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马鞍丨作者:瓦·阿古拉(科左后旗)

民生   2025-01-18 10:30   内蒙古  


科尔沁马鞍

瓦·阿古拉(内蒙古)


蒙古族是马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辉煌的游牧文明,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民族精神寄托。其中马鞍艺术是传统文化中最为闪烂一颗明珠。科尔沁地区保留着传统马鞍、马镫等的特色。蒙古马必须用好马鞍。马鞍是养马人的必不可少的,是骑手的宝物,也是每个蒙古族家庭的精神依托。

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的历史上“嘎拉达其马鞍”远近出名,最受广大骑马爱好者的欢迎。“嘎拉达其马鞍”为哲里木地区闻名的民族用品,因其产地通辽市科左后旗嘎拉达其艾力而得名。嘎拉达其,意为失火或者烧荒者之义。

阿拉腾奥其尔就是嘎拉达其马鞍制造者,他从小对木匠活感兴趣。他拜门德木匠为师,因为门德的木匠技术远近闻名,有制作最好的马鞍子手艺。阿拉腾奥其尔天性聪明,尊敬师傅,吃苦耐劳,门德老师把自己的一生学到的手艺全部传授给了他。从此阿拉腾奥其尔一心一意的做木工活。它不但学会制作精美的马鞍子,还经常帮助乡亲们或其它木匠。

阿拉腾奥其尔潜心研究制作马鞍子技术,他经常与远近的马倌、猎人、骑手们探讨马鞍子的好坏主要关键,有经验骑手们都知道,一个好的马鞍不但外表美观,更重要的是不使马受鞍伤,不开胶,结实耐用。他根据用户意见,在实际操作与制作当中改进马鞍子的工艺,严格选料,精心制作,研究美观耐用的马鞍子。他制作的马鞍子成为知名品牌,不但远近骑手喜欢,还被科左后旗札萨克武警巡防兵选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科左后旗的军务招收了很多新骑兵,阿拉腾奥其尔无偿地为新骑兵提供马鞍子,以满足骑兵需求。

阿拉腾奥其尔把自己的手艺传给儿子农乃扎布,父子俩每月制作60副左右马鞍子。在19461948年的解放战争时期,他们为人民解放军骑兵十二团、十三团提供了很多优质马鞍。解放以后,父子俩培养了不少当地优秀青年木工,1955年嘎拉达其马鞍的创建者,远近闻名的老木匠阿拉腾奥其尔病逝。1958年其儿子农乃扎布及其徒弟们被组织到科左后旗朝鲁吐努图克手工业合作社里,成了公社综合厂的工人。农乃扎布带领他的伙伴选择优质的材料,精心打造,制作出许多优质马鞍子,供应旗内外用户需求。“嘎拉达其马鞍子”遍布整个科尔沁地区,当时的哲里木盟的碴岗牧场,哲里木盟的吉如何牧场,高林屯牧场,乌努格其牧场每年都派人来到朝鲁吐综合厂定制马鞍子,效益特别好。

1964年,农乃扎布被内蒙古自治区选到呼和浩特市参加制作马鞍子技术表演。他当场选料,配料,制作马鞍子,制成后进行实用鉴定,最后被评为全区第三名。

“嘎拉达其马鞍子”有普通和雕花木鞍俩种,无论哪一种,其造型、配件、材质、装饰特征等都有自己独特之处,很受欢迎。

对科尔沁地区的马倌、骑手来说,好马必须配好马鞍,马匹自古扮演着蒙古人生活中很重要的角色,不管是赛马还是平时骑马,骑手凭借着马的各种特色,创造出骑手的辉煌历史。科尔沁地区蒙古族人民对马匹的珍视和爱护,孕育着传统的独具特色的马鞍文化。说起科尔沁蒙古马鞍,离不开“嘎拉达其马鞍”,通过老木匠阿拉腾奥其子孙三代的努力,收集研究科尔沁蒙古马鞍的传统制作工艺和历史渊源,留下一笔马鞍文化宝贵的财富。印洗尘作词、宝贵谱曲的《雕花的马鞍》传遍祖国大江南北,进一步说明了科尔沁马鞍即“嘎拉达其马鞍”的“大气”。

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的科尔沁蒙古族在其发展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在放牧或者实际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已经与蒙古马紧密联系在一起。

蒙古马的固有特质也与蒙古民族的精神特质紧密相连,“蒙古马精神”就是体现在坚忍不拔,英勇顽强,勇往直前,敢于奉献,忠于职守。也是蒙古人的精神的象征。

作者简介

阿古拉,笔名瓦•阿古拉、顺步乐。蒙古族,通辽市科左后旗朝鲁吐镇白兴图艾力人,中共党员。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蒙古国蒙中联合国际大学客座教授 ,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 《中国中学生报》特约记者,《内蒙古教育》杂志特约编辑。内蒙古中小学理科教研会理事,中国蒙古语文学会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内蒙古评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学协会会员,中国家政协会会员。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诗歌、文史、寓言等一千多篇(首)。著有散文集《成才的阶梯》《爱的链条》《神泉圣树》,论文集《园丁之歌》,应用科学《家政学》《高中数学铜鼓训练》《中考数学复习》等35本。参与《高中数学同步训练》《中国家政大典》 《金马系列丛书》《中小学同步应用训练丛书》等29本书的主编和编辑工作。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论文,题解等作品400余篇。获市级以上各类荣誉共126次。


来源 │

玛拉沁信息网
关注内蒙古地区那些事儿,每天为你献上内蒙古地区新鲜消息、爆料、内幕及原创文章。历时10年坚持原创!关注玛拉沁信息网,涨姿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