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测控 | 深空探测系列——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技术分析

科技   2024-11-27 19:44   北京  

2024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了我国首个国家空间科学规划《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在2028—2035年阶段目标中提出,要部署实施早期宇宙、极端天体新物理、太阳系边际探测等系列空间科学任务其中,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被正式确定为我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内容之前,众多科学家已进行了诸多理论研究、科学探索和实践。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探索征途中,太阳系边际作为连接已知与未知的桥梁,一直是天文学与航天科学界梦寐以求的探险目的地。太阳系边际不仅蕴含着太阳系形成与演化的秘密,更可能揭示了宇宙普遍规律的线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无尽渴望,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

 ▲ 新地平线号航天器抵达柯伊伯带


太阳系边际探测的意义与挑战

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致力于实现四大核心科学目标,包括无人区的深入探索、日球层全貌的观测、大行星及其伴随天体的掠影以及太阳系考古。其核心内涵是以太阳系内的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半人马小行星、柯伊伯带天体以及彗星等天体和黄道云、柯伊伯带尘云、日球层结构以及邻近星际介质的特性,来揭示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为探索宇宙中其他星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因其特殊的科学目标和遥远的探测距离,面临着一系列复杂且关键的技术挑战,其中包括了轨道设计与优化、高速飞行和深空探测通信技术。

1

轨道设计与优化

执行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需要在满足速度、方向、燃料消耗、轨道稳定性等约束条件下,通过调整轨道参数使探测器达到最佳飞行状态。

 ▲ 洞察者空间信息分析基础平台对“赫拉”小型探测器轨道仿真

2

探测器高速飞行技术

执行边际探测的航天器需要达到第三宇宙速度(16.7km/s),才能脱离太阳系。需要充分利用行星的引力弹弓效应,使探测器在行星引力作用下获得额外的速度增量,才能逃离太阳系引力束缚。

3

深空测控通信技术

随着探测器与地球之间距离的不断增加,信号的衰减与延迟会越来越严重,信号传输的延迟可能长达数分钟至数小时。这种延迟不仅增加了任务控制的难度,还使得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控变得异常复杂。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的数学模型、仿真技术、优化算法、新型推进技术和通信技术,来实现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的科学目标。


太阳系边际探测历史任务盘点

迄今为止,“先驱者号”、“旅行者号”、“新地平线号”等探测外太阳系天体的探测器已经达到太阳系逃逸速度,在完成其既定科学探索任务后已继续飞往更远的太阳系边际。

 ▲ 人类探测器在太阳系边界飞行位置示意图(ourplanet网站)

 ▲ 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列表

 ▲ “旅行者1号”

 ▲ 暗淡蓝点(1990年2月14日由旅行者1号拍摄的地球照片)


太阳系边际探测技术应用

“先驱者号”、“旅行者号”和“新地平线号”等探测器执行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历经论证规划、设计与制造、发射准备、发射与在轨测试以及科学探测等多个阶段。这其中,离不开几个关键技术的保障,包括精确的轨道设计与优化技术,利用引力弹弓效应和轨道优化技术来规划探测器从地球出发到太阳系边际的路径;深空通信技术,包括无线电波通信、激光通信和量子通信等,以确保探测器与地面站之间的稳定数据传输。下面对轨道设计与优化、深空通信以及引力弹弓效应进行简要地分析。

1

轨道设计与优化技术

在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中,轨道设计与优化技术通过精细规划探测器的飞行路径,利用行星引力弹弓效应以及小推力技术,结合高效的优化算法,计算出满足多种约束条件的最优轨道,确保探测器高效、安全地从地球出发,成功抵达并探索太阳系边际。轨道优化技术不仅需要考虑探测器的飞行路径、速度、时间等要素,还需要综合考虑能源、推进力、通信以及科学探测目标等多种因素。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探测任务的效率,也确保了探测器的能源利用和飞行安全,为太阳系边际的科学探测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 洞察者空间信息分析基础平台对 “赫拉”小型深空探测器轨道仿真

