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
而如果没有吴谢宇发.给0舅0舅的信息,谢天琴被发现的时间
记者了解,吴谢宇的爷爷奶奶一.直生活在福建仙游度尾镇,老宅是一栋两层自建楼房,前年就已经建成,但是楼体外还裸露着红砖,而房间内,却仅有简单的家具,一层通往二层的楼梯,连护栏都没有安装。
吴谢宇2岁的时候便随父母从老家搬去了省城福州,但是逢年过节,他还是会和父母一起回到老家,2010年,吴谢宇的父亲去世,但谢天琴还是经常会带着吴谢宇回公婆家看望,关于吴谢宇,老家的亲友也算比较熟悉。
吴谢宇爷爷的邻居何凤英(化名)告诉记者,吴谢宇两三岁的时候,便和父母一起搬到了福州,一年就过年回来一次,也待不了几天。“小时候看过他,后来他去外面上学,长大了也认不出了,但知道他们家这个孩子学习很好,想不到会出这样的事。三年前听说后,到现在也不敢相信。他们这一家很可怜,爷爷老年痴呆,一直在外面捡垃圾,让他别捡劝不听,姑姑也有精神问题,还有另一个姑姑住在精神病院,还发生这样的事。”
可能会更晚。
法院:双方感情未彻底破裂,驳回诉讼请求
经审理,法院认定以下事实:原、被告于1980年12月结婚,婚后育有子女三人,现均已成年成家。夫妻共同财产有两套房屋,另有入股、投资、存款数十万元。
法院认为,婚姻应以夫妻感情为基础,原、被告共同生活近40载,且将子女三人抚养成人,40载携手岁月,风里雨里实属不易。双方虽因琐事发生矛盾,但并不足以导致夫妻感情彻底破裂。年少夫妻老来伴,晚年生活更加需要相互支撑,原、被告今后只要能互谅互让,相互珍惜,加强沟通与交流,妥善处理化解现有矛盾,仍是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故对原告王花的离婚之请求不予支持。
2020年12月2日,法院判决如下:驳回原告王花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50元由女子承担。主审法官告诉记者,该案目前仍在上诉期,王花是否上诉,目前尚不清楚。
赞同判决者:法院用心良苦,判决合情合理合法
记者注意到,该案之所以引发关注,一是2021年起实施的民法典规定离婚将有30天的“冷静期”,相关话题仍有很高关注度;二是王花和老伴年过六旬,诉讼离婚实属少见;三是法院判决侧重“说情”,释法说理不够,引发争议。
对于法院判决,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建称,婚姻自由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也包括离婚自由。“离婚的方式可以是协议离婚,也可以是诉讼离婚。当双方不能通过协议的方式离婚时,就可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这就是离婚自由。”
付建称,“婚姻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是受到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限制的“有限的自由”。夫妻一方起诉到法院后,法院并非一定就会判决双方离婚,法院要考虑双方的意见以及二人的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状况、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以及有无和好的可能等多方面考虑。所以,原告起诉后,是否能够离婚,其决定权在法院,而不在原告,这就是对“离婚自由”的限制。
本案中,王花夫妇均是年过半百的老人,年少相识并组成家庭,共同养育子女三人,携手相伴40年。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双方这么多年风风雨雨都过来了,子女也都成家立业了,正是人生享乐的时候,尽管生活中有些磕磕碰碰,但相信夫妻几十年的感情还是挺好的,而且男方还是想将这段婚姻持续下去,法院这样判决可能是觉得双方的婚姻确实没到非离不可的地步,还有缓和的余地,毕竟几十年的携手相伴并不容易,还是希望女方慎重考虑,给双方一次机会。“我认为法院这样判合法合理”。
北京乾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郑晓静同样认为,该判决符合法律规定。“本案核心在于男女双方是否符合离婚条件,判决是否离婚是以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为标准,这是认定判决离婚的条件。”结合本案男女双方提交的证据,法官认为“双方虽因琐事发生矛盾,但并不足以导致夫妻感情彻底破裂”,即男女双方感情未破裂,不符合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应准予离婚”的情形,因此,法院驳回了王花的离婚诉讼请求。
“如果女方仍想离婚,其须提供证据证明符合‘应准予离婚’的条件,如男方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或实施家庭暴力, 或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或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等。”如果王花能提供这些证据,法院应判决离婚。
