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不仅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毕业生们求职的关键季。秋招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秋招是毕业生们踏入职场的关键战役,每年的秋招对于毕业生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们怀揣着梦想与憧憬,穿梭于各大招聘会现场,投递出一份份精心准备的简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舞台上,有人收获满满,也有人仍在迷茫探索。今天我们将聚焦秋招,邀请资深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专家赵建平老师,一起来探讨相关的话题。
秋招:无声的战场
秋招是一场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博弈。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舞台上,企业渴望找到最优秀的人才,毕业生们则是期待着能够进入理想的企业。那么,什么样的毕业生更受企业青睐?企业的招聘标准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一起走进潍坊学院和山东交通学院的校园双选会,一起来看看真实的秋招现场。
在山东交通学院,本次双选会吸引了中交一公局集团、山东高速路桥集团等290余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4000余个,10000余名应届毕业生及在校学生参加双选会,为学生和企业负责人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那么,学生们在求职时该注意些什么?怎样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把自己推销出去呢?
在潍坊学院,学校设置了企业服务专区,由企业HR现场为学生讲解如何制作简历。记者了解到,同学们在简历制作时,应当将自己的实习经历、校园经历和技能证书等方面内容放置在前,让用人单位更快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赵建平介绍说,今年的秋招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2025届的毕业生数量相比同期有所增长,加上24年毕业未就业的学生,这部分基数又增大。从企业需求的人数来看,各类企业情况不一样。传统的制造业今年的需求量依然强劲,而有些专业和行业,比如地产、土建、艺术类、财经类,今年的需求依然低迷。
面对严峻的招聘形势,大学生应该怎样准备和表现才能够脱颖而出?赵建平给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首先,求职的毕业生可以先做一个盘点,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以及匹配的行业和岗位情况;第二,对目标行业、企业和岗位做提前的功课,提前了解和学习行业的发展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发展阶段;最后,赵建平还建议大家提前准备一小段自我介绍,用于招聘会现场和企业招聘的负责人互动,制造一些共同的话题和对方感兴趣的点。
一份优秀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简历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容易被忽略的是哪些要素?赵建平介绍,简历分几大要素:个人基础信息、教育背景、实习历练、技能总结和获奖部分。赵建平建议,求职者的简历制作一定要与应聘的岗位匹配,并且应该要有特点、有特色、有亮点。现在很多同学在投递简历的时候,往往是“一纸简历投四海”,忽略了企业类型和职位类型。企业类型、企业文化、行业发展特点都会隐性地对学生有一些潜在的要求。比如说传统制造业,它的气质类型更需要质朴、勤奋、严谨、持续性好;互联网企业更要求年轻有活力、思维敏锐、思维敏捷,愿意尝试新事物。
简历的侧重点也反映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当前企业对大学生有哪些方面的用人需求?赵建平介绍说,未来一定是超级个体的时代。超级个体要求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足以满足快速发展带来的岗位的新的要求。简单来说,就是要求有求知欲和学习能力,能够在领域里深度学习、持续发展,这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同时,大学生在就业中也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说同一个岗位,学生理解的工作内容和企业所描述的工作内容存在偏差。如何破解这一困境?在家里只有揣测,到现场才有答案。我们认知自我和探索外部世界,都需要到真实的场景中去学习、去了解、去感受,只有这样才会更真实、更准确。
多方合力 共同破局
近年来,山东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呈现多元态势,2024届山东高校毕业生达84.2万人,传统产业如制造业,持续为工科毕业生提供大量岗位,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也成为就业新增长极。同时,岗位与专业匹配度不断优化,政府积极推动就业举措,如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等,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就业优先战略事关最基本的民生。2024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部署了强化宏观调控就业优先导向、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业协同性、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等24条举措。这是新时代以来,首次从中央层面出台的促就业指导性文件实施,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业协同性。
在提高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上,《意见》将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社会需要、产业需求、职业开发,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促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市场需求,更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
《意见》提出,要提高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等解决对策。如果用更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这个矛盾是如何产生的?赵建平认为,现在的经济发展状态瞬息万变,行业发展的发展阶段、发展趋势会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的状况,比如可能出现新的发展点或者淘汰的旧的技术、旧的岗位。这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产业研究的前瞻性和超前性上,高校一定要及时跟进。同时在纵深维度,不仅限于本产业,与本产业相关联的人力资源状态都需要做深度研究。
要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扩大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规模,根据社会需要、产业需求、职业开发,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对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实行红黄牌提示制度。所学专业已经不太好就业、就业质量不高的学生应该怎么办?赵建平建议,不能只凭所学专业找工作。从岗位胜任力的三要素来看,从来没有限定只有所学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才能胜任这个岗位。所以学生应该以终为始,以铆定的职业目标反向来看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比如拓展第二专业、个人兴趣,通过提升有含金量的证书来提升整体竞争力。
除了结构性的矛盾,像现在“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现象,也和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相关。赵建平认为,学生一定要放低要求、放平心态、放低期待,不要盲目依赖大厂,找所谓的高薪的、体面的工作机会。从学校来说,还要重点加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激发择业就业的动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乐业的就业价值观。
应届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就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引擎,持续为毕业生就业发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和服务存在哪些不足?应该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赵建平建议,就业工作必须要前置,从低年级的生涯规划开始做起。现在很多高校其实是把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已经纳入了必修课。其次,在授课的内容上,需要增加更贴近学生本身、包含相近条件下的成功案例和职业榜样。第三,建议引入校外的师资团队,内外结合、各取所长,合力来推动。最后,还是要重点关注后半程的同学,帮助他们激发择业就业的动力。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学相长,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努力。
秋招是毕业生迈向职场的关键契机,也是就业市场的重要时刻。高校作为育人之地,需要优化就业指导课程和服务。企业作为用人方,应明晰岗位需求、广纳贤才。毕业生则要提升自身实力,主动把握机会。希望各方携手打破壁垒,让秋招成为梦想与机遇相遇的舞台,让每一位毕业生都能够找到合适的归宿,开启璀璨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