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喜剧切入点 故事真实感很加分
11月5日晚,话剧《惊梦》主创分享会在哈尔滨大剧院·小剧场举行,身着卡其色衬衫、高领内搭的陈佩斯倍儿精神,儿子陈大愚则是一身蓝色的穿搭十分清爽。
话剧《惊梦》是著名编剧毓钺与陈佩斯继2015年作品《戏台》后,再度合作的一部原创话剧。自2021年首演以来,话剧《惊梦》所到之地,好评不断,如今巡演已经近两百场,豆瓣评分仍稳居9.3,大麦评分高达9.7,屡被奉为“最震撼话剧”“最不容错过剧之榜首”“原创戏剧之顶流”等。
父父子子 三辈人对喜剧的执着
1954年陈佩斯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与父亲陈强共同出演《瞧这一家子》等电影,进入喜剧行业。此后陈佩斯在春晚与朱时茂一起创作演出了《吃面条》《胡椒面》《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羊肉串》《王爷与邮差》等11个经典喜剧小品,成为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
2012年夏天,刚刚开始跟随父亲陈佩斯正式学习喜剧的陈大愚,身穿一身“农民工”的服装,完成了自己的表演首秀,正式成为一名喜剧演员。从一名学习生物学的理工男变为喜剧人,陈佩斯起初并不看好陈大愚的“跨界”。从最开始的导演与演员、到导演与执行导演、再到监制与导演,2021年在话剧《惊梦》中,父子终于首次同台演出。当问及陈佩斯为何这么多年之后才与儿子同台时他表示,“我曾想安排陈大愚进《戏台》,正遇上《阳台》开演,陈大愚走了《阳台》没人挑梁。戏台三部曲投资大、人员多,所以成本高,利润较低,我们的制作公司光指着一个戏活不了,还得靠其他几个戏一起撑着。”而当谈及对儿子有何期许时,陈佩斯说:“能养家糊口,能靠这个活命,而且对社会做有意义的事,就是期许。”
人生不过也是一场惊梦
“哈尔滨是我的福地!我们的小品最初就诞生于哈尔滨,当时我跟朱时茂在江边一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的体育馆进行测试演出,在这儿获得了初步的成功,然后就被中央电视台的导演黄一鹤听说了,才找到了我们。后来,我所有的话剧都来哈尔滨演出。”陈佩斯说。
陈佩斯与哈尔滨的缘分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而后,2016年陈佩斯携杨立新在哈尔滨大剧院上演了话剧《戏台》,2017年儿子陈大愚又带着话剧《托儿》亮相哈尔滨大剧院。“演话剧的都知道,过去在北京能打得开、叫得响的有三个剧院,即哈尔滨话剧院、西安话剧院和陕西人艺。”在陈佩斯看来,哈尔滨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不仅是话剧重镇,更是艺术的重镇。
在主创分享会活动现场,不少哈尔滨本地从事戏剧演绎的年轻从业者也对当下应该做什么样的喜剧表示困惑。陈佩斯表示,困扰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我们不了解观众。“过去我们把艺术当作宣传、教育的手段,让自己成为老师的角度去和观众接触,作品的思考、创作都是从教育人的方向出发的,不屑于把人逗乐这件事儿,那是因为他们都不知道笑对人类来说有多重要。”陈佩斯说,这么多年喜剧的耕耘,其实都是在播种笑的种子,“能在社会生活中起到这么一个小小的作用,能生在一个好的时代、实现我的很多理想,我感觉很幸运。在人群中看着笑的种子种下去,看着它一点点开花、结果,看着现在年轻的喜剧人和像喜剧大会这样的节目像春笋一样成长起来,真是开心。”
在陈佩斯看来,喜剧有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放低姿态。“就像武术对峙时,制敌的重要关键点就是重心低。其实喜剧也是如此,无论是谁,如果你想把身边人和观众逗乐,必须降低姿态。”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陈佩斯的讲解不温不火、娓娓道来,他结合自己多年的舞台实践,从笑的行为本身为听众剖析了自己“喜剧的背后必然会有一个悲情内核”的喜剧理论。老骥伏枥,这个已经步入古稀之年、被粉丝称为“陈大爷”的陈佩斯仍旧初心不改,“带着平常心去看戏,就是一出戏而已。”戏是一场一场演的,到了这把年纪,陈佩斯相信人生不过也是一场惊梦。
稿件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审核:牛显达 何方
编辑:林贝倍
校对:仇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