郑晓静说,行使婚姻自由权,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婚姻法明确规定结婚条件与程序、离婚条件与程序,婚姻自由不是绝对自由,而是相对自由。婚姻自由权,既不允许他人侵犯,也不允许滥用,更是一种责任。
河南风向标律师事务所律师单艳伟认为,如果王花夫妇的行为不存在《婚姻法》规定的应准予离婚情形的,她认为法院的判决合情合法。“王花夫妇结婚40年,现均已步入老年,不同于年轻人之间的离婚诉讼,老年人无论从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更需要家人的陪伴。”
单艳伟称,目前两位老人的三名子女均已结婚成家,能陪伴老人的时间有限,所以生活中两位老人更需要彼此相互陪伴。离婚后,单身老人的生活会更加艰难。即将实施的《民法典》设置了离婚冷静期,目的也是更好的维护小家庭的稳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了,社会才会更和谐。本判决做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我认为是很好的判决”。
质疑判决者:灵魂的呐喊不应该被拒绝
对于法院的判决,济南律师王玉琴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法院没有考虑女性的切身感受,许多女性的婚姻根本不幸福,但为了子女都忍了,想等到子女上大学或成家立业后再离婚,法院的这份判决把这部分女性的最后希望都打碎了!”
王玉琴称,女性一般不到忍无可忍是不会提离婚的,“王花难道不知道自己年龄大了,需要人陪伴吗?她肯定反反复复考虑过了,但她仍然提出离婚,那就是她实在忍受不了了。”
王玉琴还认为,法院不宜对离婚管得太严,“可以适当放松一些,离婚后两人若觉得感情好,还可以复婚,又不麻烦,何必不让人离婚?”
王玉琴称,现在法律对婚姻的规定是宽进严出,结婚容易离婚难,“我觉得不太对,应该严进宽出,设立结婚冷静期,婚前一定要考虑好,结婚后才会珍惜。”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何永萍同样认为,离婚自由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离婚冷静期也仅仅只适用登记离婚,但凡通过法院诉讼离婚的,又有多少是冲动离婚呢?”且不说法院立案过程繁琐,单就漫长的审理过程,对于围城中的两个人天天冷眼相对就是巨大的痛苦与煎熬,“能够并愿意承受这一切的老年人又有多少?”
何永萍说,婚姻幸福与否,只有当事人知道。“我个人认为不是本人,最好不要评论指导他人的婚姻,多少人间悲剧本可以避免,却因为人为因素而发生呢?”既然法律赋予了人们离婚自由,就应该不分年龄、种族、身份平等的适用法律,不能因为老年人就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年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更应听听他们心里最真实的想法,“灵魂的呐喊不应该被拒绝”。
何永萍说,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当老人年轻了为孩子,为父母,从而忘记、忽略自己的追求,老年了,是否更应该让他们为自己活一把呢?难道一生隐忍,连晚年想维护自己的一点点权益也要被剥夺?!
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张仕艳也称,离婚没有年龄限制的,只要是民事行为能力人就行。六旬老太离婚了,也不是没可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婚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法院考虑到婚姻家庭稳定,判令王花不予离婚,可谓用心良苦,但可能好心办了坏事,因为两位老人婚姻持续多年,不等于未来就能和睦共处,相伴余生。“最为关键的是,不能以好心之名,违背老太的意愿,因为这实际上还是侵犯了老太的婚姻自主权。”
张仕艳称,现代社会男女平等,无论是老太太还是老爷子提起离婚,只要满足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离婚条件,就应当判予离婚。
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婚姻家事诉讼律师龙中美称,从王花的起诉书描述来看:“被告脾气暴躁,容易发火,经常对原告非打即骂。为了照顾年幼的子女,原告多年一直忍气吞声。现原、被告子女均已成年,并参加工作且成家”。可见,在这段长达近40年的婚姻关系中,被告很有可能存在家暴行为,但王花没有证据证明。王花隐忍多年,一直等到孩子全部成家立业才提出离婚,将离婚对孩子的影响降至最低,这本身就可以反映出王花有着强烈的离婚意愿,且双方的夫妻矛盾经过多年相处仍然无法调和,法院这一次判决不准予离婚根本不会起到什么改善作用。
“相反,因为法院这一次判决不准予离婚,王花需要在这份判决书生效后6个月后才能再次起诉。” 龙中美称,根据判决书可以看出,案件今年10月28日立案,12月2日法院作出不准予离婚的判决,上诉期十五日加六个月,王花需要在2021年6月下旬才可以提起第二次离婚。“在这漫长的等待期中,王花是否会继续受到被告的打骂,其人身安全如何得到保障?被告是否会转移夫妻共同财产?法院认为双方仍有沟通和好的可能,那法院在判不离后是否有跟进调节双方矛盾?”
