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优等生”是怎样炼成的

时事   2024-12-20 09:10   北京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爱国诗人闻一多曾将中国为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游子,悲愤写下《七子之歌》,呼唤国人振兴中华、收复失地。这份文字经后人谱曲,也成为刻进中国人基因里的旋律。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五星红旗和澳门特区区旗在濠江之畔冉冉升起,澳门终于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由此迎来一个崭新的纪元。
在历史长河中,二十五载不过弹指一挥间,但于澳门而言,这四分之一个世纪却是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辉煌篇章。
(一)
当鸦片烟雾混合列强炮火将晚清彻底笼罩,英国凭借一纸《南京条约》,掳走了香港岛。苦难的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端,中国人无比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落后就要挨打”,什么叫“弱国无外交”。
作为昔日的海洋霸主,葡萄牙也急于寻找一处新的跳板,延续自己日益衰落的亚洲殖民统治。澳门,这块曾被葡萄牙“租居”数百年的远东热土,成为其觊觎亚洲的关键门户。1887年,葡萄牙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的条款赫然在列。澳门自此更名换姓,彻底落入殖民者手中。
“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尽管澳葡政府事实上对澳门进行统治,但基于各种原因的“治而不为”,导致社会秩序相当混乱、华人利益长期被忽视。20世纪50年代起,澳门形成了高度自治的“华人社会”,澳门中华总商会、澳门学联、澳门工联、澳门妇联、澳门街坊会等一系列社团扎根基层、关照民生,更悄然组成了强大的爱国爱澳阵营。几十年间,爱国声浪愈发响亮,为澳门回归奠定了扎实的民意基础。
历史还记录了这样一处动人细节——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天,澳门同胞顶着澳葡当局压力,在澳门大地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随后又自发搭建第一座牌楼庆祝国庆。此后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每逢国庆节,澳门同胞都要在通衢大道及爱国社团、机构门前搭建牌楼和彩牌,对祖国深情告白。
士多纽拜斯大马路、罅些喇提督大马路、嘉乐庇总督大桥……今天,行走在澳门的街巷,人们总会注意到这些光怪陆离的葡式地名。从传统的中式庙宇,到古老的西式炮台,从街头的汉字招牌,到遍地的葡式蛋挞,一处处历史痕迹以无声的方式,诉说着这座小城曾经的颠沛流离。
(二)
25年来,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澳门实现了活力与秩序、发展与稳定的平衡。殊为优异的成绩,是如何做到的?
“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法治,是“一国两制”的规范基石。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后,以宪法和澳门基本法为基础的宪制秩序牢固确立,“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原则得以具体化、法律化。
在发展的过程中,澳门人更深刻意识到,那些源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参照葡萄牙制定的相关法律,明显不符合澳门社会发展需要,进而推动了一场动态的深度变革。
从1999年一举通过11部必备法律的“午夜立法”,到2009年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从2018年成立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到2023年对维护国家安全法进行系统性修订……25年间,澳门陆续完成四百余部法律的制定修订,一个同“一国两制”方针、宪法和基本法相适应的法制体系得以完善。
今天的澳门,还开发了一条颇具纪念意义的旅游路线——“情系澳门基本法”。这条路线从澳门关闸拱门开始,途径金莲花广场、澳门基本法纪念馆、澳门回归纪念亭等经典建筑。整趟行程将澳门数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娓娓道来,也让游人真切体会到,爱国,就是澳门最大的政治共识。
(三)
血脉里的爱国之情,同样离不开爱国主义教育这堂必修课。
新世纪伊始,刚刚回归的澳门就出版了关于国歌、国旗、国徽和区旗、区徽的相关教材,为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今天,澳门所有学校升挂国旗全覆盖,成为“国旗手”是澳门学子最引以为傲的事情。当清晨的阳光洒向大地,区旗伴着五星红旗高高飘扬,那一刻,自豪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回归后的澳门还修订了《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其中第四条明确规定,“相关实体要致力于培养及促进受教育者爱国爱澳、厚德尽善、遵纪守法的品格”,尤其应“培养其对国家和澳门的责任感”“使其能以中华文化为主流,认识尊重澳门文化的特色”。
澳葡政府统治时期,澳门中小学教育一直采取“葡语官办,放任私校”的做法。回归后很长一段时间,澳门大部分中小学教科书又过度依赖进口、缺少统一标准。2018年,专供澳门地区的教科书投入使用。在《中国语文》《历史》《品德与公民》等科目中,尤其加强了中华文化、宪法、澳门基本法以及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爱国爱澳精神就这样“润物无声”注入每一个澳门人的血脉。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祖国在地图上的形状。”在澳门学子的升学、求职简历中,“赴内地实习经历”常被突出呈现,了解国情被视为“更具竞争力”的体现。越来越多的澳门同胞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找到梦想的空间。
(四)
“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
对今天的澳门人而言,“一国原则”从来都不是抽象的政治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看土地——回归之初的澳门,陆地面积仅21.45平方公里,明显制约了发展潜力。回归以来,从明确海域面积,到衔接陆地面积,再到划定横琴为粤澳深度合作区,澳门发展空间已经扩大到224.76平方公里。实打实的土地资源,意味着无限发展可能。
看产业——“一业独大”过去长期困扰澳门经济社会,如何从“博彩”走向“多元”,是摆在澳门人面前的一大考题。回归祖国后,国家科技部先后批准澳门成立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如今,澳门在中药质量研究、太空科学、健康科学等领域已经有了扎实基础,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正成为澳门“新名片”。
看民生——回归祖国以来,澳门建立了涵盖生命全周期、覆盖生活各领域的民生保障体系。从住房到医疗,从教育到就业,安居乐业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站在回归25周年的时间节点,澳门的未来会如何?“大湾区”给出了答案。作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增长极之一,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车畅、人兴、财旺”,北上南下“双向奔赴”,人流、物流相互交织……这处曾见证中华民族百年沉浮的古老土地,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更加璀璨的明天。
拂去岁月尘埃的澳门,鲜衣怒马少年时。背靠祖国母亲,濠江之畔,莲花盛放。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
评论员 高源【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监制:刘昊

编辑:钱绯璠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北京日报
思想·温度·品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