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副校长单崇新:“硬核”科研下的柔软初心
文化
2024-11-08 12:54
广东
在科研的浩瀚星空中,郑州大学副校长单崇新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以坚韧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在金刚石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他怀揣着一颗柔软的初心,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成为了学生们心中的楷模。
单崇新出生于 1977 年 12 月的河南长垣。1995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开启了自己的学术之旅。本科毕业后,他前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深造,并于 2004 年获得博士学位。随后,他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和英国诺丁汉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 年,单崇新放弃了国外的优厚条件,毅然回国,进入中科院工作。2015 年,他选择回到家乡河南,入职郑州大学。
回到河南后,单崇新从零开始建立金刚石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方向。河南的金刚石产业基础雄厚,但在前沿研究方面相对欠缺。单崇新和他的团队长期扎根教学科研一线,几乎没有周末和假期,经过无数次实验,攻破了金刚石材料与器件的部分关键技术瓶颈。他们开发出高纯度金刚石单晶和两英寸光学级金刚石晶体,实现了进口替代,部分结果在企业实现了转化,推动了我国金刚石产业的发展进步。
单崇新的科研成果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在国际上获得了高度认可。他的研究成果被中央电视台、《中国科学报》、《河南日报》等媒体报道。他先后主持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仪器研制项目、区域联合创新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 400 余篇,被 sci 引用 16000 余次,授权发明专利 15 项。
单崇新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研工作者,也是一位热心的科普宣讲者。他认为,如果让农村地区的孩子能及早接触科研前沿的知识,种下科学的种子,或许对他们大有裨益。自回到河南,他便启动了科普育人模式,和学校的教授、博士们一道,将前沿的科研科技知识,通过身体力行,普及给乡村的孩子们。
这些年,单崇新和团队的足迹遍布驻马店闫洼村、三门峡卢氏、长垣、原阳等多地。他们通过举办科普宣讲、科普展览,给孩子们送上一道道“知识大餐”。从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中,单崇新感受到了这项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他的科普育人模式不仅培养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大学生们奉献社会的信念和精神。
在教育方面,单崇新有着自己独特的理念。他认为,作为教师,首要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让学生在更高的平台上见识更广阔的世界。他希望学生能够站在他的肩膀上,发现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从而站到更大的舞台上。
在教学过程中,单崇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他提出科普育人模式,通过小到班级小组赛、团队赛,大到国家级、国际大赛等方式,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在他的培养下,很多学生实现了人生的跨越,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单崇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们的高度认可和赞誉。他的学生们表示,单老师不仅是他们的学术导师,更是他们的人生导师,他的教诲和鼓励将伴随他们一生。
单崇新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原学者、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及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众多奖励和荣誉。2024 年,他被评为“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面对荣誉,单崇新始终保持着谦虚和谨慎的态度。他表示,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对他团队的鼓励和支持。他将继续带领团队,在科研和教育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郑州大学副校长单崇新以“硬核”科研和柔软初心,诠释了一位科研工作者和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在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