在无法回答上述问题的情况下,龙中美认为法院的“为你好”判决不准予离婚是非常无力的,是一种类似于行政机关的“懒政”行为,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是王花再次起诉,法院判决准予离婚,“这中间除了延长了离婚时间外,不产生任何正向意义”。
记者了解,吴谢宇的爷爷奶奶一直生活在福建仙游度尾镇,老宅是一栋两层自建楼房,前年就已经建成,但是楼体外还裸露着红砖,而房间内,却仅有简单的家具,一层通往二层的楼梯,连护栏都没有安装。
吴谢宇2岁的时候便随父母从老家搬去了省城福州,但是逢年过节,他还是会和父母一起回到老家,2010年,吴谢宇的父亲去世,但谢天琴还是经常会带着吴谢宇回公婆家看望,关于吴谢宇,老家的亲友也算比较熟悉。
吴谢宇爷爷的邻居何凤英(化名)告诉记者,吴谢宇两三岁的时候,便和父母一起搬到了福州,一年就过年回来一次,也待不了几天。“小时候看过他,后来他去外面上学,长大了也认不出了,但知道他们家这个孩子学习很好,想不到会出这样的事。三年前听说后,到现在也不敢相信。他们这一家很可怜,爷爷老年痴呆,一直在外面捡垃圾,让他别捡劝不听,姑姑也有精神问题,还有另一个姑姑住在精神病院,还发生这样的事。”
2月初,吴谢宇曾给自己舅舅发短信,称自己将和母亲在春节前返回福建,希望舅舅前来接车,而吴谢宇的舅舅没能等到他们,于是产生怀疑,最终开谢天琴家的门发现了她的遗体。
很多人说,如果吴谢宇不打这个电话,谢天琴的遗体会被隐匿得更久,因为按照吴谢宇此前给亲友的说法,他和母亲已经前往国外,没有人会想到,在国外陪吴谢宇读书的谢天琴几个月来其实一直都被厚厚的保鲜膜和活性炭包裹在。
而吴谢宇为何在杀害母亲之后的7个多月,选择“自曝”犯罪现场,也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奶奶去世后20天
吴谢宇被抓获
而吴谢宇给他舅舅发接车短信的时候,其正在河南,据福州警方2016年2月14日后发布的悬赏通报显示,吴谢宇距离当时最近一次出现,是在河南一处银行ATM机的摄像头前,时间是当晚的10点53分,此后,吴谢宇似乎“人间蒸发”,直至4月21日被重庆警方抓获。
有平台曾刊发过一篇名为《吓cry的render和我的GRE备考经验分享》的文章,分享参加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经验,而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吴谢宇。吴谢宇参加GRE的考试时间是2014年9月,而文章刊发的2016年3月,吴谢宇已经被福州警方列为犯罪嫌疑人,按照时间推算,这篇文章正是吴谢宇在弑母前后写作的。
“对大陆考生来说,新GRE考试的难点主要在Verbal(语文部分),Quantitative(数学部分)的难度基本在高中水平,挑战不大”“备考GRE的重点,自然就落在了Verbal部分。当然这并不是说Verbal部分的成绩就能够短期提高,因为词汇量和阅读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人说GRE考的就是单词,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要想在Verbal部分中拿到理想的分数,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掌握相当数量GRE水平的学术阅读词汇”这样的言语,或许是无法和那个在夜场中与顾客打趣儿,而希望多得到几百元消费的吴谢宇联系在一起的。
最终,吴谢宇在当年的GRE考试中获得了“V165、Q170、AW4.5”的成绩,“这样的成绩算得上是非常优秀了,而能写出这样的学习经验,可以说是‘学霸’型了。”一位参加过两次GRE考试的学生告诉北青报记者。
而这样的高分,也让吴谢宇拿到了培训机构6000元的“高分奖学金”。
为何“自曝”犯罪现场?
