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林媛院长:拔尖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唤起好奇、激发潜能

教育   2024-08-19 15:01   北京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为进一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打造高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中国教育在线推出《强国师说》系列访谈栏目。

近日,在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期间,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院长林媛接受了中国教育在线的采访,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产教融合的具体实践、工科理科化等问题分享了她的观点。


Q

中国教育在线:近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中共中央举行的发布会上指出,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就靠教育。您作为行业专家,同时又是高校老师,对于我们如何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有什么样的理解和建议?



林媛:因为我所在的学校是一个工科学校,我觉得对工科的人才培养现在最主要的是,把前沿创新技术和产业应用需求密切结合起来。比如,我们国家论文发表数已经在世界排名前列,但是我们的专利转化率还比较低,这说明,在前沿技术和产业结合方面,我们现在做得还不够好。

现在国家提出要把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我们需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发表文章的前沿技术,转化并落地成我们产业真正的应用。这是我们在人才培养中需要特别注重的部分,因为这跟科研人员的思维习惯相关,而他们的思维习惯是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渐养成的,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大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就开始滋养他们,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产业界的相关专家和基础研究的教师协同发力,让我们的学生从大学开始就接受来自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双重影响,让他们一开始就养成把学术前沿和产业应用关联起来的思维习惯。

只有这样,将前沿基础研究和国家科技进步急需发展的产业、“卡脖子”问题真正紧密结合起来,我们未来才能够真正地站在科学技术前沿。



Q

中国教育在线:电子科技大学在产教融合上有哪些实践探索?


林媛:我们现在开设了很多课程,包括“新生研讨课”,“挑战性课程”等,还有很多课程是跟企业共建的。比如,我们和能源领域的头部企业像亿纬锂能,和电子行业的头部企业像长虹,都共建了很多课程。让行业工程师直接走进课堂,跟同学们进行授课和交流,不仅仅是授课,他们会有很多互动交流,我们也会带同学们到企业进行深度的培养,不仅仅是参观,寒暑假我们会把学生派到企业去,跟着企业的研发人员一起做项目,进行熏陶和培养,让他们真正了解到企业最关注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面对企业的快速发展,他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术等等。

同时,我们把前沿技术向企业行业影响灌输,要让企业也看到,他们必须站在世界发展的最前沿去规划他们的发展,而不是从短期内盈利的角度去发展。我们希望双方能够互相影响,一方面让高校的同学感受到企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希望把前沿的技术推送到企业。


Q

中国教育在线:这样的结合非常重要。现在由于全球形势与世界格局发展的变化,我们国家对理工科人才的需求呼唤非常大,尤其是亟需拔尖的理工科人才去解决一些“卡脖子”问题。您对于如何培养这样的拔尖人才有什么样的想法和建议?



林媛:我觉得一个学生在大学里,不管是本科或是研究生博士毕业,这个过程中他们学得好与不好,其实和他们内心的动力是直接相关的。学得好与不好,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有没有足够的动力让他愿意主动去学。所以我觉得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我们学校提出了一个理念:唤起好奇、激发潜能。只要学生有好奇心,有意愿去学,我们给他提供平台,他自己就能学得很好。现在有很多学生,在中学时期经过比较强的教学强度后已经疲倦了,疲惫了,那这个时候,我们再怎么去拔他,拉他,他都很难有自主创新能力,或者很难有拔尖的能力。所以,一定要激发他内心的意愿,这种动力是我们在教育中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Q

中国教育在线:你如何看待现在工科理科化的问题?


林媛:我认为工科理科化并不是一件坏事,不管工科、理科、文科、商科还是医科,我觉得都应该要有多学科的交叉,如果只是局限于某个学科门类,而不看其他学科,我们会固步自封,发展潜力越来越弱。

工科实际上需要采用一些理科的思维,比如说我就是理科,我的学位是凝聚态物理,我们理科来做工科,会更注重从原理上、根源上推这个事情,这对工科的发展并不是坏事。我们很多同学从学物理转到其他的学科,他们学工科,商科,做金融都挺成功的。其实做工科的,也可以去看文科、艺术类的学科,用他们的一些思维来影响我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其实不是坏事。


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在电子科大举办


Q

中国教育在线:强教必先强师,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在电子科大举办,你觉得教创赛的举办,对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高校的教学改革上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林媛: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举办得特别好,因为大赛让来自全国高校的顶尖高手都齐聚在电子科大,我们看到观摩室里坐得满满当当,很多老师在这儿学习到其他高校、其他学科老师的教学妙招、绝招。

现在知识技术,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我们的教学内容在变,每天都在更新;我们的教学对象也在变化,00后的认知、成长环境、思想理念,跟我们这辈的老师有很大的差别;国家对我们的要求也在变化,我们国家现在的发展阶段,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创新,如果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可能设想得很好,最后却发现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我觉得同行之间互相交流,能够激发出更多更好的想法,能够让这个事情做得更好。


Q

中国教育在线:就像你刚才说的,现在的学生其实已经跟以往大大不同,他们处在一个数字化的时代,接收信息更加便捷和平面化,会不会存在学生说这个老师讲得还不如我在网上看的某一个课好的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林媛: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教师讲得不如网上好,学生上课不听你的,甚至对老师的能力都会有质疑。我觉得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教师的责任其实不仅仅是传播知识,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更多地以问题的形式提问学生,让他们先去思考,这样会让学生产生一些好奇,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比如,如果你处在当时科学家的年代,你能不能想出这个科学家的思想?以这样的方式去激发他,这是在网上学习得不到的,因为老师跟学生的互动是网上没有的。

所以我觉得,课堂教学最大的优势是有互动,我们能了解学生现在的学习情况怎么样,可以适时调整教育进度和教育方法,这是老师最主要的作用。



(以上为林媛院长在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强国师说”栏目的访谈实录)


本栏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中国教育在线策划、出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教育在线



热点视频推荐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高博会自1992年起,已成功举办61届。目前,已成为展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成为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创新、共谋发展的重要桥梁,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国家名片。致力于为您推送最新展会动态、学术前沿、教育政策及行业资讯,欢迎订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