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业未来两年会如何发展?——2024 - 2026年展望

学术   2024-11-16 11:31   广东  

粉丝7.4万+,欢迎各种形式的合作共赢

感谢您的认可和支持

3060
芝能科技出品
随着电动化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加速,中国汽车行业在未来数年面临复杂的市场格局和持续的转型压力。

标普全球评级(S&P Global Ratings)近日发布的分析报告,详细阐述了中国汽车行业在2024至2026年间的销量预期、信用影响、评级趋势、以及电动化进程与本土品牌竞争力。


3060
01

销量与市场发展:

温和增长的预期


2024 - 2026年中国轻型车销量预计每年增长0% - 3%。2024年前八个月轻型车销量较去年同期持平,虽然受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市场可能在第四季度加速回暖,但总体增长幅度依然较为温和。


相比前几年快速增长的态势,当前轻型车市场已趋于饱和,消费者需求增速放缓,整体市场趋于稳定。



在轻型车销量增长趋缓的背景下,电动汽车则展现出更为可观的增长潜力。2024年电动汽车销量增幅约为30%,2025至2026年有望继续保持10% - 20%的增长率。同时,电动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有望从2024年的40%提高至2026年的45% - 50%。


随着政策激励和消费者对绿色出行的需求上升,电动汽车市场将持续成为推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此外,为了在2026年购置税上涨前抢占市场份额,预计消费者将有提前购车的趋势,这也将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



● 本土品牌的竞争优势


在全球电动化浪潮中,中国本土汽车品牌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报告分析,到2025年,中国品牌市场份额有望超过60%,而在电动汽车领域更是具备了显著的竞争优势。相比外资车企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进展,本土车企在技术、成本控制和产品升级方面表现突出。


例如,部分本土品牌推出了入门级电动汽车,价格竞争得以控制,同时保持了技术和配置的不断提升。外国品牌在电动化发展相对缓慢,部分外资车企已开始逐步关停传统燃油车生产线。这一趋势使得中国本土品牌在新能源车市场中进一步强化了竞争优势。


此外,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持续迭代,为本土品牌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提供了坚实基础。



● 出口与国际化


近年来,中国车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尤其在供应链、成本和产品性能方面具备了显著优势。吉利等领先车企在海外市场推行了轻资产合作模式,采用与当地企业合作的方式,稳步推动国际化布局。


然而,由于当前海外业务规模较小,其在欧美等地业务扩张对整体信用状况的影响暂不显著。随着市场进一步成熟,中国车企在全球的影响力有望逐步提升。

3060
02

电池市场与技术发展:

成本压力与行业整合



在电动化进程中,电池市场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碳酸锂价格因需求疲软和供给过剩而持续低位,这对电池制造企业构成了成本压力。


为了应对价格下滑带来的影响,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领军企业依托规模经济和新产品优势,有效缓解了价格压力。然而,小型电池生产商则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部分企业因产品竞争力下降和盈利减少而陷入困境,行业内整合趋势愈发明显。


多数中国生产商将在未来继续实施本土化生产战略,利用技术优势和强大的供应链基础稳固全球市场地位。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领先的电池供应商,已在欧洲加大业务布局,并计划通过与美国汽车制造商合作的许可模式,规避潜在的地缘政治风险。


此外,中国的电池技术和规模优势使其在国际市场上保持了较高的竞争力,尤其在欧洲和东南亚市场持续渗透。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以吉利为例,尽管其2024年上半年销量实现增长,但在价格竞争加剧和欧洲关税政策的双重压力下,利润率复苏面临挑战。


标普全球评级对吉利系企业的评级展望为负面,反映了其在利润复苏方面的潜在风险,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中国车企加大了技术研发投入,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电动化进程对车企的信用状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普全球评级指出,多数受评中国车企发行人信用状况保持稳定,但不同企业的评级展望和触发点存在差异。


部分车企因销售增长放缓或产品竞争力下降面临评级下调风险,其触发点主要包括杠杆率和EBITDA利润率等关键财务指标,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需加强成本控制、优化产品组合,以抵御市场波动和竞争压力。



小结



2024 - 2026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在电动化转型和本土品牌崛起的推动下,继续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竞争力。在电动汽车和轻型车销量温和增长的趋势下,中国企业依托技术优势和产品创新,逐步实现国内外市场的双向扩展。


然而,价格竞争和利润压力将对车企信用状况产生挑战,特别是小型电池生产商和外资车企面临的市场竞争和政策环境更为复杂。


3060”除了原创外,均是转载其他媒体/公号的,开头都明显标示来源,“原文阅读”附有原文链接。

CCTC®

想深入了解碳排放碳达峰碳中和
关注更多CO2)资讯
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 3060

          联系: 电话:16620430193
                             微信
/邮箱:995201502@qq.com

关注更多气候狭义/泛义)精彩资讯
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 华夏气候



3060
传播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政策、知识、技术与优良做法
 最新文章