按照生活在福建的亲友们的理解,2015年7月后的吴谢宇和母亲,应该已经在美国过上了吴谢宇做交换生、母亲陪读的生活。
吴谢宇的姑丈告诉记者,2015年7月以后,他们就再也没见过吴谢宇的母亲谢天琴,而据吴谢宇说,母亲已经离开生活的福州,准备前往美国。随后,谢天琴辞职、和亲友们借钱,而实际上,谢天琴交给单位的辞职信,以及发给亲朋们的借款消息,都是吴谢宇伪造的。
据福州警方通缉令显示,在2015年7月11日,吴谢宇杀害了母亲谢天琴。
而直到2016年2月,人们才知道谢天琴根本就没有走出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家属楼的那间单元房,她被一层一层的塑料布包裹,塑料布中间还被塞上了吸收味道的活性炭,两个摄像头
正
来 源 | 小树妈妈
最近著名的衡水有一个学校发生了这么一个事,说来还挺玄幻的,不知姐妹们听说没。
有位孩子妈妈在网上发声,说自家孩子上阅读课时只是抬头看了眼黑板,结果被学校判了违纪。
孩子之前还有5次违纪分别是:上课说话、迟到、晚自习时睡觉、考试时说话、宿舍铃响第二次时不在床铺上。
加上抬头看黑板这次,凑满了6次违纪,给了停课一周的处分。
妈妈和学校沟通了几轮,得到的结果都是必须停课。
孩子听说后崩溃到大哭,问妈妈“停课7天该怎么办,如果这样下去,是不是连大专都没得上了?”
衡水的学校,卷是出了名的,别说停课一周了,就是3天不上学,都会被秒甩,孩子和家长都是满满的担心。
这件事让我想起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黄灯老师的一段话:
“我宁愿学生们在课堂上活蹦乱跳,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有漏洞,也充满热情。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安静地记笔记,缺乏交流的兴趣,显得淡漠无情。
我充分感受到教育像一场慢性炎症, 中小学时代服下的猛药、抗生素、激素,到大学时代,终于结下了漠然、无所谓、不思考、不主动的恶果。学生内心的疲惫和大学时代的严苛压力,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底色。”
虽然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应该对学生有所约束,但是我们把孩子的每分每秒都盯得很紧,约束他们每个动作神态,他就能好了吗?
事实上,他可能不仅没如我们预期的上升,反而会带来一系列更严重的后果。
过度“关注”
是如何毁掉一个孩子的
之前网上有过一个小调查,问孩子们的烦恼。有几条留言挺有代表性的:
“为什么我一被父母盯着,就做不下去题了?”
“父母扒门缝偷看时,我就装出一副认真看书的样子,其实什么也没学进去。”
在环境心理学里其实证明了这点:人,需要一定的空间距离。
当个人空间距离被大幅缩短时,人的内心就越不安全,越倾向于逃避。
一个人做什么都很自在,可只要一被别人注视,就会觉得哪里都不对劲儿,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涉及到一个心理学概念——“自我客体化”,就是说人被凝视的时候,心理上就自动沦为了别人的客体和工具。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会感觉父母把自己当做一个学习的工具,而学习更多是为了父母,而不是自己。
到最后他不知道自己爱好什么,未来有什么追求,内心一片迷茫。
不光如此,从心理学层面来说,这种“注视”容易让人产生被监控感,还会把别人关注的行为看成是自己不喜欢、也不擅长的事。
这种心理暗示,就解释了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厌烦父母,讨厌学习的。
他表面上顺从父母,看着很乖,但内心无比抗拒父母的“监控”和压迫。
在孩子眼里,父母是主宰他一切的人生之王,稍有偏池就会被指责,一来二去就产生了逆反心理,自驱力也消失殆尽。
这种不请自来的“关注”,对孩子来说,实际是一种“干扰”。
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咱们父母,教育都是需要保持一些空间感的,就像周国平所说:“爱,可以亲密,但不能无间。”
在《超级育儿师》里有个叫龙威的孩子,在体育方面是个牛娃,拿到了当地青少年溜冰的总冠军。
但这个朝气蓬勃、充满自信的少年谈起学习的时候,就立马萎了。
妈妈爆料说四年级往后,孩子几乎每门功课都不交作业,考试零分。
视频里妈妈全程着急上火,起初是几句简单批评,然后叉着腰指责,问了孩子几遍还不会的时候,就用小鞭子抽他。
育儿师说,龙威写起作业来战战兢兢,没办法接收有用的信息,因为他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害怕上了,生怕不小心犯错会被妈妈骂。
作家尹建莉曾说:“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而孩子骨子里是不喜欢监工的。”
过度陪伴往往造就了一个怪圈:越盯孩子越出错,父母生气孩子又自责,久而久之,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不高,慢慢变得厌学。
陪两个女儿一路走来,我最深的感受是,可以盯,但不可过度。
想让孩子找回自身的主角感,正确的打开方式不是“用力”,而是“用心”。
01
知乎上曾有一个热度很高的提问,“家里有一对满分父母,是什么体验?”