2

引力弹弓效应

探测器脱离太阳系进入宇宙空间所需的第三宇宙速度高达16.7km/s,目前的运载能力远远无法满足这一需求。要实现飞行器抵达太阳系边缘(太阳系边缘距离太阳约80 ~150 AU(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亿km)),必须通过引力弹弓效应的途径实现,即向行星借力。表1给出了太阳系8大行星的引力常数情况,由此可知,木星是引力常数最大的一颗行星,且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可以1次引力甩摆使得探测器飞离太阳系的行星。

 ▲ 引力弹弓效应示意图

 ▲ 太阳系各大天体引力和公转半径

引力弹弓效应利用大质量的天体通过引力场捕获小质量飞行器的特性,实现对小质量飞行器的加速或者减速,能够利用行星或其他天体的相对运动和引力,来改变飞行器的轨道和速度,从而节省燃料、时间和成本。引力弹弓的主要用途包括:


加速探测器

例如,“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利用木星和土星的引力弹弓效应进行加速,其最终速度超过第三宇宙速度,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批进入星际空间的探测器。


减速探测器

例如,“信使号”利用地球、金星和水星引力弹弓效应进行减速,使它能够成为第一颗绕水星运行的探测器。


改变探测器方向

例如,“伽利略号”利用地球和金星引力弹弓效应改变方向,使它能够探测小行星加斯帕和伊达以及木星和它的卫星。


调整探测器轨道

例如,卡西尼号利用土卫六(泰坦)的引力弹弓效应调整轨道,使它能够更好地观测土星环和其他卫星。

3

深空通信技术

在深空探测任务中,探测器与地球的距离往往以“亿公里”为计量单位,这要求通信具备极高的信号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数据准确传输。随着传输距离增大,无线电信号会出现显著衰减,必然给通信带来极大的挑战。尤其在深空环境中,宇宙射线、尘埃等物质会对通信信号产生干扰,目标天体的磁场、电离层等也会破坏信号的传输稳定性。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太空探测中的通信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早期发射的“先驱者号”、“旅行者号”和“新地平线号”等探测器,主要依赖无线电波(包括S波段、X波段、Ku波段、Ka波段)进行通信,传输重要的科学数据和指令。近年来,随着激光通信和量子通信技术的崛起,人们开始展望更加高效、安全的通信方式,为未来的太空探索与信息传递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激光通信在深空通信中有着高数据传输速率、强适应性以及低功耗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精确对准、信号衰减与干扰、带宽限制与延迟等挑战。量子通信主要利用量子纠缠特性来实现信息的保密传输,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2023年,我国科研人员利用“墨子号”实现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

 ▲ 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


迈向太阳系边际的辉煌未来与无限可能


近些年来,我国在深空探测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功,尤其是探月和探火领域,其中,“探月工程”和“中国火星探测计划”尤为夺目。2024年6月,“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了月壤样品,这是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带回月球样品;2020年,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实现了火星环绕、着陆,祝融号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我国预计于2025年,发射“天问二号”行星际探测器,开展小行星伴飞探测并取样返回;预计于2028年,发射“天问三号”行星际探测器,执行火星取样返回任务。未来25年间,中国空间探索计划将超越月球与火星,深入至木星、金星乃至太阳系边缘。

星图测控作为一家从事数字太空科技服务的商业航天企业,具备为空间探测任务设计、发射、运行、应用和评估提供专业计算分析的能力,为空间探测任务提供验证与优化。能够在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中,提供轨道初步设计与优化服务,确保探测器能够以最优的路径和速度飞向目标天体;提供发射窗口模拟服务,评估不同窗口下探测器的飞行轨迹,提供最佳发射时间;提供轨道维持与调整服务,通过仿真技术,模拟探测器在不同轨道方案下的飞行轨迹,确保探测器能够按照预定的轨道飞行。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科星图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科星图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股票代码:874016,是专业从事数字太空科技服务的商业航天企业,致力于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增强和拓展卫星、火箭等实体进出空间、探索空间、利用空间、开发空间的能力与效益。公司利用空间科学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并推出了以洞察者平台为核心的数字太空系列产品,面向特种领域、民用领域、商业领域提供航天测控管理、航天数字仿真相关的产品销售、技术开发及服务。






推荐阅读





中科星图
公司以数字地球为核心,将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产业深度结合,形成了集数据、计算和应用于一体的空天信息服务体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