规,构成欺诈行为。
面对外界的质疑,泰鸿万立在招股书和问询函回复中解释称,这些资金均用于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存在非法占用银行贷款资金的目的,且已清理完毕。公司实际控制人应正才、应灵敏也出具承诺,若因此受到行政处罚,将无条件支付相关费用、罚金或其他经济损失。
然而,这些解释并未能完全打消外界的疑虑。市场认为,泰鸿万立通过子公司进行的这一系列复杂资金流转操作,缺乏透明度,容易引起外界对公司内控管理制度和财务数据真实性的担忧。尤其是公司是否存在体外资金粉饰业绩的行为,仍有待进一步核实。
泰鸿万立的违规“骗贷”和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贴现行为,不仅暴露了其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漏洞和风险,也对其上市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未来,泰鸿万立需要更加透明、规范地运作,积极回应市场和监管机构的质疑,以重建市场信心并顺利实现上市目标。
债务重压之下,现金流紧绷如弦,泰鸿万立却分红募资补流两不误
除了违规融资问题外,泰鸿万立的现金流状况同样令人担忧。招股书显示,尽管公司近年来营收和净利润保持增长态势,但债务水平却持续攀升。2022年末,公司的长短期借款总额高达6.12亿元,而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仅有1.04亿元,资金缺口显而易见。到了2023年末,虽然债务压力有所缓解,但资金缺口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公司的自由现金流为负,面临着巨大的资本支出压力。

在这种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下,泰鸿万立却仍然坚持分红套现。2020年和2021年,公司分别派发现金红利2000万元和4000万元,其中大部分被实控人应正才父子收入囊中。此外,应正才还通过减持股份成功套现近3000万元。这些分红套现行为无疑加剧了公司的资金紧张状况,也让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产生了严重质疑。
更为令人惊讶的是,在公司实控人“先分红落袋为安”之后,泰鸿万立却计划通过IPO募投项目从资本市场高额募集资金来填补资金缺口。其中,高达3.14亿元(占比27.30%)的资金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这种做法无疑引发了市场的广泛争议和质疑,让投资者对公司的上市动机和诚信度产生了严重怀疑。
寄售模式收入确认存疑,回复内容前后矛盾引关注
除了上述问题外,泰鸿万立在IPO审核过程中还面临着寄售模式收入确认的质疑。早在第一轮问询时,交易所便对泰鸿万立的寄售模式收入确认提出了详细的问题。然而,泰鸿万立及其保荐机构、会计师在回复时却存在前后矛盾的情况。对于收入确认时点的描述模糊不清,使得市场对其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产生了严重疑虑。

在回复中,泰鸿万立先是表示内销汽车零部件产品经客户领用或签收后确认收入,外销零部件产品则在完成报关并取得出口报关单后确认收入。但随后又提到公司是根据客户出具的结算单经核对无误后确认收入的。这一表述与前面的描述存在明显的冲突,使得收入确认的时点变得模糊不清。
更为关键的是,泰鸿万立在回复中并未明确说明是否存在跨期确认收入的问题。尽管在后续披露中提到了部分客户的结算模式和对账周期,但并未直接回应跨期确认收入的具体处理方式。例如,对于长城汽车的结算模式,泰鸿万立表示是根据上月11号至当月10号的领用情况当月通过电子邮件提供结算单,但并未说明是否针对跨期的领用进行了调整。
在审核中心问询函中,泰鸿万立再次被要求进一步披露寄售模式下发出商品的仓储管理、仓储费用、盘点、领用对账和风险承担情况,并分析寄售模式发出商品的管理和内控是否健全有效以及收入确认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然而,泰鸿万立的回复仍然未能完全解答市场的疑虑。
经过对比和分析,市场发现泰鸿万立在回复中关于寄售模式收入确认时点的描述存在明显的矛盾和不一致之处。这不仅引发了市场对泰鸿万立IPO审核进程的关注,也对其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产生了更为严重的质疑。
综上所述,泰鸿万立在冲刺资本市场的道路上可谓荆棘满布。违规融资、现金流紧张、分红套现以及寄售模式收入确认存疑等问题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法律风险和市场质疑,也为其IPO之路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未来,泰鸿万立需要更加透明、规范地运作并积极回应市场和交易所的质疑以消除投资者的疑虑和担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际投行研究报告
九三学社社员!个人读书笔记,专业财经研究,我读什么你看什么,不接任何软文广告,请勿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