下面有个高赞回答是这样的,“在这样的家庭里,感觉压力特别大,绝对不能出任何差池,所以自己也从不尝试做没把握的事。”
如果孩子每天都忧心忡忡父母去纠正他的错误,去干预他的选择,又要时刻应对家长的暴脾气,他怎么把心思都集中在学习上呢?
从孩子的视角来看,每天只有被安排、被催促、被纠正,他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一切学习的动力就都来自于父母的外部驱动了。
我们不必对孩子的管教做到面面俱到,而是要相信他有自我纠错修正的能力。
就像李玫瑾教授曾说:“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我们要改变所有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同事一样尊重对待。”
如果你不会随意责骂同事、挑他毛病、干涉他的交友、不翻他的手机和记录本,那么也请同样对待孩子。
尊重是彼此的,当孩子得到尊重时,也会慢慢对你打开心门。
其实,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做个什么样的人。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不是监工一样存在的父母,而是开明共情的父母。
给孩子一个游刃有余的空间,唤醒他内在的自我驱动力,他才会更加专心的做好每一件事。
02
不少孩子是这样的,老师让他看完书写篇读后感,他一回来就把任务扔给父母:
妈,这书我看完了,不会写;妈,我这里和那里都没明白;妈,接下来怎么办?
之前网上有个很流行的“不要喊妈”的段子:
“不会写的字,先查字典,不要喊妈。”
“不会的题目,多读几遍认真分析,不要喊妈。”
“有困难,请第一时间尝试自己解决!”
其实,我们不必每时每刻把视线都集中在孩子身上,更不必对孩子的需求事事回应。
而是要把属于孩子的问题还给他,鼓励他独自尝试和复盘,在试错中自己成长。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几个孩子留在一个空房间里,里面只摆放了椅子和普通的日用品。
起初,孩子们觉得有些无聊,可没多长时间他们就把这些当成了玩具,还玩起了角色扮演的游戏。
你要相信孩子的潜力和创造力,他有能力用自己的思维,去解决和处理好问题。
03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提到过“浆糊逻辑”,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就像浆糊一样,混乱一团。
若父母用这种浆糊一样的爱去爱孩子,会让孩子慢慢丧失原有的能力。
曾在知乎上看过一个30岁的海龟,分享了被母亲掌控的人生。
他独自在国外留学8年,可每次回家妈妈还是要管他如何洗手,擦手用哪条毛巾。
每次儿子交了新的女朋友,妈妈总要审问一番,然后就“鸡蛋里挑骨头”:这个瘦了、学历不高,那个胖了、家境一般。
一旦他和女友出现矛盾,妈妈就催促分手,还叨唠“这个坎,你心里肯定过不去。”
当他反抗“能不能别干预我的情感”,母亲又会责骂他“真是有了媳妇忘了娘”。
每次受了女友和母亲的夹板气,他都左右为难,长期下去失去了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心理学家李雪说,“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那里体会到痛苦。”
我们说了很多次“父母的爱指向分离”,不是劝大家放弃对孩子的监督,而是提醒父母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边界感说白了,就是明确哪些事由爸妈负责,哪些事孩子可以自己做主。
但凡不涉及原则的事,就让孩子多拿主意,无论是吃穿旅行,还是学什么、怎么学。
当孩子意识到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时,学习和生活,于他而言就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对于孩子来说,我们父母要做到陪伴却不打扰,关注而不控制,这样的陪伴才会让孩子更有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